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讨论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进行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观察CAPD前后的临床和生化指标、生存率、主要并发症等。结果:CAPD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尿毒症症状及重要生化指标,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57.1%,血糖控制良好。结论:CAPD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安全有效,腹腔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在家中进行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方式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老年ESRD患者,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钾(K+)、血磷(P)、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的效果。方法:将56例ESR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生化指标具体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透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两组血压均降低,但是对照组血压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肌酐、尿氮素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透析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两组血红丹巴均上升,组间无差异(P0.05);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钾与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都是治疗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同时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也都较多。  相似文献   

4.
210例老年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世界人口正在趋向老年化。因老年人群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病率的增长比其他任何人群都快,同时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人的比例在全球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老龄人群存在着与年龄相关的脏器组织学、功能及代谢的特殊性,从而增加了透析治疗的困难,老年患者ESRD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式,对于老年ESRD患者原则上这两种方式均可考虑。老年ESRD患者选择透析方式,要考虑年龄带来的生理变化,同样也要考虑到不同透析方式给这一特殊人群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透析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腹膜透析( 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PD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主要并且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主要探讨了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致病菌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对于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84例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3例患者(PD组)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41例患者(IHD组)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和BUN水平均下降,透析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组患者与IDH组相比,两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和IDH组患者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2%(5/43)和14.63%(6/41),两组患者的透析后并发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于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血液透析基本一致,且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腹膜透析(PD)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因为简单有效所以患者可以在家进行操作,但是腹膜透析操作过程医护人员无法对该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按照要求操作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容易引起腹膜炎等感染并发症。因此PD患者从医院出院后回到家庭中由社区护士承担PD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护理来加强专病一体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及监督,缓解综合医院住院时间短护理人员少,没有充裕时间对患者进行培训考核等健康指导工作,实现家庭-社区-医院三位一体共同管理腹膜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8.
5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护理理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锦 《安徽医药》2009,13(8):999-1000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可作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一种有效替代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点,因此,接受CAPD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目前全球的PD病人超过12万[1]。近年来国内腹膜透析专家提出腹膜透析应作为肾脏病替代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腹膜炎是严重影响CAPD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导致腹膜功能的改变,最终影响透析的充分性及患者的存活率。笔者对50例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减少腹膜炎的发生和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HD)在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高磷血症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ESRD并进行HD的患者24例,随机分成3组,观察血透频率及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对血磷变化的影响。结果:HD对治疗ESRD患者钙磷代谢异常及高磷血症具有一定效果,透析频率的增加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每次血透时间与传统血管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4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急性肾功能衰竭52例行内科常规治疗,主要是加强饮食管理,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或去除诱因及加重因素,包括抗感染、输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维持血压在大致正常范围,补充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纠正贫血等辅助治疗措施。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52例为观察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腹膜透析,并比较对照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治愈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ABF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简便、效果好的透析方法,早期预防性透析乃是降低ARF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机访谈对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5例经量表评估为透析治疗不依从的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实施为期12周的动机访谈干预,使用MHD治疗依从性量表及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干预结束时和干预后3个月量表总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f =4.152、3.218,相关生化指标均在t=2.054~3.796.结论 动机访谈有效提高ESRD患者MHD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杨朝晖  杨军  汪勇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244-124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4例AHNP患者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行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治疗。PD治疗前后监测病情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测定血中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水平。结果:PD治疗后患者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总胆红素(TB)、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尿素氮(BUN)、肌酐(Cr)明显降低;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和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24例患者中19例治愈,5例死亡,病死率为20.8%。。结论:PD治疗能降低AHNP并发MODF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PD)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费用相对价廉、且可居家治疗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越来越多的患者将PD作为首选治疗方式[1]。而腹透护士在PD治疗是否成功中起很关键的作用[2],尤其腹透植管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直接关系到腹透的开展与成败,并对预防和减少早期腹透并发症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对50例PD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作一简要总结,旨在提高PD治疗质量和PD治疗中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性化管理在提高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连英  芦静  卢素玉  张玉乾 《河北医药》2008,30(8):1147-1148
连续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asis,CAPD)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方法.由于腹膜透析是持续居家透析治疗,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与临床的综合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然而,在腹透治疗中,患者的不依从普遍存在,明显影响着治疗效果和预后[1].人性化管理可使患者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获得新生和安全感.我院从2006年7月开始,设专职腹膜透析护士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建朋  杨洪涛  赵菁莉  范淑芳 《天津医药》2011,39(12):1154-1155
近年来,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人数逐年增长,随之,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ESRD患者人数以每年11%以上的速度增长[1]。受肾源的限制,肾脏替代治疗仍以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为主,而PD基于设备简单、自主性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残肾功能保护以及花费较低廉等优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ESRD患者所接受。本文对2002年12月—2010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PD治疗的319例ESRD患者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临床管理和并发症处理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3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按照患者性别不同各收治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全部为老年女性患者,对照组患者全部为老年男性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动态血压、心脏结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生化指标、动态血压均比老年男性患者情况较差,对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目前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肾脏替代的三种选择中(包括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由于肾源的限制,故透析疗法成了目前ESRD的主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由于透析费用及需专业医务人操作的限制,故在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中,腹膜透析作为ESRD首选治疗已成为共识。自1976年首次开展腹膜透析以来,随着连接系统、消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尤其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可作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一种有效替代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点,因此,接受CAPD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加。近年来国内腹膜透析专家提出腹膜透析应作为肾脏病替代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腹膜炎是严重影响CAPD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它导致腹膜功能的改变,最终影响透析的充分性及患者的存活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院新植管行CAPD治疗的ESRD患者共48例,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12岁~82岁,平均年龄56.88岁。…  相似文献   

19.
蔡明慧  李洁  张波 《海峡药学》2020,32(3):116-118
慢性肾脏病(CKD)已位居全球主要疾病前列,腹膜透析(PD)是CKD的治疗方案之一,由此引起的腹膜并发症也随之产生。扶肾颗粒是一种治疗CKD的纯中药制剂,现代研究证明扶肾颗粒能改善PD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本文从扶肾颗粒改善PD患者透析效能、腹膜纤维化、肾性贫血、胃肠功能障碍及营养不良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ESRD患者(GFR〈15mUmin)38例,均未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肾功能衰竭一体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连用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浆BNP水平,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ESRD患者BNP水平与LVE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BNP是反映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功能的敏感指标,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BNP,降低LVED,提高LVEF,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