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分别提取牛肝菌粉和酶解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以连接HP-5和DB-wax两种极性柱子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牛肝菌粉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醛类3种、醇类5种、酮类4种、酯类5种、酚类2种、烃类1种、杂环化合物2种;从牛肝菌酶解液中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醛类5种、醇类4种、酮类2种、酯类1种、酸类4种,酚类3种、烃类1种、杂环化合物2种。牛肝菌粉中含量最高的为醇类和酯类化合物,包括1-辛烯-3-醇、异丁酸异戊酯和反式-2-辛烯-1-醇等;酶解液中为醛类和杂环化合物,包括苯甲醛、糠醛等。  相似文献   

2.
以牛腩酶解液热反应制备风味良好的清炖牛肉香精,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对萃取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清炖牛肉香精中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1种,醛类2种,醇类3种,酯类6种,酮类5种,酸类8种,醚类2种,杂环类化合物11种,其他化合物4种,其中杂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其他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GC-O确定清炖香精9种关键性风味成分:大茴香醛、2,5-二甲基吡嗪、茴香脑、2-乙酰基吡咯、愈创木酚、2-乙基-6-甲基吡嗪、苯甲醛、α-松油醇、4-甲基-5-羟乙基噻唑。  相似文献   

3.
新疆大盘鸡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疆大盘鸡中的特征风味成分,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大盘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8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23种、醛类20种、醇类15种、酮类4种、酸类3种、酯类8种、杂环及其他化合物12种。其中,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对大盘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189-19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羊乳和牛乳挥发性化合物进行萃取,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从羊乳中共检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酸类、烃类、酮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组成;牛乳中共检出3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酸类、烃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组成。羊乳和牛乳中检出22种相同化合物,其中酸类7种、烃类4种、芳香族类3种、酯类2种、酮类2种、醇类1种、醛类1种和其他类2种。羊乳中的挥发性成分,尤其是挥发性酸类化合物比牛乳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采用SPME法萃取热反应鸡肉香精和水煮鸡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从热反应鸡肉香精中共鉴定出4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烃类9种,醛类15种,醇类6种,酮类2种,酸类3种,酯类1种,杂环化合物8种,其它化合物5种。从水煮鸡肉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成分22种,包括烃类5种,醛类6种,醇类1种,酮类2种,酯类2种,杂环化合物4种,其它化合物2种。从两者中共同鉴定出的化合物有壬醛、(E)-2-辛烯醛、苯甲醛、(E,E)-2,4-癸二烯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辛烯-3-醇、苯乙酮、右旋萜二烯、苯乙烯、蒎烯、2-戊基呋喃、2-乙基-6-甲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3-呋喃甲醇、茴香脑和愈创木酚。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牛肉干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牛肉干中共鉴定出84 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23 种、醛类19 种、酮类3 种、酸类1 种、醇类12 种、酯类7 种、醚类3 种、酚类6 种、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10 种。其中,醛类、醚类和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可能对牛肉干特征风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山乌桕蜂蜜醋中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50种化合物,包括酸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烃类以及少量其它化合物.采用峰面积归一法对所测的山乌桕蜂蜜醋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鉴定的50种化合物量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93%,其中酸类占27.4%、酯类占30.38%、醇类占18.79%、醛类占15.22%、酮类占3.09%、酚类占2.51%及烃类占1.07%.这些物质相互作用构成了山乌桕蜂蜜醋独特的香味.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218-224
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 extraction,SD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网箱海养卵形鲳鲹肌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共鉴定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烃类、醇类化合物为主,醛类、烃类、醇类、酸类、芳香族物质、酯类、酮类、杂环化合物分别为33、21、11、5、5、4、2、2种;SDE-GC-MS法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酯类、杂环化合物较多;HS-SPME-GC-MS法鉴定出51种挥发性成分,以烃类、醇类、酮类化合物为主。根据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和特征分析可知,己醛、苯甲醛、壬醛、2,6-癸二烯醛、1-辛烯-3-醇、2-乙基-1-己醇等醛醇类物质对网箱海养卵形鲳鲹风味贡献较大,酯类、杂环化合物、酮类等化合物则可能对于其风味带来一定的协同作用,养殖环境和饲料也对卵形鲳鲹风味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传统小麦酱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气-质联用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传统小麦酱中的活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72.835%,在传统小麦酱中的含量为102.845μg/g,包括醛类6种、酯类10种、酸类6种、烃类8种、醇类1种、杂环类化合物7种、酮类1种,其他化合物3种。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离出25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稀释因子较高的有乙酸、异戊醛、糠醛、3-甲硫基丙醛、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醇和四甲基吡嗪等。  相似文献   

10.
桑叶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桑叶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和分类,并经过NIST05谱库检索对比。结果表明:在桑叶茶中共检测出4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10种、酮类9种、醇类4种、酯类3种、酸类2种、烃类10种、杂环类化合物4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醛类、酮类,分别占总化合物含量的24.67%、22.36%。  相似文献   

11.
泡藠头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首次对泡藠头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分析,旨在为泡藠头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泡藠头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果检出了34种风味物质:含硫化合物6种,醇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2种,酯类物质6种,烃类物质9种,醛类物质3种,酮类物质3种,其他物质1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定量分别为含硫化合物占14.81%,醇类物质占12.46%,酸类物质占12.34%,酯类物质占2.03%,烃类物质占11.79%,醛类物质占1.04%,酮类物质占0.86%,其他物质占0.19%。结论泡藠头中含硫化合物、醇类、酸类和烃类物质含量较高,酯类、醛类和酮类物质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周志  徐永霞  胡昊  程超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11,32(16):279-28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野生刺梨汁中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最多,有17种,其次是酯类12种和醇类7种,另外酸类、酚类、酮类、醛类和杂环类分别有5、3、3、3、2种。HS-SPME法和SDE法分别鉴定出37种和19种挥发性组分。两种提取方法相比较,HS-SPME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检测组分丰富和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更适宜于野生刺梨汁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清炖猪肉汤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烃类和醛类最多,均有22种,其次是醇类17种和酸类6种,另外酯类、酮类和杂环类分别有4、3、3种。HS-SPME法和SDE法分别鉴定出42种和49种挥发性组分。两种提取方法相比较,采用SPME法提取到醛类的种类明显多于SDE法,而烃类、醇类和酯类的种类明显少于SDE法。SDE法适合对高沸点、低挥发性物质的分离;SPME法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和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适合易挥发性化合物的检出。只有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SDE-GC-MS分析肯德基吮指原味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SD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o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肯德基吮指原味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讨论各物质对整体风味的影响。共鉴定出66种化合物,其中烃类14种,醛类23种,醇类4种,酮类7种,酚类4种,脂肪酸类3种,酯类2种,内酯类2种,杂环化合物7种。烃类(17.44%)、醛类(45.41%)和脂肪酸类(13.26%)的相对含量较多,其次为酮类(3.65%)、杂环化合物(2.79%)。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传统小麦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联机检索,结合计算的保留指数和对照标准品,确定所含化合物的种类,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采用内标法确定在传统小麦酱中的含量。共鉴定出113种化合物,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5.368%,在传统小麦酱中的含量为263.049μg/g,包括醛类10种(11.862μg/g)、酯类25种(6.955μg/g)、酸类20种(140.596μg/g)、烃类14种(1.934μg/g)、醇类9种(5.666μg/g)、杂环类化合物19种(53.938μg/g)、酮类7种(1.406μg/g),其他化合物9种(40.692μg/g)。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比分析不同发酵阶段(6、8、10、12 个月)三川火腿和同一地区相同发酵阶段风干火腿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三川火腿、风干火腿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川火腿共检出58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9 种、醇类11 种、酮类7 种、酸类7 种、酯类6 种、烃类12 种、其他成分6 种;风干火腿共检出58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10 种、醇类11 种、酮类6 种、酸类6 种、酯类4 种、烃类14 种、其他成分7 种。对干腌火腿风味具有直接贡献作用的醛类、酮类、酯类、吡嗪类在2 种火腿中均被检测到。其次,2 种火腿中检测到的主体风味成分为醛类和烃类化合物,但烃类化合物的种类、相对含量较高,这与大部分干腌火腿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三川火腿独特风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仔姜和老姜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正癸烷为内标,分别对仔姜和老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仔姜和老姜中共鉴定出89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仔姜中鉴定出63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37 种烃类、15 种醇类、6 种酯类、3 种醛类、2 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橙花醇乙酸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老姜中鉴定出68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45 种烃类、14 种醇类、3 种酯类、3 种醛类、3 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α-姜黄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  相似文献   

18.
以黑猪肉和白猪肉酶解物及氧化脂肪为原料,经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溶剂辅助蒸发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基于保留指数、质谱共鉴定出123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烃类等。相比之下,白猪肉香精中烷基呋喃、脂肪族醛和酸的相对含量较高,黑猪肉香精中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而醇类、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二者相差不大。采用气相色谱-嗅闻分析,基于质谱、保留指数、气味特征、标准品共鉴定出31种气味活性化合物,28种为2种肉味香精所共有,尤其二甲基三硫、糠硫醇、3-乙基-2,5-二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2-乙基噻吩、(E,E)-2,4-癸二烯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1-辛烯-3-醇、3-羟基-2-丁酮等在两香精中均具有较高稀释因子。但黑猪肉香精中具有高稀释因子的化合物种类多于白猪肉香精,且采用雷达图对强势气味活性化合物比较显示其肉香、脂香化合物的轮廓线大于白猪肉香精,这可能是造成黑猪肉香精香气较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The flavor extract components contribut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aroma notes of roasted and steamed tropical almond nut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and mass spectrometry of solvent extracts. Roasting and steaming data revealed all of the main classes of compounds commonly listed as thermally generated flavors in oily seeds. A total of 72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sample from roasted nuts; among these were 27 hydrocarbons, 12 aldehydes, 12 ketones, 8 acids, 4 esters, 3 alcohols, 3 furans, and a pyrazine. The steamed nuts, however, yielded 66 peaks from which 63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22 hydrocarbons, 9 aldehydes, 9 ketones, 9 esters, 4 acids, 9 alcohols, and a pyrazine). The small number of aldehydes, ketones, pyrazine, and alcohols identified are the ones most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the aroma of the nu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