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天然与人工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似乎变得特别聪明能干起来.尤其是城市人.于是人类也就沾染上更多自高自大,自作聪明的毛病。现代人一切都推崇人造的,从人造棉.人造革、人造花卉、人造石头、到人造鸡蛋、人造卫星;现在.连人们自己身体的部件也人工制造起来:人造双眼皮、人造高鼻梁、人造乳房、直到人造心脏……也许有一天我们全都用上人造大脑.脖儿梗上长出一个数字化的”电脑”来。到了那时.连制造人的人都是人造的了.真人没有了,那究竟是福是祸还真说不清!  相似文献   

2.
摄影的精神     
照相机.跟电脑和手机一样,都是当今世界最为普及的工具。事实上.现在有些照相机是与手机、电脑三者合一的。几乎每个人,至少住在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拍照。至于说一个人的形象从来没有出现在照片上.这样的人几乎很难找到。在我们开汽车、逛商店或走在马路上时,我们的形象常常会在无意中被监控录像拍下来。  相似文献   

3.
虽然是2011年8月酷暑时节,难得这一天没有大太阳,还有点风,是难得的好天气。我们保护站的全体工作人员结束巡护工作返回,当走到保护区外的小马潭地段时,村民段自江的羊圈里传来了"砰、砰"的响声。由于那只是一个空置的旧羊圈,我们都以为他在对羊圈进行拆除,于是便喊道:"伯伯收工了,回家吃饭去喽。"过了一会儿,没听见对方的应答,于是我们走上前查看。只见羊圈边一大群蜜蜂在飞舞,段自江是个业余养蜂人,我们看见飞舞的  相似文献   

4.
说蛇     
郭建崴 《化石》2013,(1):7-12
蛇年了,说说蛇的事儿. 动物园里,许多小朋友甚至是他们的家长到了"蛇馆"都望而却步.的确,所有的蛇长得都挺吓人的,它们通常躲在各种阴暗的角落里,吞吐着尖头分叉的信子(舌头),蠕动着没有腿的细长的软软的身躯,身上的色彩和花纹显现着各种诡异惊悚的图案,那形象很难让人联想到"美"、"可爱"等词汇.这样的感觉显然古来有之,至少在我们中国流传几千年的各种成语、寓言里,基本上都把蛇描绘得邪恶、狠毒、阴险;即使说到"美女蛇",除了我们的先祖女娲以及白娘子和小青之外,基本上也都是贬义的.  相似文献   

5.
解剖好了的标本,若能把各个器官以及不同的結构凃上各种不同的颜色,并貼好标签,然后再浸泡于标本瓶內,这样便更容易把各部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识别。各个器官采用那一种颜色没有什么规定,可以根据美观以及更容易显示的原则来采用任何一处颜色.  相似文献   

6.
摄影的精神     
<正>照相机,跟电脑和手机一样,都是当今世界最为普及的工具。事实上,现在有些照相机是与手机、电脑三者合一的。几乎每个人,至少住在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在拍照。至于说一个人的形象从来没有出现在照片上,这样的人几乎很难找到。在我们开汽车、逛商店或走在马路上时,我们的形象常常会在无意中被监控录像拍下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需要摄影。主要原因是它有众多的用途——有些用途大有裨益,有些则未必如此。摄影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保留对假日的记忆,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显  相似文献   

7.
森林为家     
2012年7月底,当我们一行人走进汗马自然保护区那绝美的森林时,我终于明白了这世代相传的森林神话,明白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对森林的眷恋与不舍.那由美丽的白桦、俊美的落叶松、挺拔的樟子松等等各色美丽至极的树木汇成的森林,如此广阔又如此精致,如此博大又如此安谧. 在保护区考察的短暂几天里,我一次又一次在大雾弥漫的清晨爬上山顶的瞭望塔,眺望那一望无际的、浩瀚壮美仿佛蔓延到天涯的森林,雾气流转云海漫漫,它那庄严的大美与永恒的坦然,一次次让我折服,让我满心是归家的狂喜与重返自然的欣慰.然而,在塔上静立良久,禁不住又是深深的迷惘与无奈:与它相依为命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如今也只能徘徊在它的边缘……  相似文献   

8.
倘若生命失去节律,我们也许再也无法观赏到那五彩缤纷却又错落有致的景色:不再有春风桃李,也没有秋雨梧桐;不再有日月相约的花钟,也没有了如期而至的蝴蝶;不再有秋徙春归的候鸟,也没有了春华秋实的丰收……  相似文献   

9.
思维跳跳糖     
<正>4月向来是一年中最适合郊游的季节了,话说近几日,这天气真真是极好的。糖兄糖妹心下想着,若是能趁着这大好的天气,叫上各位哥迷一起去大森林里做做游戏,赏赏花,倒也不负恩泽!那还等什么?快出发吧!!趣事贴吧1.学校组织春游,老师说:"这是集体活动,大家不能像上次那样,两个两个地在一起,这次至少要十个人一起行动!"结果春游那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正玩得开心,就听一位同学捂着肚子大叫:"快,谁还去厕所?我们已经组织了九个人啦!"南昌王子曦2.小明要唱《我们都是一家人》这首歌,但他特别  相似文献   

10.
植物学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先接触到的实验性学科.如何在植物课中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我们认为“三个面向”对智育上的要求,主要是培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具有探求新知识能力的人.针对初一学生及植物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的教学注意了以下三点: 第一,要充分体现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生命现象是复杂的,到处都存在.因此,我们每一堂课都应让学生的感官充分地感受到那丰富活跃的生命现象,激发他们对生物、  相似文献   

11.
长城之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城现代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不过,又有多少人知道最早的长城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而修筑?过去的地方文献中并没有关于它的记载,因此,长城的先祖——楚长城,其地理位置和状况一直都是一个谜……而今在河南南阳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附近,我们发现了她的“芳踪”,就让我们以放松的心情慢慢地走入历史,走入那片绿色的天地,一同去探寻神秘的楚长城。  相似文献   

12.
是谁给了我们千姿百态的花朵?是谁给了我们万紫千红的花园?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园丁,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很难说清。但至少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那就是:没有人类文明就没有花园里这些有别于自然界野生状态下的奇丽花朵。人类的创造  相似文献   

13.
变异与进化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起步。生物进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选择。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产生出形形色色的生物类型及其对环境的各种适应。不言而喻,没有变异,就没有进化。种内变异已知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能准确地复制自己,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的遗传。但是,遗传总不是绝对的。这是说,同一种生物之间总有些变异。一般说,后代是亲代的复制品或拷贝。从大处讲,无疑这是对的。可是这拷贝总不会是完全的。因此,我们能够认识我们的朋友。已知人的指纹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从一个指纹就经常可以鉴別那是谁  相似文献   

14.
正人是世间最聪明的物种。企业是人类的发明。自从有了企业,有了企业家,人类就呈现出改变自然的另一种面貌和方法。在生物圈保护中,企业家的责任是重要的。以往,我们总不免把生物圈建设置于山林水草湖泊大海,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立足点。今天,当我们换个角度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所在地一城市,我们发现,城市是人与生物圈的重要交集地。生物圈是多样的,不只是人迹罕至的山林,也包括城市。城市是主要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5.
一组在进化上(从酵母到人)保守的基因Rad9、Rad1和Hus1在细胞周期监控点调控和DNA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三个蛋白可以形成环形异源三聚体,即9-1-1蛋白复合体.9-1-1复合体被认为是Rad9、Rad1和Hus1行使功能的主要形式.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好的抗Rad1的抗体,严重阻碍了对Rad1和9-1-1复合体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一株小鼠抗Ra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个抗体能够有效地检测小鼠和人的内源Rad1蛋白,可以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等实验.利用该抗体,我们发现在DNA损伤剂羟基脲(HU)的诱导下,小鼠Rad1蛋白在Rad9+/+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加,而在Rad9-/-的小鼠胚胎干细胞中没有观察到该现象,这表明Rad9对Rad1的蛋白表达有调控作用.此外,内源的Rad1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HU处理后并没有迁移进入细胞核的现象,这与先前广泛被人们所接受的在DNA损伤压力下Rad1和Hus1能够迁移进入细胞核并与Rad9形成9-1-1蛋白复合体的说法相矛盾.综合看来,Rad1和9-1-1蛋白复合体的分子作用机制比预期的要复杂,我们成功制备的Rad1单克隆抗体将成为研究Rad1以及9-1-1蛋白复合体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人与生物圈》2005,(6):72-75
“在城市里,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和条件都很少。作为城市的生态屏障,草原到底面临着怎样的沙化、退化等问题?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是怎么开展的?他们遇到了怎样的艰难?城市人应该为自然保护做些什么?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就不会有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王放 《生命世界》2008,(12):10-13
城市里面都有什么野生动物?或者说,城市里面有野生动物吗? 我们不是说蜜蜂、蝴蝶那些小虫子,也不是在说麻雀、喜鹊这些常见的鸟类。我们是在说那些真正的哺乳动物,那些一般人觉得要在动物世界和Discovery Channel里面才能看到的野生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科学论著中都离不开插图,因为文字在描写一个具体对象时远没有插图描写得那样具体鲜明,那样活生生的,使人一目了然。因为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它与客观事物没有必然的联系。插图是具体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给人以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插图完成了文字没有讲清楚的那一部分,使一篇科学论著有了完整  相似文献   

19.
龚勇 《植物杂志》2010,(10):24-27
俗语有云: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然而,为什么我们吃健康的食物,也做健康的运动,并保持好的心情,还会生病呢?当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可以是化学的因素、物理的因素、生物的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等,但其中有一类原因很重要,那就是各种各样的毒素,本文就针对人体内的毒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改良的蛋白质双向电泳银染色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Switzer等人于1979年发展了蛋白质的银染色法.由于其灵敏度远远高于传统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结合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可获得分辨率极高的分析系统,已日益成为生化分析的重要工具.许多生化工作者对银染色法作了改良.但是,其中某些方法我们难以重复,或底色过深,假象多,或操作步骤过于繁琐.我们结合前人经验,建立了一个在本实验室条件下易行、价廉、重复性好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