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超声-低温破壁手段集合双水相技术对雨生红球藻进行破壁。以温度和提取率为参照对象确定超声波占空比为33%。构建叔丁醇-盐双水相体系,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的设计和优化。影响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提取的条件强弱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醇水比值料液比值。醇水比值1.3,料液比值0.015 (g/mL),提取时间70 min,提取次数3次为最佳提取条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虾青素的提取率可达4.08%。结合SEM图表征,可明显观察到雨生红球藻被破壁前后的形貌状态,可大致看到雨生红球藻的壁厚约410 nm,实现可视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雨生红球藻为原料,选取乙酸乙酯∶乙醇(v/v,1∶1)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法提取虾青素,固定液料比为100∶1,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因子,虾青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三因素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时间温度功率。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00W、时间30min、超声提取温度25℃,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045%,与预测值1.05%相近,表明模型可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虾青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提取剂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以雨生红球藻为原料,研究了多种提取剂的得率,以选出低毒高效的提取溶剂。同时,还研究了料液比、温度及提取时间对雨生红球藻中活性成分虾青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参数,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提取溶剂。提取溶剂、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时间的最佳条件分别是:乙酸乙酯∶乙醇(1∶1)、1∶100、40℃、20 min,最佳得率为49.96%。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研究并确定破壁方法与溶解试剂的基础上,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方法探索不同条件下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虾青素的效果,并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液氮研磨破壁处理,以乙酸乙酯-乙醇(v/v:1∶2)作为提取溶剂在超声时间18mins、超声温度39℃、液料比9∶50(mL/mg)、超声功率200 W条件下进行震荡超声处理,最后于40℃水浴振荡20 mins,虾青素提取率可达85.1%。  相似文献   

5.
雨生红球藻中总虾青素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青素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抗氧化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保健品及医药等行业。本文以雨生红球藻粉为原料,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各个工艺参数对总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总虾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三个因素中,影响总虾青素提取率大小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60min,料液比为1:100。  相似文献   

6.
天然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性、着色性,还有抑制肿瘤、抗衰老等功能。因此,天然虾青素在食品、保健、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雨生红球藻中含有大量的虾青素,是提取虾青素的理想来源。本文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从雨生红球藻藻粉中提取虾青素,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虾青素得率及含量的影响,为虾青素的进一步纯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正交试验探索得出虾青素得率是影响虾青素提取的主要指标,各因素影响虾青素得率和含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同时,确定了虾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0,在45℃下提取180min,结果表明虾青素得率为98.51%,虾青素含量为86.56g/kg。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酶、果胶酶以及复合酶对雨生红球藻破壁效果,并通过响应面优化酶解破壁辅助提取虾青素的工艺。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活力配比1:1(U/U),加酶量7000 U/mL时,优化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pH4.9,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为6 h,理论提取率为70.21%,实际提取率为71.08%±0.26%,相对误差为1.2%。综上,复合酶法辅助提取方法简单、条件温和、绿色安全、效率高,可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实际提取工艺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提取过虾青素后的雨生红球藻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藻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雨生红球藻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的热水浸提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30 min,水浴温度90℃,水浴时间3 h,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48%,得率比传统法提高了27%。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是雨生红球藻多糖提取的有效途径,为藻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为雨生红球藻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雨生红球藻细胞破碎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热与超声波结合法,并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中虾青素的破壁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雨生红球藻细胞壁破碎的主要因素顺序为超声波作用时间>盐酸浓度>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优化工艺为:超声波(160W-200W)作用2min、盐酸(2mol/L)、水浴(35℃,50min),此工艺条件下用芝麻油提取虾青素,提取率显著提高达到97.4%以上.  相似文献   

10.
微波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微波法提取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中虾青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虾青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虾青素提取的最佳萃取溶剂和最佳破壁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微波萃取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乙醇(1/2,v/v)的混合液是最佳萃取溶剂,研磨法是最佳破壁方法;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萃取的结果是在萃取时间4.5min,萃取功率540W,液料比220:1的条件下,虾青素的提取率最佳,可达1.020%。  相似文献   

11.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以虾青素单酯、二酯以及少量游离虾青素的形式存在,为了准确测定虾青素含量,通常需要将提取的虾青素酯水解转化为游离虾青素,再利用HPLC进行定量,操作耗时,不利于生产过程的快速监测。基于系统研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细胞提取物中的混合虾青素含量和提取-酶解-HPLC法测定的关系,发现分光光度法估算的虾青素含量与HPLC法测定的准确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7)。基于此建立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快速测定方法,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雨生红球藻粉(约5 mg)利用1 m L二甲基亚砜和6 m L丙酮进行1次提取,准确定容后,测定474 nm处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HPLC法虾青素含量间线性关系计算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仅需10~20 min,测定准确,适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所需要的快速测定领域。  相似文献   

12.
虾青素是一种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还具有抗癌、增强免疫、护眼、保护心脑血管等其他诸多生理功能。天然虾青素主要来源于藻类、酵母以及海洋生物中。目前应用于市场的虾青素主要包括雨生红球藻虾青素、酵母虾青素以及化学合成虾青素。雨生红球藻的培养时间长,生长条件要求苛刻,使得虾青素价格昂贵;化学合成虾青素为混合构型虾青素,抗氧化能力低于天然虾青素,安全性较差。该文介绍了虾青素的结构性质、虾青素来源和生产方法,着重讲述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生产虾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发酵培养条件以及虾青素的破壁提取和纯化方法,为虾青素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优化了可切换亲水溶剂N-N二甲基环己胺(DMCHA)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虾青素的工艺,并将虾青素使用酰化羧甲基壳聚糖自聚体进行纳米包埋,探究虾青素纳米自聚体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35℃,提取时间24 h,提取料液比1:20 g/mL条件下,虾青素提取率最高,达到氯仿甲醇提取的总虾青素含量的85.48%,虾青素纳米自聚体的虾青素载量可达到392 μg/mL。抗氧化性实验证明,在不同pH变化下,虾青素纳米自聚体比虾青素溶液更加稳定;55℃放置24 h条件下,虾青素纳米自聚体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仍可保持在40%,证明虾青素纳米自聚体可以有效维持虾青素的氧化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本文使用蜗牛酶进行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破壁提取,并以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粉(富含乳脂肪球膜)为壁材,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虾青素纳米颗粒,此外对纳米颗粒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虾青素纳米颗粒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4.0,乳清蛋白与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1,虾青素浓度为60 μmol/L,此工艺条件下虾青素的包封率为92.93%±0.19%。该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65.71±0.55 nm,Zeta电位为?13.44±0.14 mV,并具备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在4 ℃条件下贮藏15 d,粒径增幅仅为6.1%,虾青素保留率为90.78%±0.25%,DPPH清除率为79.31%±0.18%。本研究改善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为虾青素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等离子体诱变筛选获得高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突变株。方法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应(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用于雨生红球藻的诱变育种处理。ARTP在常温下以输入功率100 W、处理距离2mm、气体流速10 L/min处理雨生红球藻40s,雨生红球藻的致死率达90%以上。在此条件下获得诱变株后,以虾青素合成抑制剂作为筛选剂,成功筛选获得一株虾青素高产藻株M45。结果该突变株的生物量和生长速率分别较出发株提高了6.45%和8.57%。突变株M45的虾青素含量达3.1%,较出发株提高了51.96%;虾青素产量为71.92 mg/L,相比于出发株提高了61.73%,且遗传稳定性实验表明,M45生产性能稳定。结论经等离子体诱变获得的突变株M45虾青素含量高,生产性能稳定,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等离子体诱变方法适用于雨生红球藻的育种。  相似文献   

16.
Zhao Y  Guan F  Wang G  Miao L  Ding J  Guan G  Li Y  Hui B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1,76(4):C643-C650
Five of 8 fungal lipases screened were found to effectively hydrolyze astaxanthin esters from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algal cell extracts. Among these, an alkaline lipase from Penicillium cyclopium,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 had the highest enzymolysis efficiency. Tween80 was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emulsifier in this lipase hydrolysis system for the 1st time.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find optimal conditions for hydrolysis (pH,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lipase dosage). In the optimal reaction system, Tween80 and H. pluvialis extracts (mass ratio 1:1) were emulsified and added to the above lipase at a dosage of 4.6 U/μg (relative to total carotenoids), in phosphate buffer (0.1 M, pH 7.0), and incubated at 28 °C for 7 h, with agitation at 180 rpm. The free astaxanthin recovery ratio under these conditions was 63.2%.  相似文献   

17.
证实雨生红球藻在培养过程中体内所含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虾青素含量是呈稳定的线性关系,使用相比虾青素测定方法简便的叶绿素测定方法,可快速测定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再根据研究所得的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的线性方程,可快速推算出雨生红球藻体内虾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以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正己烷-乙醇溶剂体系对南极磷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优选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分子种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以ICR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单次灌胃不同剂量南极磷虾油的方法,考察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在小鼠体内的消化过程和生物可接受率,并对比研究了南极磷虾油源和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生物可接受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0%正己烷-乙醇溶液是提取富虾青素南极磷虾油的最佳溶剂组成,经分析得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中含虾青素双酯占73.5%、虾青素单酯占24.8%、游离态虾青素占1.62%;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双酯在小鼠体内被分解为虾青素单酯和游离态虾青素;灌胃24 h后,低、中、高剂量组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差异不显著,其生物可接受率约为74%;南极磷虾油源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约为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的1.25倍。本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油定向化生产和膳食营养特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