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种液体调味成分可用作氯仿代用品。它由1%的一种或多种具有刺激性和苦味的胡椒样成分和5%~99.5%的一种或多种甲酸酯类和溶剂(氯仿除外)组成。它可用于制药(尤其对咳嗽和感冒)、口腔卫生药剂(漱口液或牙膏)、胶姆糖和食品(如:饮料、糖果等)。它具有氯仿味,但无毒性,不致癌,无麻醉作用,十分安全。例:0.1%~0.7%胡椒碱,20%~99%甲  相似文献   

2.
混有少量甲醇的氯仿或混有少量氯仿的甲醇,不能根据其沸点的不同而分开。前者用水洗去甲醇,再加生石灰吸去水,过滤蒸溜之。后者直接加生石灰,过滤蒸溜之。即可将氯仿与甲醇回收。氯仿与甲醇混溶,引起沸点降低,可能是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互相影响,阻碍和降低了同种分子的引力,因而易于气化,在达到沸点前的温度即与大气压平衡。回收的氯仿和甲醇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 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是柱色谱分离、纯化中常用的洗脱剂之一,使用后常常大量废弃,而且氯仿价格较高(每500ml为9.17元)。为了把被废弃的氯仿充分利用起来,作者将从废液中回收氯仿的经验介绍如下。 实验原理氯仿(b.p.61℃)和甲醇(b.p.64.5℃)的沸点接近,用普通蒸馏法难以分开,但甲醇易溶于水并能与氯化钙形成络合物 CaCl_(2+3)CH_3OH→CaCl_(2·3)CH_3OH  相似文献   

4.
氯仿萃取法制备蓖麻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运用氯仿萃取法制备蓖麻碱,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从而推究用氯仿萃取法制备蓖麻碱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热水提取,氯仿萃取;残渣用甲醇定容,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检测.结果在0.26-5.2μg范围内,蓖麻碱色谱峰的峰面积与其含量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52×104x-4.86×...  相似文献   

5.
氯仿中毒是一罕见病冽,我院发现2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性,36岁,军人。于93年9月29日晚9时误把氯访当成水攻入的15ml。2小时后神志不清。立即送入我院经洗胃后入病房。查体:Bp13.2/12kPa(10/90mmHg)意识不清.抽搐,面色发绀,呼吸急促,球结膜水肿,瞳孔双侧等大正园约4.5mm,对光反应(-),鼻腔有分泌物,两肺布满干湿性罗音,心音低纯,心律齐,心率90次/分。腹平坦,肝啤未触及。Kernig(-),Babinski(-)。诊断:急性氯仿中毒。立即给与今医专护,心电监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从气管内喷出大量血性粘液泡沫样分…  相似文献   

6.
我室试用氯仿加蓖麻油驱除钩虫,共观察17例,其中有四例服四氯乙烯驱虫无效后采用此法,服药后经检查大便2至3次,全未查到虫卵,有14人服一次后,就将钩虫完全驱除,有2人经服药2次,完全驱完,有1人经服药3次驱完。患者服药后除3人稍感头晕外, 一般没有什么反应。我们认为此药驱虫效果尚称满  相似文献   

7.
当有综合性疼痛时,在相应的皮肤表面运用纯氯仿有明鲜的治疗效果。方法于下:把3—4滴纯氯仿滴到手掌上,并很快地将手掌附于痛点处。经过1—2分钟,病人觉得该皮肤区域发冷、之后有烧灼感。再经过1—2分钟后把手掌移到另一地方(因为病人不能耐受进行性的烧灼)。以后再移到第三个区域,这时患者只觉得皮肤有欣快感的热渗入到深部组织。然后再滴3—4滴纯氯仿于手掌,依次按上法作之。一次用9—10滴纯氯仿就可使疼痛渐渐消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王某,男性,25岁。因发热、乏力、纳差、尿黄1个月余并加重伴神志不清6d入院。患者自诉1个月前开始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5℃,伴乏力、纳差、尿黄,在外院查肝功能异常,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应用保肝药物未见好转,并出现高度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进行性加深、手抖、意识障碍、反应迟钝、定向力计算力减退,院外查凝血酶原活动度18%,血氨67μmol/L,后转入我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仿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天龄SD大鼠的活体皮肤进行氯仿涂搽、接触10和20min的处理,采用静式渗透模型,以氚水经皮渗透量作为皮肤屏障功能的评价指标。结果3个氯仿接触组的氚水经皮渗透量均随时间递增,高于对照组,并在一定时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个氯仿接触组的氚水经皮渗透量的大小顺序为氯仿接触20min>接触10min>涂搽。结论经氯仿处理后皮肤的屏障功能降低,与皮肤接触氯仿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级医刊今年四月号38页介绍了64医院用氯仿蓖麻油驱钩虫的经验,我们试用二例,但均引起不同程度毒性反应。现将病历摘要报告如下: 例1 孔××,男,23岁。经确诊为钩虫病后,投与氯仿3毫升蓖麻油30毫升,于晨六时一次空腹服下。十分钟后,自述头晕乏力,立即卧床休息,八时20分钟,头晕乏力始逐渐减轻。例2 胡××男22岁。陈诉腹部经常不适,隐痛,大便有时稀状,镜检钩虫卵(+);中等体质,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血红蛋白82%,黄胆指数5个单位,凡登白试验:直接反应(-),间接为弱阳性。于头天晚上由药房取回氯仿3毫升,蓖麻油30毫升混合盘入瓶内,闭密保存。于翌晨六时一次空腹服下,服药10分钟后,患者自诉头晕、头痛、不适,立即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嘴唇发绀,额及鼻尖部出冷汗,牙关紧  相似文献   

11.
氯仿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氯仿对大鼠皮肤屏蔽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天龄SD大鼠的活体皮肤进行氯仿涂搽、接触10和20min的处理,采用静式渗透模型,以氚水经皮渗透量作为皮肤屏蔽功能的评价指标。结果 3个氯仿接触组的氚水经皮渗透量均随时间递增,高于对照组,并在一定时点具有统计学意义,且3个氯仿接触组的氚水经皮渗透量的大小顺序为氯仿接触20min〉接触10min〉涂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仿对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同一时间内通过检测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以测定氯仿对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结果:氯仿在一定剂量作用下,能降低血清半数溶血值,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数量。结论:氯仿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对56份饮水样品中28种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除浑浊度因少数水样偏高而使平均水平略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其余成分均在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范围之内或在对健康基本无害水平。氯仿与其余27种饮水成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饮水氯仿含量起主要作用的是铜、锌、氯化物、游离余氯和硫化物。氯仿与这五种成分的复相关系数达0.7008。本文并对以上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氯仿不溶物的性质和利福霉素生产工艺的研究,找出了影响氯仿不溶物的工艺环节,并提出了改进方法.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医院药检工作中常遇到生物碱盐类药物如:硫酸阿托品、盐酸乙基吗啡、水杨酸毒扁豆碱,硝酸毛果芸香碱等含量测定。用于上述测定的试剂在有关手册中指定应使用中性氯仿。但据了解,一些医院药检室在测定生物碱盐类药物含量时,常直接采用分析纯氯仿作为中性氯仿使用;而有的厂家产品游离酸含量明显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氯仿对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方法 :在同一时间内用 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小鼠耳片肿胀度 ,以测定氯仿对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毒性作用。结果 :氯仿在一定剂量作用下 ,能降低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小鼠耳片肿胀度。结论 :氯仿对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氯仿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6年收治的36例氯仿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中毒机制。结果36例患者氯仿接触史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肝功能受损占80.6%、中枢神经损害占60.8%、皮肤损伤占42.3%,其他系统器官也有不同程度受损表现,且与前三者合并存在。在实验室检查中83%的患者前清蛋白(PA)降低,70%ALT升高。结论临床诊断必须有明确的氯仿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且需排除其他疾病。氯仿中毒可致多个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可分为肝型、脑型、皮肤型和混合型,以肝型最多见,实验室检查中以PA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甲肝灭活疫苗生产提纯工艺阶段需用氯仿萃取,去除粗制甲肝病毒中的杂质,因而在其中不可避免地有残留有机溶剂存在,因氯仿对人体心、肝、肾有损害,为加强药品质量监控,为此必须控制生产工艺中残留氯仿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市场上供应的挥发性液体吸入麻醉药,已有乙醚、氯仿、氯乙烷、三氯乙烯、氟烷(Fluothane)等多种,性能差别很大。医务工作者使用时应提高警惕,万不可搞错。本文所报导的是把氯仿误作乙醚,经过相当危险。此外,把乙醚误为氯乙烷、三氯乙烯误为乙醚等差错,也有不少报道,对病人都有一定的危害。这些挥发性液体吸入麻醉药,气味各不相同,比重也不一致,只要临用时仔细检查瓶签,并订有常规,在使用前一定要自己先嗅嗅气味,气味不对便不用,即或在万急百忙的急症抢救中也不例外,那么这一类的医疗差错或事故就决不致发生。  相似文献   

20.
15只家兔分三组,分别静注30mg/kg,吸入暴露126和391ppm 氯仿中。用液上GC/MS 多离子检测技术定时测量观察血液氯仿浓度(C_b)的时间过程。在暴露6h 期间内,C_b 迅速上升,并基本维持在坪浓度2.37或25.0μg/ml 处,在暴露终止后,呈双相半对数-线性衰减,与二室线性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浓度-时间曲线吻合。同时获得 t_((1/2)α)和 t_((1/2)β)分别为0.15~0.53h和1.3~1.6h,F 为15.5~52.5%等毒物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