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驯化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铜矿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大宝山废铜矿石进行了浸出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次生硫化矿(辉铜矿)浸出10 d, 铜浸出率可达79%;对原生硫化矿(黄铜矿)浸出25 d, 铜浸出率达25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铜的机理在于其氧化分解了矿石中的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及其它硫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辉铜矿和铜蓝的浸出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半导体电化学腐蚀原理对辉铜矿和铜蓝浸出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细菌浸出低品位含铜矿石的机理和动力学,并对部分原矿和浸出渣进行了光学显微分析。试验结果证实了辉铜矿在浸出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的中间产物。随着铜硫比的降低,中间产物浸出所需的氧化还原电位越来越高,铜的浸出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不同浸出条件下,浸出过程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及浸出率的变化,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研究辉铜矿在硫酸、高铁和细菌浸出过程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Fe3 和细菌对辉铜矿的氧化行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样在20d的浸出过程中,硫酸的最高浸铜率为42%,高铁的最高浸铜率为67%,而在细菌存在的情况下,铜的浸出率可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4.
硫化铜矿加压预氧化浸出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铜难处理金矿直接氰化浸出率一般较低, 氰化物耗量大, 需经预氧化浸出除去含铜杂质后再氰化浸出。以硫化铜矿物为研究对象, 在添加氯盐的酸性体系中, 开展了黄铜矿加温、加压预氧化浸出过程研究。探讨了预氧化温度、氧气压力、起始硫酸用量、起始氯化钠浓度等对黄铜矿中铜、铁浸出的影响行为。通过理论分析、浸出液化学分析以及黄铜矿预氧化浸出渣的X射线衍射测试研究了黄铜矿酸性体系预氧化浸出的反应历程和预氧化浸出渣的成分。结果表明, 氧化反应初期, 氧气分压、起始硫酸用量、氯化钠用量越大, 铜越容易被浸出, 而氧化后期氧气压力对铜浸出影响较小。预氧化浸出过程中有Cu9Fe9S16、Cu39S28及黄钠铁矾和草黄铁矾生成, 而黄钠铁矾和草黄铁矾为渣中的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黄铜矿的高效浸出,研究了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氧化浸出黄铜矿的适宜工艺条件,并进行了浸出动力学研究和浸出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氯酸钠与黄铜矿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浸出液的pH=4、浸出温度为55 ℃、浸出时间为0.25 h时的铜浸出率为82.36%;亚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高效氧化浸出黄铜矿与亚氯酸钠能分解出氧化活性高的物质ClO2、ClO-3和Cl2有关;亚氯酸钠氧化浸出黄铜矿的过程由界面化学反应控制,活化能为42.69 kJ/mol。  相似文献   

6.
在湿法冶金过程中,为了提高反应速度、浸出率及减少环境污染,加压酸浸对金属硫化矿处理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对硫化物加压浸出过程热力学进行分析时,一般通过硫化物-水系电位-pH图来分析浸出的可能性及产物。通过对不同硫化物-水系的热力学计算,绘制了25、150℃下PbS-H_2O系、ZnS-H_2O系、FeS_2-H_2O系、CuFeS_2-H_2O系电位-pH图,并比较了25℃和150℃下各Me_mS_n的浸出电位值。得出复杂硫化矿中最容易浸出的是闪锌矿,各种铜的硫化物较难浸出,黄铜矿的浸出较容易,但黄铜矿的第一步浸出只是生成CuS和Fe~(2+),黄铁矿比铜蓝和辉铜矿较容易浸出,而比方铅矿困难。以上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单一硫化物的加压浸出提供热力学依据,也可为含铜、铅、锌、铁的复杂多金属硫化物精矿直接高温加压浸出提供热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含银固体废弃物催化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含银固体废弃物为催化剂, 采用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浸出黄铜矿, 分析了浸出液中铜离子浓度、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及浸出渣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 未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体系中, 黄铜矿中铜浸出率仅为30%, 而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的体系中, 铜浸出率均高于30%, 最高达到80%。浸出前期, 含银固体废弃物使铜浸出速率显著提升, 而中期则是通过调控体系电位促使铜进一步浸出。浸渣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浸出过程中有大量的元素硫与黄钾铁矾生成, 但这并未阻碍添加含银固体废弃物体系中黄铜矿的浸出。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的D .福纳谢罗等采用矿物的选择性氧化从以混合矿物方式存在的硫化砷铜矿物 (硫砷铜矿和砷黝铜矿 )中分选硫化铜矿物 (辉铜矿、铜蓝和黄铜矿 )。研究发现 ,在弱酸性 pH条件下并在这些矿物表面选择性氧化之后 ,或是在碱性 pH条件下且在以络合物形式存在的表层氧化产物氧化并选择性溶解之后 ,分选这些矿物是可能的采用选择性氧化或溶解法分解矿物@毛义春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矿物选择性氧化法浮选分离硫化铜矿物(辉铜矿、铜蓝和黄铜矿)和含砷的硫化物(硫砷铜矿和砷黝铜矿)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弱酸性,pH介质中选择性氧化这些矿物表面,或碱性介质中先氧化再用络合剂选择性溶解表面氧化产物后,可以分离这些矿物。  相似文献   

10.
为给江西某铜矿石的选冶利用提供参考,进行矿石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石铜品位0.57%,含硫14.05%,铜、硫是主要可利用元素。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黄铜矿和铜蓝是主要载铜矿物,其中的铜占总铜的95.56%。脉石矿物以石英、萤石、钙铁铝榴石、绢云母、长石等为主。黄铜矿与脉石、黄铁矿、闪锌矿连生关系较为密切,铜蓝呈凝胶状集合体形式存在,多分布在黄铁矿、辉铜矿边沿,形成反应边结构。黄铜矿与铜蓝的嵌布粒度均较细,需通过细磨才能单体解离。为获得较高的铜回收率,一是要充分磨矿;二是要加强黄铜矿的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