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石油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受国内石油资源短缺、石油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为科学地评价中国石油安全的程度,先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国内原油储采比、国内原油储量替代率、国内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国内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6个要素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即石油安全度;最后,以石油安全度为工具,对中国近年来石油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张鹏  李春城  李国玉  王学力  王飞 《冰川冻土》2016,38(5):1325-1331
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和特点、污染定量评价、防治和治理措施研发,都是目前寒区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室内试验对土体温度场分布、水分分布和石油总量分布的监测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迁移过程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通过影响石油污染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土颗粒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和土体内水相的分布和相状态,影响了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原油黏度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加,使得原油在土体中的迁移能力降低.冻融循环是油水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冻融循环的增加,石油污染物和水分向上迁移并聚集,石油随土样高度增加逐渐减小,而水分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且在一定的位置聚集.研究成果可为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迁移过程和定量评价及防治治理提供重要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丽娜 《沉积学报》1991,9(2):99-105
对辽河盆地西部拗陷19个原油和生油岩样品中的卟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现辽西剖面岩卟啉的含量随埋藏深度变化的宏观特征与总烃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证实了卟啉类化合物是石油低成熟阶段的有效地球化学指标。油/油和油/岩对比表明,高升1-6-14井原油和高升3-7-9井原油可能来自不同的油源区,并揭示高升3-7-9井原油具有国内罕见的以玫红型卟啉为主的特征,以及杜家台油田和高升油田烃源岩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影响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条件优劣的因素较多,除了相关的地质环境因素外,同时还应考虑石油运输的经济性和施工的便利性。在我国第一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地下储备库调研和勘察工作的基础上,从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技术经济条件、施工条件方面提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体强度等10个影响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优劣性的因素,并确定了它们对应的量化指标;以这10个影响因素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优劣等级的评价标准;详细介绍了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和程序,并建立了地下水封油库场址优劣等级可拓评价模型。将这套评价方法在惠州地下水封油库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评价结果表明惠州地下水封油库场址属于优等场址。  相似文献   

6.
石油期货市场机制及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林建  王安建  于汶加  邹愉 《地球学报》2010,31(5):693-698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2003-2008年石油期货市场过度炒作的影响和动因, 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机制的演变, 指出目前的石油期货市场已由以往的价格发现、平抑油价和规避风险的场所, 转变为发达国家和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借以谋利和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 提出目前的石油市场机制使中国的石油安全乃至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应一方面提高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能力, 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交易, 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另一方面加快步伐打造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 获得国际石油定价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通过分析石油安全的影响因素, 分短期和长期分别建立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了中国不同阶段的石油安全, 其结果表明: 石油市场(短期)安全随着价格变化而不断波动; 石油战略(长期)安全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的不断上升, 石油安全状况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其慎 《地质与勘探》2018,54(6):1091-1098
从进口集中度、进口来源国稳定性、运输通道风险和进口量占世界比例四个指标入手,构建了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2000年至2017年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过去17年,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整体呈不断增长趋势。通过分析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不断提高的原因,研判未来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趋势,提出了提高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对策建议:一是努力提高核能、太阳能、水电、风能等新能源供应比例,力争到2030年将石油消费量控制在总能源消费的13%以内;二是全力保障中东石油供应安全,持续推进中俄石油资源合作,巩固、提升中亚石油资源供应能力,加强与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的石油合作;三是平衡多渠道来源,到2025年,力争进口来源实现中东1/4,俄罗斯及中亚1/4,美洲1/4,非洲及东南亚等地1/4,真正实现中国石油资源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俄原油管道原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淋滤作用下的石油污染物迁移过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冻土区的迁移过程和迁移特征,研究发现:石油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油、水、气三相流体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其三者共同占据土样中的孔隙空间;石油污染物在冻土区迁移主要经历3个过程:吸附、迁移和聚集;石油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其各个成分和各烃类化合物迁移能力都有所不同,烃类化合物中碳数和烃类结构影响其迁移速度;冻土层对石油污染物的迁移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可有效防治土壤深层次污染。研究成果为冻土区石油污染物多相流(油、水、气)水热质迁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石油污染引起的岩土工程特性变化等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安徽地质》2006,16(1):9-1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了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为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践者,大力开拓海外石油市场,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从中东地区某资源国一个石油风险勘探项目入手,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公司在该资源国实施石油风险勘探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以点带面,重点从国家层面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推动和保证海外风险勘探事业的持续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质学是国家石油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石油安全的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石油地质学来源于实践。但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仅仅依靠归纳和总结来自实践的认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石油地质学在科学层面的理解和掌握。从沉积层获得的有关构造、生油、储层方面的知识无法全面解释在结晶基底和火山岩中发育油气藏的事实,而最新揭示出金属、非金属矿床、油气藏与深部构造和深部流体存在密切关系,为我们发展石油地质学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发现土卫六上存在甲烷湖的事实告诉我们,石油地质学的不仅仅是地质学问题,更是天文学问题。所以,及时吸收消化各学科最新成果,创新发展中国石油地质学,已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姜志豪  钟维琼  韩梅 《地球学报》2023,44(2):387-394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及地缘政治影响下石油贸易新格局, 保障新时代、新格局下中国石油安全, 本文以全球石油贸易新格局为背景, 对中国、俄罗斯、印度、沙特阿拉伯四国石油贸易进行建模。由于沙特阿拉伯与中国、印度石油贸易长期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本次实验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中国与印度的能源竞争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印度持续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将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 在印度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占比达到16.5%时, 将改变四国石油贸易结构, 成为我国的重要威胁。2)俄罗斯出口意愿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俄罗斯出口意愿持续降低时, 仿真结果产生变化, 对我国石油安全造成威胁。在世界石油贸易格局变化后的新时代, 本研究对保障中国石油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较详细分析南沙海域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该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不同区域沉积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研究和总结各盆地中的油气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北康盆地、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远景次之,礼乐盆地和南薇西盆地油气资源远景较差。  相似文献   

14.
张大伟 《地质通报》2006,25(9):1013-1016
在中国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加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早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国家围绕青藏地区、柴达木盆地、松潘-阿坝地区、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华北前第三系、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南黄海海域前第三系、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等开展的战略选区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就战略选区的定位、任务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未来选区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促进战略选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加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早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国家围绕青藏地区、柴达木盆地、松潘—阿坝地区、东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华北前第三系、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南黄海海域前第三系、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等开展的战略选区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就战略选区的定位、任务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未来选区的工作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促进战略选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酒西盆地石油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英  程克明  杨志明 《沉积学报》2000,18(1):139-145
运用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来自酒西盆地六个油田的 2 0多个油样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与质量色谱及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等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确定源岩相、水洗、生物降解作用与成熟度不是酒西盆地石油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最后选取 1 5个油样进行中性吡咯氮化合物分析,用中性吡咯氮中的咔唑类化合物作为运移参数,较为详细地研究原油的运移分馏作用。此类化合物作为运移参数的基本原理是石油运移过程中,不同结构的咔唑类化合物与水及岩石中矿物发生吸咐作用的强烈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运移分馏作用。根据咔唑类化合物的变化得出控制酒西盆地石油组成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是油气运移分馏作用,证实酒西盆地石油运移方向主要是从西至东,青西凹陷是其油源区。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近二十年的石油勘探会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果。本文叙述了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历程,以重点区块为单位,对勘探成果及资源潜力做了精细的分析,指出了该盆地未来的油气勘探主攻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及附近的钻井(出油井和未出油井)中揭示的裂缝,裂缝与成岩序列的穿插关系,连通砂体及断层和不整合面附近的矿物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油气运移路径和期次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指出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主要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油气运聚,地层之间的不整合面为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高角度的裂隙及微裂缝为纵向运移主要通道。第一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于海西期,第二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在14-17Ma;第3期油气运聚主要发生在最近的5Ma以来。第一期油气运聚主要为自塔北隆起的西南,南向北,以横向运移为主;第二,第三期运聚主要自西南,南向北,自东向西运移,但主要以垂向运移为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油气系统研究中最新发展起来的油气系统动力学方法;在与常规油气盆地模拟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系统动力学模拟方法进行了评价,指出系统动力学模拟可较好地解决目前油气盆地模拟中存在的许多关键问题,是研究油气系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