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纤颤(A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情况.方法:对我院近5年180例老年人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老年人心房纤颤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11.2%、17.5%、71.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56.67%),冠心病次之(47.22%),其他还包括老年性瓣膜病(23.89%),甲状腺功能亢进(6.11%).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P<0.0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5.00%,华法令应用率为4.44%.结论: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病,血栓栓塞是老年人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应得到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代新光  冯雪冰 《中外医疗》2008,27(36):181-181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由于不规整的心脏跳动,加之心房扩大,极易在心房内壁上形成附壁血栓.这种血凝块容易脱落,并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可引起脑栓塞,这是房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提示,房颤是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均15%的脑卒中发生与房颤病人,在70~80岁年龄组则高达25%,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逐渐增高,不同病因中以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栓塞发生率最高.非风湿性心瓣病房颤的栓塞危险是没有房颤者的5.6倍,而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则高达17.6倍,因此预防血栓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我国现有老年房颤患者达几百万人,坚持抗凝治疗的却寥寥无几,原因多为不了解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另外,怕麻烦也是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因心房纤颤于急诊就诊患者的房颤基础病因、房颤类型以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为急诊心房颤动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2月因心房颤动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础病因和房颤类型的构成比、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状况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38例急诊就诊房颤患者中主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42.90%)、高血压(27.81%)、糖尿病(25.15%)、心脏风湿性瓣膜病(3.25%)、心功能不全(0.89%).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81例,患病率为24.2%.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P<0.05.P<0.01).本组患者中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的治疗率低,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抗凝治疗效果有关;在急诊心房颤动治疗中应注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评估,合理选择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43例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我科诊治的143例心房纤颤患者,对其心房纤颤类型、合并疾病、并发症、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持续性房颤105例,阵发性房颤38例,其中有高血压患者占50.3%。27例患者曾患脑梗死。进行复律治疗28例,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76例。结论心房纤颤病因中高血压和冠心病占主要地位,主要危害是血管栓塞,基层医院对其治疗需进一步规范,预防其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冠心病.栓塞部位以左侧大脑中动脉最常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应积极治疗心房纤颤以防止脑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恶化及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国外研究表明,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做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增加50%[1],故非风湿性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日益重要。现将我科1992~1998年进行抗凝...  相似文献   

7.
卫文喜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22-3123
目的:分析我院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及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53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阵发性房颤13例(24.52%),持续性房颤40例(75.47%);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20例(37.74%),冠心病14例(26.42%),风湿性心脏病6例(11.32%)。51例患者依据ACC/AHA/ESC2006年的最新房颤指南进行抗凝治疗。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7.54%(4例),较我院以前血栓栓塞发生率低,其中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华法林治疗20例(37.74%),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增高。结论:规范的抗凝治疗能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非瓣膜病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及其抗凝治疗情况.方法 对2002~2007年我院收治的非瓣膜心房纤颤120例及其中合并脑卒中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发生率25.8%,高血压、冠心病为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最常见原因,约占60%,抗凝治疗率仅为38%.120例中规律口服阿司匹林100~300 mg/d 42例,4例口服华法林,用药者中6例合并脑卒中,与未用药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基层医院应重视和加强对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以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3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杰  张朝民 《吉林医学》2004,25(12):17-18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冠心病。栓塞部位以左侧大脑中动脉最常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应积极治疗心房纤颤以防止脑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长谦 《医学综述》1996,2(12):641-642
<正>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以心房的不规则去极化为特征,伴心房有效收缩丧失及不规则心室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心房的快速不规则颤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患者常有心悸、心功能损害征象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房颤的治疗,主要目的是转复和维持窦性节律;如不能达到比目的,可通过控制心室率以减轻患者心悸及心功能损害征象,但并不能减少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心房纤颤非药物治疗也主要家是针对上述两个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分析心房纤颤(房颤)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状况,抗凝治疗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至2004年住院患者房颤155例,其中风湿性瓣膜病房颤64例,非风湿瓣膜病房颤91例,房颤并脑卒中33例。分析合并的疾病及临床抗凝应用情况。结果:房颤合并脑卒中发病率21.3%,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非瓣膜病房颤中以高血压、冠心病居多接近60%;抗凝治疗令人担忧,卒中前口服阿司匹林49例,有5例脑卒中,与未服药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口服华法林。结论:加强对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健康教育,尤其非瓣膜病房颤年龄大者,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13-114,11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120例因心房颤动而就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病因及发病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增高;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均为心房纤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原因,持续性房颤患者也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大。结论影响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因素主要有高龄、冠心病、高血压、持续性房颤以及高血压伴糖尿病。抗凝治疗的效果能够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血栓栓塞及心功能恶化。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房颤的发生率可达40%~50%,二尖瓣病高于主动脉瓣病,二尖瓣关闭不全高于二尖瓣狭窄[1]。关于房颤发生的机制涉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发生房颤的基质和诱发房颤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杨铁勇  李霞 《新疆医学》2008,38(6):36-38
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损害、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增加血栓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心房重构,包括结构及电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键环絒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从而降低了AF复发和发生.我们观察了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复律后联合应用缬沙坦可明显减少房颤复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62例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了解抗栓治疗现状。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162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对照组为老年无心房纤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房纤颤的病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房颤组和对照组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6.7%、30.3%和37%、11%,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房颤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占33.7%和43.8%),其次为高血压病并冠心病(占26.5%和23.4%),高血压病(占18.4%和10.9%);三组患者抗栓治疗成功率分别为房颤伴栓塞组70.8%,房颤不伴栓塞组69.3%,对照组44%,房颤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病率高,其心力衰竭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抗栓治疗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并加强华法林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海军离休干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和治疗等相关情况。方法选择68例70岁以上海军离休干部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持久性房颤的分别为14.7%、13.2%、72.1%;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原因(67.6%、50.0%、52.9%);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9.1%。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海军离休干部房颤的主要原因;房颤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重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率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现阶段我国高血压病患者达2.6亿,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约65%的老年人会发生高血压,而心房纤颤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年龄增长,心房纤颤发生率逐渐升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0岁的老年人心房纤颤发生率为9%,心房纤颤血栓栓塞事件及心功能恶化导致的致死及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以往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房颤时心房率为400~600次/min,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因此体动脉血栓栓塞是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在心房纤颤(房颤)的抗凝治疗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或解决,有些是全球共性的问题,有些是国内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抗凝治疗率、抗凝的强度、INR监测、患者顺从性以及抗凝患者的管理等。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抗凝治疗是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降低房颤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然而,临床现状不尽人意,多数医院未能达到规范应用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心房纤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慢性心房纤颤经复律与维持窦律治疗无效者又称为永久性房颤.其治疗原则是控制心室率及抗栓治疗.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的抗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非瓣膜性慢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2.5mg/日,另一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日,1年后统计其发生卒中及栓塞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华法林组血栓发生率5.0%,阿司匹林组25%,两组差异显著,两组病例不良反应为出血,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华法林在慢性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中能有效减少卒中及栓塞风险,价格便宜,掌握好药理特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