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词谓语句在《孟子》单句中所占比重最大,集中反映出先秦古籍句式的特点。本文在对《孟子》正文的动词谓语句进行数量统计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其谓语的结构分为动词句、动宾句、动补句、连动句和兼语句五个句型,试图探究每种句型各自的语法特点和表义功能。以管窥战国中期动词谓语句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可以研究句中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以<孟子>一书中出现的状中结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归纳了不同词性构成的状语在语义指向上的特点,揭示了状语的语义指向和状语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状语在语义指向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孟子》单音节形容词类同义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孟子》中单音节形容词做穷尽性的研究,构组出单音节形容词性的同义词群.在此基础上,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辨析同义词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4.
《孟子》词典归纳出《孟子》正文中“为”字的五种用法,即动词、介词、副词、连词、语气词。本文在进行数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用法作分类研究,总结其句法结构,试图探究每种词性的语法特点和表义功能,以期管窥战国中期“为”字的使用及特点,更好地理解《孟子》文本。  相似文献   

5.
《世说》中的总括范围副词共13个,主要沿袭先秦,汉魏时期新产生的“都”、“全”等在《世说》中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用法仍不够灵活,并未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总括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孙丑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下》) 存乎人者莫良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梁惠王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上》)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仁则荣,不仁则辱。(《公孙丑上》) 观于海者难为水。(《尽心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语料集之一。文章主要考察了作品中AA式、AABB式、ABB式、ABAB式四种形式的形容词重叠式。AA式形容词出现的次数占了语料中考察的四种形式形容词频次的一半左右;绝大部分的形容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充当状语;在语义特征上,大部分形容词重叠式用来描述事物、人物或场景的性质或状态。  相似文献   

9.
刘长文 《文教资料》2011,(36):50-52
题名“孙爽”的《孟子疏》自出世以来,备受非议。朱熹认为此书是邵武士人托孙爽之名而作。遂一直不为学者重视。不过,梳理各代学者对此《疏》的认识,可以帮我们对它有更全面的评价,也可对《孟子》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诗经》的语言独具特色,其中的双音节形容词数量多,内容丰富,极富表现力。《诗经》中的双音节形容词可以分为重言形容词、联绵形容词和复合形容词三类,对每一类双音节形容词的语义和语用特点进行分析,可以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品味诗人的用词之妙。  相似文献   

11.
《孟子》中的孟子形象十分鲜明,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自任以天下之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舍生取义”——坚持气节情操、无私无畏的殉道精神;“圣人与我同类”——强烈的追求个体人格价值独立性、主动性的自我意识。这一鲜明的形象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今天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仍然具有新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专书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基础工作,在汉语史各阶段选出若干种有代表性的典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孟子》作为战国中后期的作品,语料时代明确、语言容量大、语言接近或反映战国中后期汉语面貌的基本特点。我们选择这部书作为研究材料,采用专题专词的方法,从形式与分布入手对《孟子》的否定副词进行封闭性、穷尽性的考察和详细描写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力图总结该书否定副词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创造的优秀文化 ,是可以传之百世而不朽的 ,如仁义之德 ,礼让之风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等 ,在社会与家之间 ,都是无物可以代替的原则。而在实际行动中 ,则不免发生形存实亡的质变 ,在《孟子》中 ,这样的实例很容易看到。一、是乃仁术孟子游说齐宣王 ,说了下面一段话 :“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并说“是乃仁术”也。(《梁惠王》上 )仁 ,本来是就人的德性而言 ,孟子以“君子远庖厨”为“仁术” ,无形中已经失去了“仁”的本义。杀死禽兽而食其肉 ,是行动的必然结果 ,而为这种行动…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中“折枝”一语,据文意考察及其他文献材料检阅,可证“折”有“屈折”义,“枝”通“肢”;“折枝”即“折肢”,当为“屈体下拜”义.  相似文献   

15.
自战国时代以荀子对孟子思想的批判发其端,经历两汉、魏晋至隋唐,到宋元,《孟子》学在各代得到了不同的对待。这从各代书目著录及其社会状况可以窥见一斑。随着《孟子》学的发展,各代对《孟子》思想也在不断改造。一部《孟子》学史,从学术思想的角度进行考察,就是一部《孟子》诠释史,其发展与儒学的兴衰同步。  相似文献   

16.
浅论《孟子》的论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散文集。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位杰出的雄辩家,以好辩著称,所以具有雄辩力量是其文章最突出的特色。 《孟子》中的文章,不管是论辩性的,还是陈说性的,都灌注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或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或充畅条达,意盛理足。苏洵称“其锋不可犯”,苏辙称其“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这一点,为诸子作品皆所不及。《孟子》文章的这种气势是由作者的主体精神和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相融合而形成的。孟子自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其人格自信和自尊、理论自信和自负的个性气质化  相似文献   

17.
《孟子》紧缩结构的句法功能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紧缩结构有其较为灵便的句法功能。章举隅式地考察了《孟子》紧缩结构的若干功能,作一般单句的主语、谓语、述宾结构的宾语,作判断句的某成分,以及作一般复句(含条件、因果、并列关系)的分句。  相似文献   

18.
《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问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此章孟子批评高子学仁义之术半途而废,犹茅塞心,终不能明道.对"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断句,历来存有分歧.概括起来,有四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中的人称代词共有三身,其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我”,而且功能也最健全.第二人称代词仅有汝(女)和“尔”两个,第三人称代词“之”和“其”的功能都不健全.《孟子》中使用于谦称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有称代的功能,但均非代词.  相似文献   

20.
《孟子》是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在其探讨政治思想、哲学伦理、治世之道的言论中,不乏有关于音乐的经典语录。孟子在阐述"礼"与"仁"的关系、民贵君轻、与民同乐等观点中亦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功用,对于后世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有着深度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