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种植、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均会影响中药的质量与药性。对中成药而言,其制备过程的科学、稳定、可控,对药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制备工艺、辅料和剂型的多样化,使组成中成药的各类饮片自身的偏性与其入汤剂时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将影响其所含成分本身的属性、有无、多寡、相对比例、释药特点及生物利用度,并最终影响中成药的整体药性。然而,现有中药药性理论未涉及此。本文从分析中药制剂的目的入手,以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性为标准,按照中药制剂的特点和规律,剖析了影响中药药性的各类制剂因素,如制剂工艺、制剂辅料、剂型等,以期进一步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为药学、医学工作者更精准地把握中成药的药性特点、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工艺与质控标准以及科学研发、规范生产与合理应用中成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论组分中药的药性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丽  陆茵  王爱云  陈文星 《中草药》2012,43(11):2107-2110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是当前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模式,通过传统饮片活性组分分离及二次配伍以实现功效最大化.尽管有效组分配伍并不脱离原方的整体效应,但功效物质标准化即组分中药研究存在组分拆分简单而药性拆分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明确组分样品库中各组分与其所属中药的性味离合关系.决定中药宏观药性的物质基础是其包含的微观化学成分,而基于化学信息学和知识发现的药性判别方法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真实客观的药性表征体系仍应回归到动态、可持续性定量反映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结果的生物效应模型中去,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药少力专、基于药性组合的代表药对继而开展配伍组分的药性配伍规律研究,这对合理设计配伍组分及提高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在中成药制备工艺中研究应用的概况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大林 《中成药》1997,19(11):41-43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experimentaldesign)是一种利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并用统计分析考察结果,得出最佳条件的科学方法。近年来已在我国中成药制备工艺研究中广泛应用,且在多指标的应用与综合评分方面有所进展,但其中还有不少作者由于不全面了解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与要求.常有滥用或误用的情况出现,如不合理地选用因素.水平及指标,或错误地计算综合评分,导出错误的结论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及评论。1正交试验应用概况1.1中药提取工艺王维友等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雪莲风湿灵胶囊的提取工艺,以乙醇浓度、提取方式、乙…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通过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及配伍的影响,阐述了临床中药使用中改变药性来提高疗效的治疗方法的重要性,中药的炮制而引起药性的变化是复杂的,但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才能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试论药性理论的基本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药性理论基本药理作用的可行性、现实性及意义。方法:中药药性与临床应用具有一致性、中药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具有一致性,中药药性、临床及药理作用三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可建立药性理论与药理作用的相互联系。结果:不仅可建立单独药性的基本药理作用,也可建立几种药性的基本药理作用。结论:建立药性理论基本药理作用有利于中医药的现代研究及与现代科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论新中成药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中成药研制工作中,应强调选题与设计,以指导制备工艺等实验研究,既要符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要求,又要达到现代中药新药研究技术水平,应以“理、法、方、药、剂、工、质、效”八字为纲,进行慎重选题,周密设计,再施认真的实验研究,从而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药滴丸制备工艺与设备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们在多年研制中药滴丸的工作实践中,根据中药复方的特点,将滴制与模具定型相结合进行中药滴丸的制备,建立了一套新的工艺方法,成功地研制出了雷公藤异型滴丸、复方穿心莲异型滴丸等制剂,并开发出了相应的机械化生产装置。现介绍如下。1 制备方法1 1 一般步骤 按处方取原料(疏水性或中性中药提取物)粉碎至合适粒度后,与固体分散基质混匀,加热至熔融状态,搅拌均匀,在保温状态下采用手工或机械装置将药料滴入不锈钢模孔,室温  相似文献   

8.
从中药寒热药性角度阐述了其对方剂组成的原则、药物配伍的形式、方证结合的用药原则及治法的具体运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目的在于说明中药药性理论与方剂学的缘由以及对方剂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炮制可使入药的药原物成为药材,并可采用多种炮制方法使药材的药性得到提升或消减以满足不同用药要求,只有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性产生的不同影响,才能更好地用药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不同药性与无机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药不同药性与无机元素关系的研究黎晓敏贾仁勇王健宋维平杨本登李明元(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中药的寒凉温热药性是传统中药的核心理论之一。寒病热治,热病寒治是临床用药的基本法则。关于中药药性的研究自古有之,但决定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何在,至今仍不为人知。不少研究表明,有机物质可能是中药性能和药效的物质基础。但近年来的研究已提示,中药的元素含量及比例与中药疗效、性能有密切关系。柴立等称,用补肾益精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继承创新角度分析了中成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原药材质量标准控制、应用高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及装备、加速新辅料的推广、用信息化改造中成药传统生产模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成药生产改革的主要内容;作者强调先进单元技术的优化与集成应用及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中成药生产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继承创新角度分析了中成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原药材质量标准控制、应用高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及装备、加速新辅料的推广、用信息化改造中成药传统生产模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成药生产改革的主要内容;作者强调先进单元技术的优化与集成应用及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中成药生产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制剂工艺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根据文献综述中药在制剂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为提高中成药的内在质量提供帮助。方法:按提取分离、浓缩干燥、成型等制剂工艺步骤,分别介绍沉淀反应、增溶作用、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其制剂学意义。结果与结论:开展制剂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机理的研究,对于完善中药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发展,提高中药制剂工艺的设计水平及中成药的内在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医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方法:从美康系统抽取某医院2016年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抽取100张,共抽取1200张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该医院儿科门诊疾病多涉及中医肺脏(西医呼吸系统),不合理处方118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9.83%.结论:该医院儿科中成药处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医中药知识的学习,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辨证论治,病、证、药相结合,加强临床中成药合理用药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部颁标准》)含生地黄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生地黄方剂收集整理,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配伍组合。结果含有生地黄方剂共357首,常用药物组合17个;主治疾病22种,对其中2种高频疾病"不寐"、"眩晕"常用药组合对比分析,显示生地黄不同配伍治疗作用不同。结论《中药部颁标准》中含生地黄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生地黄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为充分发挥生地黄的功效及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有的人认为中成药不存在毒副作用 ,故只看说明书 ,自买药服用。亦有个别西医师对中成药的功效不很了介而乱开药 ,常常带来危害。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中药知识供大家借鉴。中成药的选用中成药的设方组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按照中药的功效、药性和归经 ,并体现君、臣、佐、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常用中成药降血糖类药品中检测掺杂西药磺酰脲类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并对检出的磺酰脲类成分采用质谱检测仪验证。结果: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5ng、0.4ng和0.35ng,共检测23批样品,其中有3批样品掺杂了磺酰脲类成分。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作为检测中成药降血糖类药品中掺杂磺酰脲类成分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寒热中药对寒热体质和寒热证候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开展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应以采取证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主。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控研要点包括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中药功效-药性关系研究、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物质成分组群与寒热中药作用相关性研究、基于正常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寒体热体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不同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机制对比研究等。同时,分别从模型制备、指标观察和对照设计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寒热中药对寒热体质和寒热证候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开展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应以采取证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主.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控研要点包括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中药功效-药性关系研究、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物质成分组群与寒热中药作用相关性研究、基于正常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寒体热体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不同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机制对比研究等.同时,分别从模型制备、指标观察和对照设计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岳培荣 《河南中医》2005,25(11):69-70
临床疗效不但取决于医生准确的辨证论治和正确地立法、选方、遣药,同时与药物之间的配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提高疗效,医生在选方用药时,必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解,结合患者的年龄、体重、嗜好及习俗等进行合理配伍,或增强药效,或制其毒性,使药物之问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医治病之方剂,无论何种剂型.多由复方组成,药物配伍后对药效的影响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