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大肠癌初发症状探讨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将896例大肠癌分为显性出血组、腹痛组、大便异常组及潜在出血组,并探讨其各自临床病理学因素。 各组均以男性较多。潜在出血组(56.1±10. 2岁)较大便异常组(60. 7±11. 9岁)、显性出血组(60.4±12.3岁)呈低龄(P<0.05)。大便异常组肿瘤直径(5.95±2.18cm)较潜在出血组(3.54±1.49cm)、显性出血组(4.87±2.20cm)呈显著差异,(P<0.01)。多发癌及重复癌合并率各组无差异,但腺癌合并率在潜在出血组高于其它组(P<0.01)。腹痛组的肝转移率及腹膜播种率均高于显性出血组(P<0.05~0.01)。切除率在潜在出血组为100%、显性出血组为94.3%、腹痛组为88.3%、大便异常组为86.6%,后者较显性出血组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Yang WF  Wang SZ 《癌症》2004,23(2):189-192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本研究通过检测人食管癌组织及其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特异性标志)、CD80、CD86(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食管癌发生及其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食管癌病例(Ⅰ-Ⅱ期27例,Ⅲ-Ⅳ期31例;G1-237例,G321例;鳞癌49例,腺癌9例;有淋巴结癌转移者37例,无淋巴结癌转移者21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1例食管炎性组织、12例正常食管组织、31枚有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34枚无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及CD80、CD86的表达。结果:(1)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6.18±1.47,5.37±1.13,37.35±7.42)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10.28±2.11,9.67±1.94,48.76±10.23)、食管炎性组织(11.89±2.65,10.46±1.79,51.55±10.60)及癌旁组织(11.79±2.41,10.49±1.89,9.78±12.31)中的表达(P<0.01);(2)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在食管癌患者有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8.34±1.66,6.78±1.42,41.70±8.71)明显低于无癌转移的淋巴结中的表达(12.23±2.14,10.82±2.11,59.63±12.52)(P<0.01);(3)癌旁组织及食管炎性组织中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MRP1 mRNA、MRP2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原位杂交染色法。结果 50例胃癌MRP1 mRNA和MRP2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和68%,其评分分别为(3.4±1.6)和(3.5±1.4)。高分化腺癌和区域淋巴结未转移癌MRP1 mRNA、MRP2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分化癌和伴淋巴结转移癌,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MRP1 mRNA和MRP2 mRNA表达水平对了解胃癌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以及指导化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中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26例食管癌、92例胰腺癌、138例胃癌、157例大肠癌、135例肝癌、50例体检正常人血浆中的FIB,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相应的癌胚抗原(CEA)。结果在食管癌、胰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及正常人血浆中FIB的阳性率分别为14.3%、42.4%、60.1%、62.4%、45.9%、10.0%,CEA在相应肿瘤人群中阳性率分别为12.7%、25.0%、42.8%、38.9%、33.3%。在胰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患者中FI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间FI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患者中FIB阳性率明显高于CE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食管癌患者中FIB与CE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患者血浆中FIB阳性率明显增高,有望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指标;而在食管癌患者血浆中FIB阳性率与CEA阳性率相近,提示FIB增高有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胡曙  张云云 《癌症》1990,9(5):381-383
本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53例健康献血员和103例(140次)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DNA抗体水平。正常对照组血清DNA抗体水平为7.55±5.27%;在恶性肿瘤中,Ⅲ—Ⅳ期乳癌,胃癌、肠癌(系指小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急性白血病(系指急淋与急非淋及其复发者)和慢粒急变者血清DNA抗体分别为14.29±5.17(P<0.01),14.08±10.9%(P<0.05),22.5±10.74%(P<0.01),16.74±8.57%(P<0.01)和15.08±5.81%(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无效者,血清DNA抗体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作者认为,血清DNA抗体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它对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Cai H  Kong ZR  Chen HM 《癌症》2002,21(1):25-28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增殖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实验研究证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手术切缘区正常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关系,探讨MMP-2对胃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S-P法,对5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抗人MMP-2单克隆抗体和抗因子FⅧ相关抗原抗体(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手术切缘区正常组织各区域MMP-2表达和MVD,并分析MMP-2表达与MVD及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MMP-2高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4%比28%,χ2=7.48,P<0.01),癌旁组织MMP-2低表达亦明显高于切缘区正常组织(52.0%比26.0%,χ2=6.18,P<0.05)。无论在癌组织、癌旁组织MMP-2高表达的MVD均显著高于MMP-2低表达者(30.71±7.41比26.15±4.82,t=2.11,P<0.05;15.31±5.23比9.61±2.17,t=3.98,P<0.01)。此外,在浸润浆膜、低分化及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的癌组织MMP-2高表达(81%比51.7%,χ2=4.67,P<0.05;87.0%比44.4%,χ2=9.47,P<0.01;81.8%比50.0%,χ2=5.41,P<0.05;89.5%比48.4%,χ2=8.63,P<0.01)及其MVD(  相似文献   

7.
EGFR、IL—6R、PCNA表达及DI与癌复发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ang ZH  Wang CY  Liu XJ  Wang LG  Li M  Chen CZ 《癌症》2002,21(7):785-789
背景与目的:胃癌复发转移是术后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观察胃癌组织中EGFR、IL-6R、PCNA的表达、DNA指数(DI)及DNA倍体,并寻找它们在胃癌复发转移者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从而为判定胃癌是否有术前转移及术后复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仪Fegulgen染色对199例胃癌、20例正常胃粘膜、20例不典型增生中的EGFR、IL-6R、PCNA、DI及DNA倍体进行检测。结果: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残胃癌的癌组织中EGFR表达水平(阳性率分别为61.11%、66%、66.67%)较其它癌组织、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阳性率分别为47.83%、0%、35%)高(P<0.01);DNA倍体分布形式上,有转移胃癌、残胃癌的癌组织中非整倍体细胞百分率(56.9±13.3)%明显高于其它(无转移胃癌为(12.8±6.3)%,正常胃粘膜及不典型增生为0%,早期胃癌为11.2%),它们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DNA指数亦高(有转移胃癌及残胃癌DNA指数为2.91±0.33,无转移胃癌DNA指数为2.17±0.29,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2C细胞检出率低(无转移胃癌为43.8±12.9,有转移胃癌及残胃癌为10.2±7.5,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EGFR、DI及DNA倍体可作为胃癌术前判断是否有复发、转移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0例食管癌、12例胃癌贲门癌和10例大肠癌患者及12例正常人的粪中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检查结果。双歧杆菌的数量在食管癌、胃癌贲门癌和大肠癌患者中分别为8.85±1.01、7.98±1.63和8.13±0.77(Log10N CFU/g每克粪便中菌落形成单位),这些数量均低于正常的8.91±0.62,大肠癌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拟杆菌、梭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在三种癌症患者中均高于正常人,大肠杆菌的数量则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皮素在上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测定了19例胃癌及10例食管癌患者血浆及组织内ET-1的浓度。结果 胃癌及食管癌组织中ET-1的含量显著增高(57.41±29.94)。与对照组(8.57±3.32)比较P<0.01。血浆ET-1的浓度亦增高,分别为27.01±5.95及27.45±6.24,与对照组比较P<0.01。但各细胞学类型之间血浆ET-1的含量无差异。结论 ET-1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这为进一步研究内皮素对消化道肿瘤的作用提供了一线索。  相似文献   

10.
VEGFR-2、MVD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R-2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VEGFR-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2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R-2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VEGFR-2阳性表达组(分别为48.97%及20.64%,P<0.05)。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分别为(28.57±9.41个/HP、10.53±3.94个/HP),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MVD≤28个/HP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较MVD>28个/HP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63.63%及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分析,VEGFR-2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r=0.463,P<0.01)。结论:VEGFR-2、MVD可作为大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组织中PTEN与MGMT基因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PTEN和MGM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酶标和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在光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检测105例食管癌组织中的PTEN和MGMT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食管高、中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64%、30.43%和27.27%。高分化鳞癌与中分化鳞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9.00,P<0.05。高分化鳞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的量(88195.69±50794.95)明显高于中分化鳞癌组织(28100.27±35988.47),t=3.053,P<0.01。MGMT蛋白在食管鳞癌、腺样结构癌和小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9%、90.00%和11.11%,小细胞癌MGMT蛋白表达与鳞状细胞癌及腺样结构食管癌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2.00,P<0.01;u=19.00,P<0.01。食管癌组织中PTEN与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74,P<0.01。结论:PTEN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而MGMT蛋白表达则与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两者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水平及其癌组织中MMP-9与VEGF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及其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两者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MMP-9的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手术标本中MMP-9、VEGF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MP-9mRNA的表达。结果:术前血清MMP-9水平(371.71±61.05ng/ml)与癌组织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术前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术后(192.78±42.29ng/ml)及正常对照组(77.43±31.63ng/ml)(P<0.05);MMP-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与胃癌的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血清MMP-9水平与组织MMP-9蛋白表达呈一致性;VEGF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0%,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胃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与MMP-9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9、VEGF在肿瘤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特别是检测术后血清中MMP-9的水平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在健康者与胃癌患者水平、胃癌患者手术前后endost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检测33例健康对照组及67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内皮抑素的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endostatin水平为(32.4±10.4)μg/L,明显低于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endostatin的水平(49.9±14.3)μg/L,P值<0.01,胃癌患者手术后4周endostatin的水平(52.5±14.2)μg/L高于手术前endostatin的水平(P=0.016);Ⅲ+Ⅳ期胃癌患者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Ⅰ+Ⅱ者,分别为(52.9±14.8)μg/L与(45.4±12.6)μg/L,P<0.01,lauren分型中弥漫型胃癌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53.4±12.3)μg/L)明显高于肠型(46.0±15.5)μg/L,P<0.05。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局部血管浸润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手术前血清Endostatin低于平均值(49.9μg/L)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平均者(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手术前endostatin水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清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并与胃癌TNM分期、L auren分型密切相关,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清endostatin水平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也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lncRNA01296 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TE-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 月至2018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6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并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及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TE-1 及TE-2。用qPCR检测癌组织及ECA109、TE-1 及TE-2 细胞中lncRNA01296、小核核糖核蛋白A(SNRPA)及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水平。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食管癌细胞系及相应对照细胞系,分别分为干扰1组、干扰2组及对照组,WB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SNRPA 及NGF 蛋白的表达水平,MTS 实验检测转染后TE-2 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TE-2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lncRNA01296、SNRPA及NGF 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呈高表达(均P<0.01),且lncRNA01296、SNRPA及NGF mRNA在低分化的TE-2细胞中表达高于其他癌细胞(均P<0.05)。干扰1组和干扰2组lncRNA01296、N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SNRPA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扰1组和干扰2 组SNRPA及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敲减48、72 h后,干扰1组及干扰2组TE-2细胞相对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干扰1组及干扰2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72.0±6.3)、(36.6±4.3)及(33.9±3.7)个,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5.2±9.9)、(47.5±8.1)及(43.8±6.5)个,干扰1 组及干扰2 组侵袭及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lncRNA01296可通过上调SNRPA表达促进NGF介导的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临床食管癌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我院住院24例消化道癌肿患者血清Zn、Cu、Fe三种元素含量,并与同期住外科治疗的14例胃溃疡病人及本地区11例健康成人作比较分析。其结果显示:胃癌和胃溃疡患者血清Zn均低于正常成人(P<0.01,P<0.001),但两种病人之间无差异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Cu明显高于溃疡病人及正常成人(P<0.001);血清Cu/Zn比值在不同人群中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平均值,在胃癌、溃疡病及正常成人分别为2.837±0.827μg/dl,1.405±0.239μg/dl及1.00±0.11μg/dl;Fe在三种人群中均无明显差异意义 (P>0.05)。胃癌与胃溃疡血色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性,胃癌病人血色素平均9.456g%显著低于溃疡病人的平均值10.992g%。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检测30例正常人,58例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并比较4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GF-α水平。结果血清TGF-α水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食管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9.01ng/L±1.37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7ng/L±0.72ng/L)(P<0.01);Ⅳ期食管癌血清TGF-α(11.03ng/L±0.48ng/L)明显高于Ⅰ、Ⅱ、Ⅲ期(7.23ng/L±0.45ng/L、8.73ng/L±0.47ng/L、9.35ng/L±0.44ng/L)(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Ⅱ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低分化食管鳞癌患者血清TGF-α水平(9.96ng/L±1.19ng/L)显著高于中、高分化食管鳞癌患者(9.00ng/L±1.10ng/L、8.35ng/L±1.06ng/L)(P<0.05~0.01);食管癌患者术后血清TGF-α水平(7.45ng/L±0.90ng/L)明显低于术前(8.38ng/L±1.00ng/L)(P<0.01)。结论血清TGFα检测对食管癌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及和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胃癌、癌旁组织与胃癌AGS细胞中人音猬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uman hedgehog interacting protein,HHIP)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探索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30例人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AGS细胞中HHIP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HHIP表达和HHIP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AGS细胞予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处理前后,RT-PCR、MSP和硫化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分别检测AGS细胞中HHIP mRNA表达、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变化、CpG岛甲基化位点数量的变化;分析HHIP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变化与HHIP mRNA表达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的HHIP mRNA(0.82± 0.38 vs 1.60±0.26,P=0.000)和蛋白(0.51±0.03 vs 0.83±0.27,P<0.05)的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并且与年龄、性别、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癌旁组织中HHI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胃癌和AGS细胞\[(17.7±3.59)% vs (62.9±614)%、(99.7±0.67)%,均P<0.05\]。AGS细胞在5-Aza-dc干预后HHIP mRNA表达明显增高(4.68±022 vs 0.21±012,P<0.01),HHI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明显下降\[(10.1±0.21)% vs (90.2±0.67)%,P<0.01\], CpG岛甲基化位点明显减少,并且HHIP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93,P=0.00)。结论:HHIP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水平可能通过抑制HHIP基因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结合斑点印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肠化生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TGF-β1mRNA水平,斑点印迹结果采用IS-1000型多功能凝胶成像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胃癌组的TGF-β1 mRNA水平(1.48±0.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8±0.08)、癌旁组(0.92±0.11)和癌前病变组(1.00±0.14),P<0.01;早期胃癌组的TGF-β1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癌旁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1.54±0.20)和有淋巴结转移组(1.62±0.26)其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1.18±0.20)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25±0.19),P<0.05.结论TGF-β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食管粘膜内微量元素含量与p53、PCNA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o WX  Shi TX  Gao XP  Zhang HX  Li SL 《癌症》2002,21(7):757-760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患者的头发、血清内Zn、Cu等微量元素有异常改变,但在不同病变食管粘膜内的含量有无变化、与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有何关系尚不清楚,本文就食管粘膜内微量元素含量、p53突变及PCNA表达与食管病变的关系作一探讨。方法:151例食管活检标本分为正常、慢性炎、非典型增生与早期癌四种类型,以X-射线能谱仪进行微量元素定量检测,以S-P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表达及p53突变状态。结果:正常上皮、慢性炎、非典型增生及早期癌中Zn、Se、Mo的含量分别为1.74±0.32、1.53±0.64、0.58±0.21、0.20±0.08;0.15±0.06、0.10±0.03、0.04±0.02、0;4.73±1.31、3.45±1.19、3.51±1.32、2.51±1.04,不同组织学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Cu/Zn、Ni含量分别为0.57±0.17、0.89±0.18、2.45±0.48、2.92±1.08;0.45±0.05、1.27±0.11、2.46±0.24、2.58±0.33,随着食管病变程度的升级含量渐增,差异显著(P<0.05)。p53、PCNA阳性表达在正常上皮与非典型增生及早期癌组内分别为0、46.15%、100%;31.19%、84.62%、100%,差异显著(P<0.01),且与微量元素含量显著相关。结论:Zn、Se、Mo、Cu、Ni含量变化可能对食管癌高发区人食管上皮p53突变与PCNA过表达具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MP-2(72KD)、MMP-9(KD)的活性与肝细胞癌(HCC)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酶谱和计算机软件检测并分析了32例肝细胞癌组织中MMP-2、MMP-9活性。结果 肝细胞癌72KD的水平(28.89±7.28)高于癌旁组(19.41±5.52),P<0.05;肝癌组62KD+72KD(55.46±11.64)与癌旁组(28.06±7.72)比较时,P<0.05。同时发现62KD恶性组(26.57±9.3)明显高于癌旁组(8.65±1.98),P<0.05;转移组62KD(34.72+13.52)明显高于非转移组(18±41)62KD/62KD+72KD;恶性组(0.47)明显高于癌旁组(0.31),P<0.01;转移组(0.53)明显高于非转移组(0.41),P<0.01。另外,肝细胞癌中92KD的水平(27.95±11.93)明显高于癌旁组(7.46±2.53),P均<0.01;转移组(35.59±13.67)高于非转移组(20.31±10.18)P<0.01。结论 结果提示MMP-2、MMP-9的水平及活性与肝细胞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