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持续小剂量地塞米松加沙立度胺对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持续小剂量地塞米松加沙立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1例,治疗方法用沙立度胺初始剂量100~200 mg/d,晚上1次顿服,从100 mg开始的患者过2周后加量至200 mg,以后维持在200 mg,地塞米松给予1.5 mg,每天2次口服,二药联合小剂量应用,持续3个月,在后1个半月,地塞米松可减量至1.5 mg,每天1次.3个月后进行化疗1个疗程,3个月为1个周期.结果:2个周期治疗后有6例部分缓解,9例进步,6例无效,其中3例加重,总有效率达71.4%.结论:持续小剂量地塞米松加沙立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M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MM患者,包括2例髓外浆细胞瘤患者。治疗组19例,沙利度胺起始剂量50mg/d,每周剂量递增50mg/d,直至200mg/d维持治疗;同时联合MP方案化疗(马法兰8mg/m2,d1~4,泼尼松2mg/kg,d1~4),每月1个疗程。对照组23例,马法兰、泼尼松的剂量和用法同治疗组。2组患者在第4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32.9%、血清肌酐下降65.9%,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下降59.3%、IgG下降65.9%,生活自理状况改善>2级占73.9%;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20.6%、血清肌酐下降35.2%,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下降42.3%、IgG下降28.3%,生活自理状况改善>2级占45.3%。治疗组总有效率73.69%(14/19),对照组总有效率39.13%(9/2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疹、便秘、嗜睡和水肿较对照组多,其他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MM较单用MP方案疗效更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好,而对髓外浆细胞瘤患者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肝浆细胞瘤临床罕见,其治疗方案报道较少,通过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发生肝浆细胞瘤患者,以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肝浆细胞瘤的认识,探讨对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报道1例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R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肝浆细胞瘤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在多发性骨髓瘤基础上伴发肝浆细胞瘤,经Rd化疗后肝浆细胞瘤较前明显缩小,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Rd是治疗肝浆细胞瘤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含小剂量地塞米松的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剂量的VAD方案,治疗组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及小剂量地塞米松(40mg.d-1,只应用4d)的VAD方案联合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4%,略高于对照组(72.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骨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沙利度胺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便秘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减低了剂量后未见严重上述不良反应。大剂量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为血糖升高及增加感染的发生率,但本研究中减少了地塞米松的剂量,高血糖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含小剂量地塞米松的VAD方案与标准剂量的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相似,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7年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科用沙利度胺加地塞米松治疗的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部分缓解16例(57.1%),进步9例(32.1%),无效3例(10.7%),总有效率89.2%,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虎生  张华  陶晓明  冯翠  宾燕成 《内科》2009,4(4):570-571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2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沙利度胺100mg/d联合VAO方案化疗,在化疗疗程结束后继续给予沙利度胺100mg/d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结果部分缓解15例,进步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0.8%,不良反应轻,均可耐受。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 3例MM患者 ,随机分为VAD方案对照组 :长春新碱加阿霉素加地塞米松 ;治疗组 :VAD方案加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起始剂量 2 0 0mg/d ,每 2周增加 5 0~ 2 0 0mg/d ,至患者不能耐受或最高剂量不超过每日 4 0 0mg ,维持该剂量半年。结果 :治疗组部分缓解 10例 (4 3.5 % ) ,进步 9例 (39.1% ) ,无效 4例 (17.4 % ) ,总有效率 82 .6 % (19/2 3) ,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的 5 3.3% ) (P <0 .0 5 ) ;能有效降低M蛋白 ,使骨髓瘤细胞下降 ,提升血红蛋白和改善生活自理状况 (P <0 .0 1) ;治疗后MM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水平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副反应程度均可耐受。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具有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优点 ,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6mg/m2和1.3mg/m2两种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快速静脉给予1.6mg/m2或1.3mg/m2 2种不同剂量的硼替佐米,同期应用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采用200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制定的标准判定疗效,并按NCI CTCAE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①剂量为1.6mg/m2的9例患者中,3例达到完全缓解(CR),CR率为33%;1.3mg/m2组25例患者中,8例达到CR,CR率为3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个疗程后早期评价疗效,1.6mg/m2组的总有效率(ORR)为87.5%,1.3mg/m2组ORR为4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主要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1.6mg/m2组发生率依次为66.7%、55%和33%,1.3mg/m2组发生率依次64%、56%和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1.6mg/m2硼替佐米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且起效快于1.3mg/m2组,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A组(31例)和B组(30例)。A组给予沙利度胺(400 mg/d)+VAD化疗方案,B组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VAD化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9%和76.7%(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M蛋白、尿素氮、骨髓浆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血红蛋白及Kamofsky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M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骨髓浆细胞计数及Kamofak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便秘、口鼻黏膜干燥、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或P0.01);2组腹胀、恶心、皮疹等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6个月后B组的肢端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及不宁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较A组改善明显(P0.05);B组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100 mg/d沙利度胺或400 mg/d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近似,100 mg/d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例难治复发性MM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其中,长春新碱0.4mg/d,d1~4;阿霉素10mg/d,d1~4;地塞米松40mg/次,d1~4,d9~12,d17~20;硼替佐米2mg/d,d1,4,8,11;沙利度胺,起始量100mg/d,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加量至200mg/d,每晚顿服,治疗2个周期。观察疗效,并按WHO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9例患者,3例完全缓解/接近完全缓解(CR/nCR),4例部分缓解(PR),1例进步,1例无效,CR加PR率达77.8%,总有效率88.9%。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便秘、皮疹、胃肠道反应及末梢神经炎,均可耐受。结论: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MM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好,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400mg/d) VAD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沙利度胺(100mg/d) VAD化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7%和83.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M蛋白、尿素氮、骨髓浆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血红蛋白及Kamofsky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M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骨髓浆细胞计数及Kamofak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便秘、口鼻粘膜干燥、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腹胀、恶心、皮疹等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00mg/d沙利度胺或400mg/d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近似,而100mg/d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沙利度胺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16名复发难治的MM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COAMP组和COAMP组,两组均采用蒽环类药物联合治疗,沙利度胺+ COAMP组加用沙利度胺,开始剂量为100 mg/d,逐步加大至200~300 mg/d,治疗6个疗程.根据血清M蛋白、骨髓瘤细胞减少、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沙利度胺+COAMP组为87.5%,COAMP组为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沙利度胺+ COAMP组中出现便秘、腹胀、乏力和嗜睡,经过对症处理后较快消失,其他化疗不良反应与COAMP组相同.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联合MP方案,即马法兰加泼尼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7例。沙立度胺加MP方案:沙立度胺自MP方案开始持续给药,剂量从每天50~200mg开始,每周日剂量递增50mg,至患者不能耐受或最高至每天400mg,MP方案每月1个疗程。结果:初治患者27例部分缓解16例(59.3%),进步6例(22.2%),总有效率为22/27(81.5%)。结论:沙立度胺加MP方案可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中国,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治疗方案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来那度胺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可有效治疗白种人RRMM患者,并且通常具备良好的耐受性,但是过去的研究并未评估该疗法对中国RRMM患者的疗效。方法:MM-021是一项多中心、单治疗组、开放性Ⅱ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来那度胺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中国RRMM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既往接受过≥1种抗骨髓瘤疗法治疗的患者服用来那度胺+低剂量地塞米松,直至疾病进展或停止用药。存活患者需在入选后接受≥1年的随访。来那度胺剂量为25mg/d,并根据基线肾功能进行调整。大多数受试者均为晚期病患(85.6%为Durie-SalmonⅢ期),并且既往接受过大量治疗(56.7%既往接受过≥4种抗骨髓瘤治疗;69.5%既往接受过沙利度胺治疗;63.1%既往接受过硼替佐米治疗);5.3%患者为免疫球蛋白D型(IgD)。结果:安全性研究群体共有199例入选患者。在疗效研究群体187例患者中,疾病控制率(至少疾病稳定)为94.7%,总缓解率(至少部分缓解)为47.6%,患有肾功能损害及IgD型的患者亦取得高缓解率。至15.2个月中位随访期后,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8.8(0.4~18.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95%CI6.5~9.8)。最常见3~4级不良事件(AE)为贫血(26.1%)、中性粒细胞减少(25.1%)、血小板减少(14.6%)、肺炎(13.1%)、白细胞减少(9.5%)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8.5%)。AE导致40.2%的患者减少来那度胺剂量和(或)暂停使用,并导致约9.0%的患者停止用药。来那度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与白种人和日本患者报道的结果相似。结论:既往接受过多次治疗的中国RRMM患者(包括肾功能损害和IgD亚型患者)对来那度胺联合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方案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高缓解率。这些研究发现显示了此治疗方案对于目前治疗方案均无效的中国RRMM患者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高大  肖镇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2):126-128
目的 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为基础的常规化疗和加用硼替佐米及沙利度胺治疗后对新发骨髓瘤患者伴肾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 将41例新发伴肾功能衰竭的骨髓瘤患者分为两组,均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常规化疗组(n=27)患者接受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或VAD类似方案;新药组(n=14)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基础上加用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肾功能损害的改善情况.结果 常规化疗组对初治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的肾功能好转率为48.1%,中位缓解时间为1.8个月,新药组的肾功能好转率85.7%,中位缓解时间为1.4个月,使肾功能更快获得缓解.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新发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衰竭逆转率高,加用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治疗骨髓瘤患者可使肾功能更快好转,对骨髓瘤的治疗反应好于常规化疗组.  相似文献   

16.
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Singhal等〔1〕报告 ,沙利度胺 (商品名 :反应停 )治疗接受大剂量化疗后及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又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鉴于此点 ,我院近年来用沙利度胺治疗 5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 ,中位年龄 5 4 .5 (49~ 6 0 )岁。均为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A期 ,高肿瘤量型。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所有患者均经VAD、VMCP等方案化疗。1 .2   治疗方法开始剂量均予以沙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方案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接受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的2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是37.50%(6/1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6.25%(1/16),部分缓解(PR)率56.25%(9/16),总有效率100%;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组CR率是16.00%(4/25),VGPR率8.00%(2/25),PR率48.00%(12/25),总有效率72.00%;硼替佐米治疗组和传统方案治疗组患者达到CR或VGPR的中位疗程数分别是2和6个(P<0.05),中位疗效持续时间分别是8和4个月;截至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分别是68.75%(11/16)和68.00%(17/25)。2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感染、乏力、血小板减少和肢体麻木等,但可以耐受。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且起效较快,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并进一步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8月,我们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衰竭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自2003年一种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其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显著提高。但标准剂量硼替佐米(1.3mg/m^2)联合化疗的毒性反应,尤其周围神经病变较常见,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我们采用小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8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VRD)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本中心接受VRD方案治疗的45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NDMM患者均予以VRD方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完成2个疗程治疗的患者有45例,总有效率为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