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哺乳动物脑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烟碱乙酰胆碱型受体(nAChR)丰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点、自主神经节及脑组织。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nAChR的功能为十烃季胺(C_(10))所竞争性拮抗,称C_(10)型nAChR。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nAChR的功能为六烃季铵(C_6)所竞争性拮抗,称C_6型nAChR。脑nAChR对激动剂烟碱、对拮抗剂C_6、C_(10)的敏感性等药理学性质不同于C_(10)nAChR,也不完全与C_6nAchR相似,是nAChR的一种新亚型。与CmnAChR的研究相比,脑nAChR的研究明  相似文献   

2.
在多种动物模型上观察了N激动剂烟碱对中枢M受体介导脑电癫痫波的影响,以研究中枢N受体对M受体功能的调节作用。急性实验以清醒脑电为指标,给两次烟碱(0.5,5.0mg/kg iV,间隔10min)促使大鼠对烟碱产生急性耐受,中枢N受体处于失敏状态下,这时M激动剂槟榔碱和毛果芸香碱诱发大鼠脑电癫痫波的阈值剂量分别由未给两次烟碱时的150mg/kg和380mg/kg降至50mg/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报道夫鼠和兔对中枢N激动剂烟碱急性或慢性耐受后,M激动剂及胆碱酯酶抑制剂诱发脑电癫痫波的阈剂量显著降低,即中枢M样致惊作用显著增强。本实验从膜受体水平,观察烟碱对M受体同源性下行性调节的影响,研究它对中枢M受体与激动剂的反应性和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痴呆与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翠风 《生命的化学》2000,20(6):278-281
近年来发现 ,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AD)脑的信号转导系统功能失调 ,特别是肌醇磷脂 (PI)信号转导系统的严重损伤和Tau蛋白的超磷酸化对AD脑的病理改变有重大影响。因此 ,深入探讨信号转导与AD的关系对阐明AD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1 .AD脑肌醇磷脂信号转导系统功能损伤最近几年 ,由于一些新方法和技术的建立 ,使人们能成功地测定人死后短时间内脑细胞膜受体与G蛋白的偶联活性及PI第二信使系统中各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AD脑中胆碱能激动剂诱导的PI信号系统严重损伤 ,包括受体功能、G蛋白…  相似文献   

5.
在中枢神经系统,我们已观察到N受体被激动而失敏后,诱导M受体对M激动剂敏感性增强。此现象在外周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值得探索。离体回肠上同时存在N受体和M受体,生理条件下,肠壁神经节N受体被激动后,促进节后胆碱能神经释放ACh,激动平滑肌M受体,引起收缩。本实验观察N受体被激动而失敏后,M受体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离体海马脑片上,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刺激底树突层Schaff纤维引起的CA_1区锥体细胞顺向群峰电位(PS)。观察在浴槽中给予M受体激动剂槟榔碱(Are)和N受体激动剂烟碱(Nic)对PS的影响,探讨海马M和N受体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Are 1μmol/L(即阈浓度)开始能使PS幅度下降为正常的74%,随浓度增大,PS下降更明显,当浓度增加至1mmol/L时,PS下降为正常的63%,有一定量效关系,但斜率很小。对PS波形、时程及潜伏期均无影响。用人  相似文献   

7.
乙酰胆碱对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ACh)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受体机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ACh、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分别作用于NK细胞,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自然释放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NK细胞杀伤肿瘤靶细胞(Yac)的活性.结果:ACh、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和N受体激动剂烟碱在10-10~10-6mol/L浓度范围内都能显著抑制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10-8和10-7mol/L)能完全阻断同浓度ACh抑制NK细胞活性的作用;但N受体拮抗剂筒箭毒碱(10-8和10-7mol/L)不能阻断同浓度ACh抑制NK细胞活性的作用.结论:ACh可抑制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此作用主要由淋巴细胞上的M受体和N1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8.
最近证实:乙酰胆碱(ACh)对神经元上的毒蕈碱(M)型受体具有多种作用。用神经细胞膜的多通道模型进行分析,发现M受体激动剂使细胞膜整流特性发生改变时,涉及到某些新发现的离子通道的作用。胆碱能M受体传递的功能似乎为阻滞某种对细胞兴奋活动起闸控作用的外向电流,使神经元处于兴奋性增高的去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M1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受体)在改善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高表达各M受体亚型的CHO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以期筛选获得新型M1受体选择性别构激动剂。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对已知具有M1受体选择性作用别构激动剂与M1受体的晶体结构进行对接,确定活性对接口袋,据此进行化合物库虚拟筛选;利用高表达各M受体亚型的CHO细胞,对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虚拟筛选得到184个化合物,其中,体外实验显示化合物AJ-292和AG-205-6对M1受体有明显的激动效果,而对M3、M5受体则无影响。结论:综合利用虚拟筛选、结构分析以及特异性活性分析,筛选出具有M1受体高选择性激动作用的化合物AJ-292和AG-205-6,为设计开发新型的M1选择性别构激动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观察了四种阿片受体亚型的激动剂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φ)释放过氧化氢(H_2O_2的影响。吗啡、β-内啡肽和κ受体激动剂NDAP能抑制Mφ释放H_2O_2。纳洛酮能翻转吗啡和β-内啡肽的这一作用,κ受体阻断剂nor-BNI能拮抗NDAP的作用。δ受体激动剂DADLE仅在高浓度时才抑制Mφ释放H_2O_2。以上结果表明,Mφ上可能存在若干类型阿片受体,其中μ、ε和κ受体对Mφ释放H_2O_2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观察了在存在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2μM)的情况下,胆碱能N_1受体激动剂洛贝林(lobeline)对儿茶酚胺耗竭的豚鼠心室乳头肌电活动及收缩力的影响。洛贝林(0.5—8μM)使动作电位时程(APD)显著延长,动作电位0期最大除极速率(V_(max))和动作电位幅值(APA)下降,心肌收缩力(FC)减弱,以及收缩峰值出现时间(time-to-Peak force,TTP)提前。N_1 受体阻断剂六甲双铵(hexamethonium,10μM)使洛贝林对APD的剂量-反应曲线平行右移。这些实验结果提示:在豚鼠心室肌可能存在胆碱能N受体。  相似文献   

12.
神经肌肉接头及神经节N受体均可引起细胞外Ca~(2 )内流和细胞内Ca~(2 )释放,增加细胞内Ca~(2 )浓度。尚无资料证明脑N受体是否影响细胞内Ca~(2-)浓度。本实验观察烟碱对脑细胞内Ca~(2 )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 烟碱对大鼠脑突触体主动摄取~(45)Ca~(2 )的影响 本实验条件下钙通道激动剂Bay-k-8644(10~(-7)~10~(-4)~mol/L)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突触体~(45)Ca~(2 )主动摄取量;钙通道拮抗剂异搏定(10~(-9)~10~(-5)mol/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45)Ca~(2 )摄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元对痴呆大鼠模型脑内M受体密度分布的影响。方法:单侧基底核内联合注射β-淀粉样肽25-35片段(Aβ25-35)和兴奋性氨基酸建立大鼠痴呆模型.然后将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ZMS组,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皮层、海马和纹状体中的M受体密度。结果:脑内联合注射Aβ和Ibotenicacid(IBO)后,模型大鼠脑内有明显的Aβ斑块沉积.同时上述的三个区域中的M受体密度明显比假手术组减少,而模型大鼠喂服知母皂苷元60天后,能有效地增加模型大鼠脑内不同区域中的M受体密度。结论:知母皂苷元能使痴呆动物脑内M受体密度增加。说明它对老年性痴呆的胆碱系统功能渐进性退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都有毒蕈碱样(M型)乙酰胆碱受体存在。问题是中枢与外周,以及中枢各不同部位的M型受体是否完全相同?近年来应用一种新的M受体拮抗剂pirenzepine进行放射受体分析,发现存在着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两种受体亚型,两者的亲和力相差20~40倍。在大鼠海马和皮层两者同时存在,延桥脑以低亲和力受体占优势。外周组织为心肌、平滑肌、腺体也以低亲和力为主。由于放时受体分析不能区分受体的结合力与其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区分受体的部位是在突触前、突触后甚至在胶质细胞上。因此,必须设计实验作功能监测。近年来很多作者发现,外周交感神经节中的M受体与皮层  相似文献   

15.
环核苷酸作为由细胞膜向细胞内传递信息的第二信使已为人们所熟知。最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第二信使——肌醇磷脂(inositol phospholipids),这一研究正在迅速开展。肌醇磷脂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多种磷脂之一,由甘油磷脂与肌醇结合而成。在肌醇磷脂激酶和ATP的作用下,在肌醇的第4、5位上磷酸化,成为4,5二磷酸肌醇磷脂(phosphoinositol 4,5-diphosphate,PIP_2),这是第二信使的前体。当细胞膜上某些受体(如脑内的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皮质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血小板上的ADP受体等)受刺激发生构型变化时,存在于细胞膜内的磷脂酶C即被活化,而使PIP_2发生水解,生成二酰基甘油(diacylglycerol,DG)和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IP_3)。  相似文献   

16.
在大鼠条件反射性惊恐反应致焦虑模型上,中枢苯二氮(艹卓)(BZD)受体激动剂安定,可使冲突惊恐反应期(PP)的操作数目显著增加,BZD受体反相激动剂DMCM则显著减少PP的操作数目;DMCM的这一作用,可分别为中枢BZD受体拮抗剂Ro 15-1788,GABA A型受体激动剂蝇蕈醇、阿片受体拮抗剂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和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NA)突触前α_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所阻断。结果表明,中枢阿片肽和NA系统共同参与BZD受体反相激动剂DMCM的致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阿片肽有μ、δ、κ三种受体。其中κ受体的激动剂无成瘾和呼吸抑制作用,这给广泛使用吗啡类镇痛药物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由于κ激动剂也有自身的副作用,因此人们推测,是否能通过确定出κ受体亚型而寻找到一种无副作用的κ激动剂。κ亚型的存在最初是根据受体结合实验提出的。当μ、δ受点被自身特异的配体封闭以后,组织中仍能同非特异配体(对μ、δ、κ无特异选择性)结合的受点称κ受点。在豚鼠脊髓结合[H~3]-ethylketazocine(κ非特异配体)的实验中发现,存在对DADLE(脑腓肽类似物)敏感和不敏感两类κ受点。最近报道,组织对[H~-]-ethylketazocine呈现不同的亲和力:豚鼠脑以高亲和力κ受点为主,而大鼠脑则是以低亲和力κ受点为主。在寻找出κ受体的特异配体U-50488H和DynA(1-17)以后,发现这两种配体所结合的κ位点较非特异配体结合的κ位点要少,这可能间接地预示U-50488H和DynA(1-17)的结合位点是κ受体的某一个亚型。但至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脑胆碱能系统对血量扩张引起利尿与尿钠排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在清醒大鼠侧脑室注射胆碱能药物,观察脑胆碱能系统对血量扩张引起利尿与尿钠排泄的作用。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后进行血量扩张引起尿流量、排钠量和排钾量显著增加(P<0.01)。侧脑室注射胆碱能 M 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后,血量扩张引起尿流量、排钠量和排钾量增加的效应比注射人工脑脊液组的均显著减弱(P<0.01);而侧脑室注射胆碱能 N 受体阻断剂六烃季胺后,血量扩张引起尿流量、排钠量和排钾量增加的效应与注射人工脑脊液组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或阿托品大鼠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血浆流量(RPF)在血量扩张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上述结果表明:大鼠脑胆碱能M 受体参与血量扩张引起利尿与尿钠排泄反应的调节。脑 M 受体的这种作用不是通过改变GFR 和 RPF,而可能是通过未明神经液递机制直接影响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19.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因此解析GDNF及其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联受体GFRα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蛋白质残基的功能重要性与自然选择压力相互关联的分子进化原理 ,对GDNF家族及其受体GFRα家族进行了进化踪迹分析 ,搜索到相互作用的功能决定位点。其中一些位点已被突变实验所证实 ,尤其大鼠GFRα1的功能位点N152 N153 ,R2 59、S3 16N3 17S3 18和Q2 47D2 48S2 49经丙氨酸替换突变实验确认是GFRα1同GDNF或跨膜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et相结合的关键位点 ,在GDNF GFRα1 Ret复合体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Numa实验室在1982年曾因应用基因工程手段阐明阿片肽前体结构而闻名。最近,该实验室又将M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mRNA的互补DNA(cDNA)克隆成功,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在非洲蟾蜍卵中得到表达,产生出具有功能的 M 型受体。打点杂交结果表明,mRNA 的组织定位与 M_1型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