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圳大运会为大学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志愿精神在大学里获得了极大的弘扬,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随着深圳大运会的远去,高校要留住被高扬的志愿服务旗帜,需对志愿精神有正确的理解,需看到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的联系,需将大运成果和遗产转化为持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不竭动力,需多措施推广志愿者行动,传递志愿者精神,延续大运热情,加强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使志愿精神在后大运时代得到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2.
邹连方 《考试周刊》2014,(59):192-193
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成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力量。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为: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平衡;服务次数多,但内容较窄;影响力大,但缺乏长期延续性;志愿服务管理规范较多,但激励措施不健全。而国外的志愿服务特点体现在:志愿服务人员的参与度广,服务内容宽;志愿服务组织多样化,规章制度严格;志愿者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回报。因此可以借鉴国外的志愿服务经验,完善我国的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公众对对志愿者的认知度;建立便利的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发展民间志愿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3.
在和谐杜会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这一课题首先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向世人展现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但大学生志愿精神在得到一定程度传播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使我国的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志愿服务在各个领域的蓬勃开展,一些法律问题接踵而至。志愿服务法制化,是当前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加速志愿服务法制化进程、制定统一的全国适用的相关立法,将对规范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明确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及责任,保护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以及捐赠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有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阐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指出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突出法律问题,并对志愿服务立法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系列志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志愿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对志愿精神的关注度较低等。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应采取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弘扬"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道路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志愿者服务是志愿者基于自身意愿,选择将时间、精力等奉献给服务对象的一种自愿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高校运用志愿服务作为载体介入当前以社区形式存在的社会群众组织,在其中既发挥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上的实践效用,又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充分凸显。本文基于民族高校育人实际,对志愿者服务下的实践育人模式展开探索,通过科学规划、教学改革、专业化项目化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等多种手段,培育了超过800名优秀的学生志愿者,社区满意度达98%,形成社会组织12个,组织活动超过80次,为社区的志愿服务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从企业志愿者组织中志愿者的基本信息、企业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企业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基本认知、企业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体会四个方面对企业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做了简要的整理和分析,希望对相关的志愿服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是公民个人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援助行为。志愿服务精神与公民精神在本质内涵上具有高度契合性。通过志愿服务能有效提升志愿者的参与意识和技能,培育志愿者的公共责任意识,使志愿者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政府应在扩大认同、加强培训、发掘资源、扩展领域、建立网络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社区志愿者发展还存在着公益理念不成熟、难以取得合法身份、资金短缺和服务水平偏低的问题,影响志愿服务效益的最大化。要加大政府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强志愿组织制度建设,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和品牌化,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和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等措施,促进志愿服务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外志愿服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志愿服务在活动宗旨、组织管理、公民参与度和经费渠道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影响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掣肘"因素,并提出发展我国志愿服务的几点建议,主要有志愿服务要与公民社会培育相结合,突破现阶段简单的社会救助意义,而将其提升到调整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充分挖掘、发挥志愿者组织作为第三域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作用,使志愿服务全民化、日常化;志愿服务的管理应与政府组织剥离,而交由非政府组织管理实施,并随着非政府组织广泛深入的发展而实现其巨大的社会支持功能;志愿服务应改传统的义务服务为非营利服务,以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正式引入中国已经近20年,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领域。从志愿组织的缘起、发展以及与社会生活关系,志愿组织与民主、政治关系,志愿服务的经济研究等不同角度对国外的志愿服务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必将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是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中去的有效途径。志愿精神培育旨在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培育公众的志愿精神,培养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树立现代公民意识。志愿精神的培育关系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及我国高素质青年的培养。因此需要让公众了解及接受志愿精神的价值体系、了解及内化志愿精神所包含的要素、培育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志愿精神内化为公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迅速,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我国志愿服务有几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程度加深;志愿团体、民间公益组织独立性增强;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志愿服务人员职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法制形成体系;志愿服务向联合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中国志愿服务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发展时间、重视程度及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制约,中国志愿服务尚存在组织运作机制欠缺、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支持体系相对缺乏、志愿者代偿机制不完善及组织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从普及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加快立法、规范运作机制及建立代偿机制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繁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情况并不理想,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本文试通过基于三方(政府、企业、志愿组织)合作的供给机制理论,来探讨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国外教育志愿服务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社区教育、学生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成长和保护、志愿服务组织等四个方面,重点探讨如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如何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如何实现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有效管理等问题。相比而言,国内教育志愿服务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需拓宽领域、明确重点、挖掘深度、多学科互动和对话。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自成系统,互不隶属,拥有各自的功能。尽管如此,但是二者之间可以进行能量交换,形成最为常见的两种结构:其一,互不隶属的二者互取所需,相互促进;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化志愿服务为自己的子系统,志愿服务则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母体,发挥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应积极加强与志愿组织的合作,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对全国16所高校的5258名大学生从志愿服务认知、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认知缺乏、组织管理漏洞和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从个体正确认知、组织智慧管理、多方主体协同等方面入手,能够推动志愿服务向“智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愿式环境协议发源于日本,并渗透到了日本民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回顾日本自愿式环境协议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其协议类型、内容和实施状况,以期为我国环境协议的实施与普及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志愿服务及其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呈现"自上而下的他组织"和"自下而上的自组织"的发展模式.笔者借助自组织视角来探讨了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路径:必须转变社区建设的思想观念,基于"自组织"理论开展志愿服务;必须搞好基层社区的调查研究,基于"自组织"程度开展志愿服务;必须实现规则体系的有效创新,基于"自组织"机制开展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