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钢高炉风口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方面研究了首钢上座高炉风口焦与入炉焦的特征,结果表明,风口焦的粒度与入炉焦块度似乎关系不大,但与入炉焦强度有关;风口焦抗碎强度一般略小于入炉焦,但耐磨强度比入炉焦好;风口焦孔壁较薄,气孔率高,碱金属含量高,二氧化碳反应性强,在碱金属的催化作用下,碳溶反应是焦炭在高炉内质量降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高炉风口焦的高温热态性能,满足高炉冶炼所需焦炭的质量,用粒焦法测定了高炉风口前试样中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风口前距离增加,风口焦平均粒度下降,反应性略有下降,而反应后强度略有提高。风口前试样中小块焦炭的反应性比大块焦的要高,反应后强度要低。风口前试样中焦炭的高温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COREX风口焦进行EDS、XRD、Raman分析及气孔结构表征,并与入炉燃料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入炉焦中碳含量明显高于风口焦中各个粒级的碳含量;风口焦中硫含量低于入炉焦,焦中硫发生了迁移。风口焦XRD和Raman分析表明,20~40 mm粒级焦炭(半焦)石墨化程度较高,而在5~20 mm和5 mm两个粒级范围焦炭(半焦)无序化程度高;风口焦的R值与粒径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20~40 mm粒级风口焦气孔率最大。入炉燃料与风口焦的粒度及灰分分析表明,山西焦在COREX炉内降解速度较宝钢焦快;风口焦的灰分含量明显高于入炉燃料,且随风口焦粒径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同冶炼强度对焦炭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胜 《四川冶金》2005,27(1):5-7
通过对攀钢高炉不同冶炼强度下风口焦和相应的入炉焦的粒度组成、冷热强度、化学成分、气孔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风口焦的粒度变小、气孔率增加、热强度降低,并且风口焦上粘结物增多。  相似文献   

5.
周俊兰  张明星  杜屏 《炼铁》2021,(3):54-56
通过显微结构的观察和技术参数测定,对沙钢5800 m^(3)高炉风口焦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重点探讨风口焦的微观形貌特征与热态性能之间的关系。测定结果表明,与入炉焦相比,风口焦的光学组织指数(0TI)大幅降低;成分分析显示碱金属的存在,加速碳溶反应,导致风口焦的强度急剧下降。与入炉焦相比,受高炉内环境的影响,风口焦的热态性能也急剧下降,反应后强度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炉风口烧坏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引起风口大量烧坏的主要原因是配用了大量强度差、灰分高的土焦,造成炉缸焦灰堆积,边缘结厚,铁水在风口沉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改制和试验,研制成功了钢质马蹄形风口,解决了风口大量烧坏的问题。该种钢质马蹄形风口造价仅为铜风口的1/7,而寿命却提高了5倍,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口扒出焦炭与入炉焦炭进行对比,详细研究了风口焦的特性。重点跟踪了风口焦灰分的变化情况,探讨了风口焦灰分增加对焦炭高温反应特性的影响,进而作出了修正,并定量的给出了风口区域表征焦炭劣化程度的劣化指数公式。结合酒钢榆中高炉实际,就焦炭劣化指数与钾钠锌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COREX所用2种块煤在不同条件下所成半焦的显微结构、热态强度进行观察,分析了影响块煤成焦质量的内在因素。比较2种块煤所成半焦的组成结构及性能差异后,发现兴隆庄煤成焦结构要优于大同煤,但兴隆庄原煤组织反应性较高,故在前期其煤成焦强度低于大同煤,直至成焦结构较多时,才高于大同煤。通过对COREX风口焦及实验室自制半焦的微观形貌和性能进行对比,确定了风口焦的来源,风口前兴隆庄煤形成焦炭的表面呈现出较浅的孔洞,其热态强度明显高于大同煤形成的焦炭。  相似文献   

9.
高炉焦炭中矿物质的化学形态和物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析、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研究了高炉入炉焦和风口焦矿物质元素种类、含量、化学形态及物种。研究表明:高炉风口焦与入炉焦相比,矿物质元素种类差别不大,但含量差别较大;风口焦中矿物质物种的区别在于增加Si,Al,Fe单质和Ba^2 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块煤在熔融气化炉内高温结构演变和降解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COREX熔融气化炉风口焦和实验室自制半焦的形貌和显微结构,并结合不同试样的高温反应特性,确定了不同风口焦试样的来源。结果表明,风口焦中兴隆庄块煤形成试样含有较多的中粒和粗粒镶嵌结构,表面呈孔状结构;大同块煤形成试样中类丝炭较多,表面呈层状结构。根据结果提出应考虑灰分对煤焦高温强度的影响,在测量风口焦试样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时应考虑灰分含量进行折算,并确定了以灰分的基准含量为13%进行折算为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蒋胜 《四川冶金》2005,27(4):7-9,28
通过对高炉风口取样装置取出的焦炭的粒度、热性能、灰成份、碱金属含量的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攀钢高炉风口回旋区长度约为2m,高炉风口回旋区沿径向上,焦炭灰分、碱金属、热性能都先变小后变大。随着喷煤量的增大,风口焦的平均粒度变小,回旋区缩短。  相似文献   

12.
风口焦炭性状与高炉操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炳庆  沈红标 《钢铁》1996,31(4):16-21
  相似文献   

13.
利用风口焦炭取样设备在4号高炉(有效容积为2100m^3)进行了风口焦炭取样。首钢焦炭种类多,焦炭质量相对较差,焦炭在炉内劣化严重。分析认为:焦炭质量改进能够减弱风口焦炭劣化、增加风口回旋区长度。对风口焦炭样成分的分析表明,随着焦炭中碱金属含量的降低,风口焦炭劣化度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唐山中厚板公司通过在高炉风口窥视孔安装微型摄像机,将高炉风口工作状况成像,通过监视器显示在高炉主控室及喷煤操作室,使操作工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风口前的焦炭运动及风口结焦等情况,实现了高炉安全、稳定、高产、低耗和长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周小辉 《山东冶金》2014,(1):28-30,33
通过风口取样,对莱钢1#1 080 m3高炉风口区域焦炭、碱金属以及炉渣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炉结瘤操作时,高炉风口区焦炭粉化严重,死料柱的透气性与透液性差,风口焦炭碱金属含量增加;高炉炸瘤后,随着喷吹煤比的增加,风口焦平均粒度有减小趋势;风口焦样粒度沿高炉径向向炉缸中心减小;风口边缘渣碱度比靠近中心渣碱度低。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同一座高炉2次休风所取的入炉焦和风口焦为研究对象,采用XRD、SEM EDS、N2吸附、热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样品的碳化学结构、碱金属富集程度、孔隙结构、CO2气化反应性,探究了焦炭在高炉中反应性变化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风口焦炭与入炉焦炭相比,气化反应性显著升高,比表面积增大,碳结构有序化程度升高,碱金属含量提高;金属钾在风口焦炭边部的存在形式以可溶性盐为主,在焦炭内部以钾霞石为主;入炉焦各部位差异较小,而风口焦边部、中部、芯部的气化反应性和结构性质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其各部位在高炉中所经历的气化反应过程不同;风口焦中碱金属含量为影响气化反应性的最主要因素,次要影响因素为碳化学结构和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7.
高炉炉缸径向焦炭碱金属变化及其对焦炭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风口焦炭取样机取得了整个高炉炉缸半径上的焦炭样品。分析了炉缸径向不同位置、不同粒径的焦炭的碱金属含量,得出:炉缸径向同一位置风口焦炭粒度由小至大的碱金属含量是升高趋势,且同一风口焦炭粒级,由炉缸边缘至中心,碱金属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对炉缸焦炭、入炉焦炭光学组织及碱金属的对比分析,得出:入炉焦炭中的各向同性的组成相比于各向异性的组成在高炉内具有较强的抗碳溶损能力;迁钢1号高炉炉缸径向风口焦炭中各向同性的比例与其碱金属含量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Manystudiesonlowsiliconironmakinghavebeencarriedout .Theresultsaboutthemigrationofsilicondioxideembodiedincokearesimilar ,buttherelationbetweenhighcoalinjectionratio (especiallyover 2 0 0kgforeachtonhotmetal)andlowsiliconcontenthasseldombeenmentioned ,soitisneces sarytostudythemechanismofhighcoalinjectionandlowsiliconcontentinironmakingprocess .Theo retically ,thefollowingconclusioncanbeobtained .Themajorityofcoalpowderburntinthecombustionzoneandtheatmospherearechangedbyoxide .Therefore ,it′s…  相似文献   

19.
 冶金焦炭已经成为现代高炉炼铁技术所需的必备原料之一,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和大喷煤技术的运用,焦炭的功能逐渐被替代。为了保证炉内的透气性以及透液性,作为高炉软熔带的“百叶窗”,焦炭作为料柱骨架和通道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深入理解焦炭在白云鄂博矿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热态性能变化对指导白云鄂博矿的高效冶炼至关重要。以从包钢4号高炉中取出的入炉焦与风口焦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立式炉、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它们的基础特性、灰分的主要物相、反应性(CRI)与反应后强度(CSR)、微观孔隙结构及碱金属的含量及分布,从而得到焦炭在白云鄂博矿冶炼中的热态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高炉中的焦炭在下降过程中发生气化反应,灰分含量提高,挥发分含量降低,SiO2含量显著降低,但是CaO、K2O、Na2O、MgO等碱性氧化物含量有所增加。二次加热前期焦炭发生氮气吸附,质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后期焦炭发生碳气化反应,质量快速下降,风口焦的反应性提高,反应后强度降低。风口焦表面出现了类似蜂窝状的孔隙,且孔隙分布不均匀,特别是被渣铁侵蚀的焦炭基质,其气孔壁变得粗糙,孔隙出现合并。碱金属在风口焦中富集,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风口焦石墨碳所对应的(002)衍射峰半峰宽急剧减小,扁平峰消失,峰形尖锐。晶体结构趋向有序,石墨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