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在肝癌介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6例中晚期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观察病人外周血象的改变及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增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应用于肝癌伴脾亢的治疗,有效地消除脾亢,促使白细胞、血小板升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姜永能  赵卫等 《云南医药》2001,22(5):380-381
原发性肝癌 70 %~ 90 %伴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由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常常影响化疗药物的应用 ,本文对 1992年以来 2 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加脾栓塞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 8例CT、数字减影及甲胎蛋白或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6例。年龄 35~ 68岁 ,平均 5 1岁。肝癌巨块型 19例 (其中 2例并脾转移 ) ,结节型 7例 ,弥漫浸润型 2例。临床Child分级A级 2 2例 ,B级 5例 ,C级 1例。肝癌TNM分期 :Ⅰ期 3例、Ⅱ期 17例、Ⅲ期 8…  相似文献   

3.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小炜  张冰佛 《中国医药》2007,2(6):342-343
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不能行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原发肝癌伴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脾栓塞术后24、48、72h,1、2、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能提高血细胞数量,而使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超选择至肝、脾动脉后进行TACE及PSE,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肝功能、AFP等及B超、CT检查。结果 58例患者治疗后24h、1周、2周、4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较前均有明显升高,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脾功能亢进逐渐缓解。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行TACE+PSE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ai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患者8例。结果平均栓塞范围为60%~70%,临床有效率为100%。全部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外科脾切除术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脾功能亢进患者58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48例,门脉高压患者10例。以上患者均行部分脾栓塞术。术前以及术后1、2、4周观察外周血象变化以及脾脏大小变化。结果①患者脾脏一般在术后1个月开始缩小,6个月后复查,脾脏进一步缩小。②本组患者在术后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反应: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出现发热;术后1d出现左上腹疼痛,可耐受;2例出现恶心,呕吐,其余均未见恶心、呕吐等反应。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左侧胸腔少量积液,3例术后出现中量以下腹水。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具有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注意术后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栋 《淮海医药》2001,19(4):298-298
脾功能亢进传统采用切脾术治疗 ,但伴有低蛋白血症、腹水、心肺肾疾病 ;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腹水、全血严重减少的患者均不能耐受切脾术及各种断、分流手术。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部分性脾栓塞治疗 4例脾亢患者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共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1~ 6 0岁。均有明显脾肿大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3例男性有食管静脉曲张及上消化道出血史 ,1例有腹水。1.2 方法 采用 Seldinger氏法经皮股动脉穿刺 ,将 SFRH导管选择性插至脾动脉远端 ,作脾动脉造影 ,然后将明胶海绵剪裁后捻…  相似文献   

8.
付敏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106-106,108
目的 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入脾动脉,再超选择入脾下极动脉,缓慢推注庆大霉素浸泡的lmmxl mmx 1mm明胶海绵颗粒80~100粒直至脾下极动脉彻底栓塞,同时栓塞部分脾中极动脉,栓塞面积在50%~60%之间.结果 我们对18例患者的治疗初步显示,治疗后不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增加(P<0.01),血红蛋白含量增加(P<0.01),而且脾脏大小与门静脉宽度亦有所减小(P<0.05).结论 我们认为这一方法操作相对简单,疗效可靠,安全性高,特别适应于乙肝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病人.  相似文献   

9.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脾脏大小,对栓塞范围进行评估,然后超选择插管脾动脉远端近脾门处,经导管注入用抗生素浸泡的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周、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26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部分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脾部分栓塞术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4 7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 ,再行部分脾栓塞 ,并于术前及术后 1、3、5、7、14 d观察血象变化。结果  4 7例中栓塞体积大于 5 0 %的 4 4例 ,血象恢复正常 ,其中栓塞体积小于 30 %的 3例 ,经 2次栓塞血象恢复正常。术后 1~ 1.5个月肝功能改善明显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结论 肝、脾双介入治疗安全、可靠 ,解决了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带来的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1.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亢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1 988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期间对 1 0 6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实施了部分脾栓塞术 ,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和凝血功能 ,B超及彩色 Doppler超声检查明确肝脾大小和门脉系统血流情况 ,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防治并发症。结果 本组 1 0 6例手术均成功 (1 0 0 % ) ,术后随访 6~ 1 2个月 ,其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显著增加 (P<0 .0 1 )并恢复正常 ,同时其门脉直径、脾血流量和血白蛋白含量均值较术前改善 (P<0 .0 1 )。结论 部分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脾亢的一种疗效较好 ,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部分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费用、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特点。方法92例脾功能亢进症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患者作为脾栓塞组,208例脾功能亢进症行脾切除治疗患者作为脾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前、术后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成功。脾栓塞组住院天数(23.39±10.15)d短于脾切除组的(31.54±11.08)d,住院费用中位数2.77万元少于脾切除组的4.82万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WBC、R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栓塞组术后3、7、14、21 d的WBC、PLT水平均低于脾切除组,术后3 d的RBC水平高于脾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14、21 d的R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栓塞组患者的腹水感染、脾周脓肿、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热、肝性脑病、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5.00%、2.17%、0、88.04%、1.09%、2.17%,与脾切除组的42.79%、0、25.00%、98.08%、19.71%、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水、腹痛、左下肺不张、肺炎、腹腔血肿、其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均为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近期治疗效果明确。部分脾动脉栓塞更适合肝功能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吴伟东  李焯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39+41-39,4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效果。方法80例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静脉套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E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外周血象、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止血所需时间(9.15±2.3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58±3.69)h,止血成功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术后3个月再次出血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联合PSE可有效降低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的门静脉高压,治疗出血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查。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用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共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栓塞范围为30%~60%,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获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缓解或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有明显疗效,可替代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在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部分脾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血细胞数量。结果本组38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经治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腹水,2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采用部分脾栓塞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SE)对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综合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例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应用PASE的原发性地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串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PASE术后24h、48h、72h、1周的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前明显升高(P < 0.05 和 P < 0.01).结论 PASE能有效改善肝癌合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外周血象,控制脾功能完亢进,减少术前及中用血,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应用,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长期疗效。方法经胃镜、超声、CT、实验室检查证实93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随即分成:37例联合组,56例单纯对照组,并随访5年,定期复查胃镜、超声及肝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结果联合组33例(89.6%)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消失,4例(10.4%)明显减轻,无1例发生再出血,白细胞(6.9±1.3)×109/L、血红蛋白(134.6±16.4)g/L,血小板(164.6±59.8)×109/L,门静脉血流量(0.66±0.15)L/min,而单纯对照组食管胃底静脉消失43例(76.8%),12例(23.2%)明显减轻,3例(5.4%)发生再出血,白细胞(4.8±1.3)×109/L,血红蛋白(98.2±16.6)g/L、血小板(116.2±45.9)×109/L、门静脉血流量(0.87±1.4)L/min;两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胃冠状、胃短静脉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快、复发率及再出血发生率低、长期疗效好,并有很好解除脾功能亢进症状,使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值作用,优于单纯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