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采用超声辐射及索氏萃取技术,对兖矿高温煤焦油进行连续分级萃取,借助GC/MS对所得萃取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7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烃和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是由1-4环芳烃的组成,其中萘、甲基萘、苊烯、芴、菲、蒽、荧蒽、芘、三亚苯、苯并二萘嵌苯和苯并芘含量较高。杂环化合物中检测到的含氮化合物远多于含硫化合物,表明兖矿高温煤焦油应该是一种高氮低硫的焦油。并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物各组分的分布规律,为提高高温煤焦油附加值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一台国Ⅱ标准的非道路用柴油机上对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进行采样研究发现,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气相SVOCs高于颗粒固相SVOCs,且在两相中的排放量均呈现随负荷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气相和颗粒固相SVOCs中检出以烷烃为主,其次为多环芳烃类物质,包括2,3-二氢茚、四氢化萘、联苯、萘、芴、蒽、菲、芘等及其同系物.同时在对SVOCs中PAHs的研究中发现,柴油机排放的PAHs以气相为主,含量明显高于颗粒固相中PAHs;对比气固两相的浓度分布发现,气相PAHs中萘、苊烯、二氢苊、芴、菲、蒽为主,占气相PAHs质量比高达95%,而颗粒固相中PAHs则以菲、芘、荧蒽、屈、苯并(a)蒽等为主,其中苯并(a)蒽与屈在不同工况下质量比达80%以上;气相中PAHs环数以3环和2环为主,而大部分工况下颗粒固相中PAHs环数以4环为主,其次为3环.  相似文献   

3.
煤焦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煤焦油沥青中致癌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方法及分布.对典型煤焦油和煤焦油沥青中的14种PAHs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煤焦油沥青溶剂萃取-萃取物柱色层层析一层析液芳烃分气相色谱分析三步骤.用萘、菲、屈、二苯并[a,h]蒽做内标物体系测定了14种PAHs标准物的保留指数用于定性鉴别;用三苯甲烷、9,10-二苯葸做内标物体系测定了其相对校正因子并用内标法测定了原料中14种PAHs的含量.用标准物混合物试验,结果表明:SE-54毛细管柱能够很好地分离绝大部分PAHs标准物,只有对苯并[k]荧蒽和苯并[b]荧蒽两种沸点很接近的异构体分离效果稍差.鉴别和测定准确可靠:对芴、菲等沸点较低的PAHs含量测定,其标准偏差范围为0.02~0.08;对茚并[1,2,3-cd]芘等高沸点PAHs的测定,其标准偏差范围为0.11~0.29.根据煤沥青PAHs组成及各个PAH相对苯并[a]芘致癌性的当量系数计算了煤沥青的苯并[a]芘当量含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芴和菲性质相似用常规分离法分离困难的问题,采用反应-分离耦合技术,以碳酸钾为催化剂,将芴转化为9-芴甲醇,考察了影响芴一步法合成9-芴甲醇的因素,并将其用于蒽渣中菲的提取分离。结果表明:以DMSO+10%乙醇为溶剂,n(芴)∶n(甲醛)∶n(碳酸钾)=1∶1∶0.2,13℃下反应15 min, 9-芴甲醇的收率约为25%,选择性>84%.乙醇能够抑制9-芴负离子的生成,无机盐影响了传质过程,使脱水反应速率降低。以芴和菲的混合物(质量比1∶4)为原料,经5次反应-分离后菲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97.6%和93.2%;9-芴甲醇总收率为66.5%,平均纯度为95.0%.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芴高效转化为9-芴酮并实现9-芴酮与菲的分离,实验考察了溶剂、催化剂,以及菲存在下季铵盐相转移剂种类和用量对芴氧化为9-芴酮的影响,以短链醇和烷烃为溶剂对菲和9-芴酮进行分离和精制。结果表明:以二甲苯为溶剂,质量分数45%KOH水溶液为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剂,芴在3 h内完全转化为9-芴酮,菲不参与反应。使用甲醇、乙醇和正丁醇为菲和9-芴酮的分离溶剂,环己烷和正庚烷为9-芴酮的精制溶剂,一次洗涤得到的菲和9-芴酮质量分数均在96%以上。以蒽渣为原料,其他组分蒽和咔唑不反应,最终得到菲与9-芴酮质量分数分别为97.39%和93.66%,收率分别为72.04%和50.85%.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溴代环己烷作重原子微扰剂的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β-CD-RTP)体系,并建立了测定二氢范、芴、菲、7,8-苯并喹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6-(4-甲基-3-戊烯基)萘-1,4-二醌为原料,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了5,5-二甲基-5,6,7,8-四氢蒽-1,4-二酮,采用红外光谱、GC-MS、1H-NMR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以多聚磷酸(PPA)为催化剂、n(萘二醌)∶n(催化剂)=1∶2,乙酸乙酯为溶剂、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 h,在此工艺条件下,产物5,5-二甲基-5,6,7,8-四氢蒽-1,4-二酮得率为61.7%。  相似文献   

8.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GC-MS对三峡地区重庆段河流中的多环芳烃污染进行了分析研究.共检出萘、苊、二氢苊、芴、菲、蒽、萤蒽、芘共8种多环芳烃,其浓度均在0.7μg/L以下,推测其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其中检出率高是菲、芘、萤蒽3种多环芳烃,它们在每个水取样均有检出,应该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依兰油页岩分级萃取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油页岩的组成结构,完善其可分离分析方法,在温和条件下使用石油醚、甲苯、二氯甲烷和氯仿四种溶剂对依兰油页岩进行了分级萃取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物中以C15~C31,正构烷烃为主;甲苯萃取物中除了烷烃之外以苯、萘衍生物为主,其中烷烃中检出了生物标记物姥鲛烷和藿烷;二氯甲烷萃取物中检出的特征化合物为亚油酸、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胆固醇;氯仿萃取物中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相对丰度很高。各级萃取物的GC/MS分析表明:采用分级萃取技术可以初步实现油页岩中成分的族分离,有利于萃取物的结构分析,且石油醚对正构烷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甲苯对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常温下(25℃)使用自行设计的萃取装置对煤焦油进行分步萃取,所得轻质组分经过柱层析多级分离,使用气相色谱(GC)和气质联用(GC/MS)归类分析煤焦油中的主要化合物,分离出萘、菲、蒽、荧蒽、芘和醋芳烯等化合物纯品.所得重质组分经反萃取去除小分子后,通过R-134蒸发器装置制备优质煤沥青,并使用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其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依次用石油醚、CS2、丙酮和甲醇4种溶剂通过索式萃取对霍林郭勒褐煤(HL)的次氯酸钠(NaOCl)水溶液氧化残渣进行分级萃取.发现总的萃取率大于原煤萃取率.所得各级萃取物用GC/MS分析检测,E1和E2馏分中分别检测到85种和23种化合物,E3和E4萃取馏分中无GC/MS可检物质.结果表明煤的次氯酸钠氧化有助于提高煤的萃取率,索式萃取可实现氧化残渣的族组分分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川芎的超声浸提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内酯类化合物.样品采用超声波处理后,GC-MS分离出了2种含量相对较低的未见报道的内酯,它们分别占到总内酯质量分数的0.36%和0.31%.浸提溶剂采用了3种(三氯甲烷、石油醚和酸性乙醇),并对3种不同溶剂的浸提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用三氯甲烷和石油醚为溶剂可高效提取川芎中挥发性成分,而酸性乙醇提取脂肪酸类物质时优于上述2种溶剂.无论采用哪种溶剂超声浸提,川芎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内酯,萜类物质和脂肪酸类居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BaCO_3沉积法预处理玻璃毛细管柱,用静态法分别涂以五种液晶固定液(BMBT、BBBT、EPMB、BPBAmB、MPBOB),所得五种液晶玻璃毛细管柱用于分离四种煤焦油馏分——蒽油、洗油、酚油和轻油。发现BBBT和EPMB对蒽油和洗油可得较佳的分离结果;MPBOB毛细管柱可用于分离酚油和轻油。各馏分中分离出的组分数分别为140,100,50,40,流出时间分别为40、30、18和12分钟。各馏分中分离出的组分进行了纯物质对照和色-质联用定性。  相似文献   

14.
徐艳  童万平  孙雪萍 《广西科学》2013,20(4):276-278
为研究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 Savigny)的抗卤虫活性部位及有效成分,采用卤虫致死活性筛选模型,对冠瘤海鞘的提取物及甾体粗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并采用GC-MS技术对石油醚相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和各有机相均有明显克生活性,冠瘤海鞘甾体粗晶的克生活性是石油醚相的3.2倍;从冠瘤海鞘石油醚相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类和甾醇类化合物,而且冠瘤海鞘抗卤虫活性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中,石油醚相中的甾醇类化合物是冠瘤海鞘的克生活性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盛花期的植物材料采自西藏阿里地区,经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鉴定为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 Benth ex Bge.)。样品阴干,粉碎,过20目筛,样品粉末中的可溶性物质依次用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醇,甲醇,水,1%盐酸和1%氢氧化钠提取,分别制成悬浮液,用小鼠进行毒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主要集中在甲醇提取部位 ,冰川棘豆甲醇提取物可使 小鼠出现震颤,走路不稳,四肢麻痹甚至死亡,而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能引起小鼠嗜睡和轻度嗜睡。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铁棒锤的毒效关系,提取分离其氯仿部位并采用HPLC分析其主成分,比较了该部位与铁棒锤其他活性部位的急性毒性,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考察了不同剂量铁棒锤氯仿部位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铁棒锤不同部位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差别较大,氯仿部位的毒性最强,正丁醇和石油醚部位次之,三者的LD50分别为37.514,6766.928,5492.337 mg/kg.不同剂量的铁棒锤氯仿部位均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呈剂量依赖性关系.20mg/kg铁棒锤60 min时的镇痛百分率为108.7%,远低于阳性对照10 mg/kg吗啡组(261.6%),但高于同剂量的铁棒锤总提物组(75.2%).不同剂量的铁棒锤氯仿部位均能有效抑制冰醋酸对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20 mg/kg组的扭体抑制率为76.4%,明显高于200 mg/kg阿司匹林(50.5%)和20 mg/kg总提物组(51.0%).说明铁棒锤氯仿部位具有显著的毒性和镇痛活性呈剂量依赖性,推测其镇痛活性与毒性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对仙客来愈伤组织进行液体培养,分别得到培养液(胞外产物)和愈伤组织(胞内产物).用石油醚、氯仿、无水乙醇对其提取,用硅胶柱层析对提取液进一步分离,利用滤纸片法对分离得到的组分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愈伤组织(胞内产物)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得到的多个组分对供试菌株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有3个组分对5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从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组分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从无水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各组分均无抑菌活性.从培养液(胞外产物)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3个组分对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效应,从无水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4个组分对供试菌株有抑菌活性,其中各组分对啤酒酵母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仙客来愈伤组织经液体培养后所含活性组分要明显高于栽培植株.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测定,骆驼蓬氯仿、石油醚和乙酸乙酯3种萃取物中,氯仿和石油醚的萃取物对麦二叉蚜的触杀活性分别为58.36%和56.38%,2种萃取物50 mg/mL的浓度触杀活性较高,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93%和90.50%.氯仿萃取物对甘蓝蚜的忌避活性较好,校正忌避率达到71.85%,其次是乙酸乙酯萃取物,达到60.82%.在氯仿萃取物的4个浓度中,50 mg/mL的忌避活性较高,达到85.29%,25 mg/mL和16.67 mg/mL的忌避率分别为81.81%和63.79%,12.5 mg/mL的忌避活性仍然达到56.50%.  相似文献   

19.
 在细胞毒试验结果指导下,采用萃取、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同步对柄果海桐(Pittosporum podocarpum Gagnep)枝叶粗提物的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9个单体,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结构,分别是kielcorin(1),2,3-二甲氧基(口山)酮(2,3-dimethoxyxanthone,2),槲皮素-3,7-二甲氧基(quercitrin-3,7 -dimethoxy,3),木犀草素(luteolin,4),羽扇豆醇(lupeol,5),蜡酸(cerotic acid,6),二十八酸(1-octacosanic acid,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胡萝卜甙(daucosterol,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试验发现其石油醚、氯仿及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6.5,3.5,5.0 μg/mL.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丹皮中丹皮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中药丹皮中总丹皮酚,选择萃取温度、萃取压力、物料粒度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选出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物料粒度40~60目,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提取率可达90%以上。将萃取后的总丹皮酚应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两相溶剂系统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1:0.4:1:0.4),进样量为330mg,得180mg纯度为99.0%的丹皮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