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环孢素A的最短有效时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中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的最短有效时间。方法 :72只SD鼠分为A组 ,自体原位移植 ;B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3周 ;C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4周 ;D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5周 ;E组 ,异体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 6周 ;F组 ,异体移植无免疫抑制。各组分别于术后 6周和 12周对实验动物的功能学指标 (步态分析 )、电生理学指标 (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形态学指标 (腓肠肌湿重 ,坐骨神经光镜、电镜观察 )进行检测。结果 :6周时各组实验动物神经再生不完全 ,功能未恢复。 12周时A ,D ,E组动物在功能学指标、电生理指标及光镜、电镜指标上均优于其它各组。而A ,D ,E组间在上述各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0cm缺损的异体神经移植动物实验中 ,应用CSA 5mg/ (kg·d) 5周为最短有效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成年雌性DA大鼠分别用4种移植物桥接大鼠1.5cm坐骨神经缺损: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与类许旺细胞共移植组、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异种神经移植组.术后4周、24周通过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肌肉湿重及组织学指标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术后24周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湿重恢复率优于B、C、D组(P<0.05);组织学检测发现,术后24周A组移植段再生神经纤维较多,以有髓神经纤维为主.结论 种植类许旺细胞的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能有效的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微囊化神经组织与脱细胞神经联合移植桥接犬坐骨神经30 mm缺损后腓肠肌的变化.方法 将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A、B、C、D 4组(n=3):A组截取双侧坐骨神经行化学萃取制备脱细胞神经;B、C组使用脱细胞神经移植修复犬的坐骨神经30 mm缺损,B组同时辅以微囊化神经组织移植;D组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缺损.术后定期观察术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6个月时检测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并取术侧及健侧腓肠肌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突触素和运动终板染色,以及取距远端吻合口以远1 cm的坐骨神经神经行Masson、固蓝及NF-200染色.结果 B、C、D组实验动物均纳入实验动物数量分析、无脱失.图像分析表明B组腓肠肌SDH光密度、肌纤维截面积、突触素及运动终板光密度及面积等与C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别,而与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运动功能恢复、电生理及坐骨神经形态学检测均与腓肠肌检测结果相符合.结论 微囊化神经组织细胞与脱细胞神经联合移植修复缺损神经后,重新支配靶器官,使腓肠肌萎缩明显减弱,效果优于单纯脱细胞神经移植,有望代替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一种新的有效替代材料。方法24只兔子随机分成实验组(化学萃取同种异体腓神经移植组,12只)和对照组(自体新鲜面神经移植组,12只)。每只兔子右侧面神经下颊支被切断以造成面神经缺损1 cm的模型,同时两组兔子分别以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和自体面神经桥接修复。术后3个月行肌电图、电镜、图像分析仪以及靶肌肉运动终板染色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靶肌肉运动终板计数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电镜检查结果相似。结论化学去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在面神经缺损修复上是自体神经的一种有效替代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羊膜材料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替代神经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4 8只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缺损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即自体神经原位移植组 (A组 )、异体神经移植应用环孢菌素A(CSA) 5mg/(kg·d) 5周组 (B组 )、异体羊膜材料桥接缺损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组 (C组 )、单纯异体神经移植组 (D组 )。 6只Wistar大鼠取双侧坐骨神经作为供体。于术后 12周取移植段神经行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 ,测定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峰值、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积分、腓肠肌最大收缩力 ,再生轴突计数及髓鞘厚度测定。结果 :12周时A、B、C组的各项检测指标明显优于D组 (P <0 0 5 ) ,A、B、C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再生神经形态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长段周围神经缺损 ,应用异体羊膜复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桥接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移植后在局部注入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切除5mm面神经颊支,用等长的耳大神经移植.B组:神经移植同A组,并于术中、术后第1、2、3、4天分别在局部注入2 000U的神经生长因子(大连司威特制药有限公司制).术后饲养12周,对移植体进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证明,再生神经纤维都可以通过移植神经的吻合端,A组神经传导速度为20.42±2.12m/s,B组神经传导速度为23.71±2.24m/s,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移植后注入神经生长因子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采用异种神经移植,并局部应用免疫抑制剂FKS06聚乳酸膜片,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以寻求一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方法。方法 制取FKS06缓释膜片聚乳酸膜片后。选用健康6月龄Wister大鼠4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显露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分权处向近端游离,造成1.2cm的神经缺损后,给予以下处理:A组采用异种神经移植加空白聚乳酸膜片,B组采用异种神经移植加含免疫抑制剂FK506聚乳酸膜片。术后第4、8、12周分别对所有大鼠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神经诱发电位及肌电图检查,并在第8周取神经进行乙酰胆碱脂酶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1)4周时各组损伤侧均见腓肠肌萎缩,皆有足部溃疡及足趾坏死脱落现象,各组无明显差别,8周时溃疡面积减少,12周时B组溃疡有愈合,可见足趾活动;(2)神经肌电图:4周时各组无差异,8周时波幅恢复率:B〉A,12周时差异更明显,两组之间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3)光镜观察:各组均有神经再生现象,B组再生神经较多。(4)电镜观察:各组均有新生神经纤维,B组标本可见神经纤维再生多,较成熟,微丝、微管等结构正常较多。结论 FK506缓释膜片对大鼠坐骨神经异种神经移植的神经再生的速度及质量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神经营养因子NTN的几丁质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雄兔的两侧面神经下颊支分别造成10 mm的缺损,右侧用管腔内注入NTN的几丁质涂层的PGLA导管修复,左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5、10、14周,分别对兔进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5周,实验侧神经传导速度未测出;术后10周和14周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侧术后10周,再生神经中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术后14周,再生神经中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形态接近正常神经.结论:含NTN的几丁质涂层的PGLA导管可为兔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外消旋聚乳酸(PDLLA)—神经生长因子(N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药物缓释系统对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段性切除后,移植经过化学脱细胞处理后的同种异体神经段,A组在移植区域应用PDLLA- NGF -TGFβ1缓释膜,B、C两组分别应用PDLLA-NGF缓释膜、PDLLA-TGFβ1缓释膜,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情况.术后12w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免疫学等各项指标观测.结果 A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光镜观察A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和口径及髓鞘厚度均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PDLLA- NGF- TGFβ1药物缓释系统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段性缺损中,具有明显促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不同直径鼠自体神经移植模型,探讨在自体神经移植中神经直径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D 4组,均造成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分别用自体坐骨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修复。术后4周、6周,各组分别取5只动物观察足部溃疡情况,记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取神经组织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6周神经再生较术后4周好(P <0 .0 1) ,而A、B、C、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术后的时间与移植神经的直径之间无交互作用(P >0 .0 5 )。结论 粗神经移植在神经冲动的电传导上占优势,而细神经移植段能够优先获得良好的血供,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越粗越好或越细越好,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供体神经的粗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探讨不同条件对同种异体移植神经要其支配骨骼肌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新鲜的和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术后实验组应用环孢素A治疗,8w后行移植神经和其支配骨骼肌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新鲜的异体移植神经再生不良,骨骼肌萎缩明显,恢复最差;而应用环孢素A则最好;冷冻处理的神经移植中,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效果也优于未应用者;结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新鲜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在促进神经再生的同时也促进了骨骼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将实验动物按手术方式分组如下,A组:母鼠提供的的神经移植体一端与子鼠健侧臂丛上干行端侧吻合,另一端与患侧已切断的锁骨下肌皮神经远端行端端吻合。B组:母鼠提供的神经移植体一端与子鼠健侧臂丛上干行端侧吻合,另一端与患侧已切断的锁骨上颈6远端行端端吻合。C组:母鼠提供的神经移植体桥接于子鼠患侧膈神经与锁骨下肌皮神经之间。D组:子鼠患侧膈神经直接与锁骨上颈6远端行端端吻合。术后采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及肌肉功能检测等指标定期进行各组疗效评价。结果:A组和D组术后肱二头肌的恢复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A组,即该实验设计的手术方法与D组,即目前被公认为最好的膈神经移位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补气通络方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由黄芪、人参、当归、川芎、丹参等药组成的补气通络方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所。用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行右坐骨神经切断后即刻行神经外膜缝合法造模,然后随机分成4组:补气通络胶囊剂组、补气通络注射剂组、维生素B1+B6组和空白对照组。以手术方式造成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并于手术后2周到12周期间,每2周进行1次足印测定,用测得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ISFI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CsA组大鼠腹腔注射CsA(6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CsA组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到10天后逐渐增加,28天基本恢复,但针刺-缩足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CsA能影响CCI大鼠的热痛敏,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白鼠3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失;B组:自体神经移植;C组:微囊化NIH3T3细胞。于术后4、8及12周进行足迹试验,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8和12周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12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成熟程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A 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 (P<0.05)。结论: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 微胶囊与外周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壳聚糖桥接Wistar大鼠缺损的臂丛神经,探讨其修复效果。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神经原位缝合组,C组为应用壳聚糖神经导管连接组。各组分别切断臂丛正中神经后做相应处理。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及神经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A组神经损伤处愈合完好,电生理值接近正常数值;B组神经损伤处修复,神经传导功能恢复。C组12周后,壳聚糖吸收,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结论:壳聚糖可作为良好的载体桥接大鼠缺损的臂丛神经,可用于臂丛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肢神经卡压患者的神经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卡压神经除受压处损害外是否有其他部位的合并性损害,研究卡压神经合并性损害与性别及卡压点横截面积(C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10月-2015 年10 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确诊为腕管综合征(CTS)、肘管综合征(CubTS)患者(49 例)的高频超声图像资料。将卡压神经分为CTS 伴CSA 增粗组、CTS 伴CSA 正常组、CubTS 伴CSA 增粗组和CubTS 伴CSA 正常组,统计各组卡压神经合并性损害的情况,分析各组出现合并性损害与性别及卡压点CSA的关系。结果79 条卡压神经中有48 条合并该神经其他部位损害。CTS 伴CSA 增粗组中有合并性损害与无合并性损害的神经卡压点CSA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S 是否同时伴有CSA增粗,其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压性神经损害除卡压点外,可能涉及神经其他部位,CTS 出现合并性损害可能与卡压点神经增粗程度有关。神经有卡压不一定有卡压点神经肿胀,性别可能是影响神经卡压后是否出现卡压点神经肿胀的一个因素。高频超声对神经卡压的有重要诊断意义,对其早期诊断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体神经-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各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形成10mm缺损,A组(n=18)行缺损远端神经原位束间分离后,切取10mm一束,与经过热变性处理的自体骨骼肌条“并联”形成复合桥桥接缺损坐骨神经;B组(n=18)行自体神经桥接;C组(n=18)行单纯变性骨骼肌桥接。术后24周,对各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进行图像测量分析。结果: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密度)、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统计学分析显示:A、B两组与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再生效果优于C组;A、B组的胫前肌恢复率和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损伤神经远端束间分离自体神经与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优于变性骨骼肌桥,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re dose or trough blood cyclosporine (CSA) concentration is routinely monitored and the result is used to alter patient''s drug dosing. Patients with identical pre dose blood CSA may have very different systemic exposure to the drug. Recently CSA 2 hour post dose level [C2] has been reported to correlate better with drug exposure. We undertook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rough and C2, CSA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on short-term renal allograft outcomes.

Methods

25 patients of renal transplant receiving a triple drug regimen of CSA micro emulsion (Panacea Biotec) 8mg/kg, azathioprine 1mg/kg and prednisolone 0.5mg/kg were analyzed prospectively for graft outcomes. CSA levels were monitored in whole blood by radioimmunoassay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t 72 hours after the transplant.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was 37.08 + 9.1 years. There were 20 males and 5 females. The mean age of donors was 40.2 + 8.2 years. There were 11 related donors with at least a haplomatch, 4 spousal and 10 unrelated donors with a nil antigen match. The mean pre dose CSA concentration was 289.22 + 171.9ng/ml; range (98.8 + 783.41ng/ml). The CSA concentration at 2 hours after the CSA administration was 838 + 310.87ng/ml (range, 169 + 1268ng/ml). 3 (12%) patients had acute rejection. In these patients the mean pre dose CSA concentration was 328.67ng/ml and the mean C2, CSA concentration was 1006.26ng/ml. CSA induced h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 was diagnosed in one patient. The trough and C2, CSA concentration levels were 174 and 870.83ng/ml respectively in this patient.

Conclusion

In our study CSA levels, trough and peak showed significant inter patient variability. The trough and C2 concentration level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episodes of acute rejection. We conclude that in a triple drug regimen with fixed dosing schedules routine trough CSA level monitoring is not helpful in the acute post renal transplant period.Key Words: Cyclosporine levels, Cyclosporine trough levels, C2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