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逐级消融策略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40例非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逐级消融手术,第一步行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术(PVAI),未复律者继续行线性消融,仍未复律者再继续行碎裂电位消融,直至复律或电复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40例患者PVAI后有11例转为窦性心律,线性消融后11例转为窦性心律,碎裂电位消融后6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行电复律.术后复发4例房颤,2例心房扑动,3例房性心动过速,以单纯PVAI后明显.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逐级消融策略治疗非阵发性房颤是安全可靠的;单纯PVAI,成功率低,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联合碎裂电位单极标测为基础的线性消融治疗长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共8例长时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57.8±8.2)岁,病程(3.4±2.9)年。消融步骤是先行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标测左房碎裂电位QS型分布区,设计消融路线。消融后如未恢复窦律,行电复律,复律后验证肺静脉电位有无恢复及消融线的完整性。消融终点为双肺静脉电位隔离及消融线双向阻滞。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服用可达龙口服0.6g/d连续1周,继之0.4g/d连续1周,以后0.2g/d,共6个月;华法林抗凝6个月,如无复发可停用。术后第1、3、6、12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消融术中8例行电复律转复为窦律。8例均实现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线完整,随访6-24个月,动态心电图无房速、房扑、房颤复发。结论长时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隔离联合碎裂电位单极标测为基础的线性消融能够破坏更多的维持机制,是治疗长时程持续性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的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28例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平均年龄(54±1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18例。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双Lasso标测导管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左心房-肺静脉双向阻滞。复发患者再次消融术采用双Lasso导管指导在原环形消融线上标测“漏点”并消融封闭之,对不能终止心动过速者再行拖带标测、激动标测或结合Carto系统标测;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行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结果初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45±65)d,18例无复发;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包括5例典型房扑、2例其他房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2例左上肺静脉电位未完全隔离者仍持续房颤。除外1例持续性房颤,另外9例接受了再次消融术,证实所有复发患者均有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8例射频消融成功并随访(192±92)d无复发。结论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是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初次手术附加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可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中不同终点与临床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入选持续性房颤患者124例,男性76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62.4±11.5)岁.平均左心房内径(44.6±6.5)mm,平均房颤病程(2.34±3.5)年.消融术式采用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前庭隔离(CPVI)和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s)消融,单Lasso导管标测肺静脉电位.按照消终点分组:CPVI终止房颤组、CPVI转化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组、CPVI+CFAEs终止房颤组、CPVI+CFAEs转化为房速组以及CPVI+CFAEs后仍为房颤组.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转复.消融术后随访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消融术.平均消融术时间(201±34)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23±12)min.CPVI恢复窦性心律4例,CPVI使房颤转变为房速5例(2例消融成功,3例消融未终止).共115例进行CFAEs标测和消融:20例转复为窦性心律;24例转化为房速(其中13例消融成功,11例消融未终止).共71例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均经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平均随访(4.5±2.1)个月,共有34例患者接受再次消融.随访(9.5±2.7)个月,CPVI终止房颤组4例无复发,CPVI转化为房速组4例无复发,1例复发房速;CPVI+CFAEs终止房颤组17例无复发,2例复发房速,1例复发房颤;CPVI+CFAE8转化为房速组17例无复发,5例复发房速,2例复发房颤.CPVI+CFAEs仍为房颤组术后36例成功,25例复发房颤,10例复发房速,P=0.01.结论 持续性房颤消融术中不同终点影响临床成功率.消融术中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房速成功率高,消融术中未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变为房速消融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联合复杂碎裂电位(comp 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 s,CFAEs)消融及环肺静脉电隔离(c ircum ferential pu lmonary ve in isolation,CPVI)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持续性AF患者36例,首先进行环肺静脉消融,然后进行左房CFAEs消融,消融中恢复窦性心律则予以诱发AF;结束CFAEs消融未恢复窦性心律者进行电复律。结果 36例患者完成CPVI及CFAEs消融,5例恢复窦性心律;4例于消融中转为房扑;27例患者完成左房CFAEs消融后仍为房颤节律,31例患者进行了电复律,2例患者电复律失败继续进行了线性消融。平均随访12±2个月,CFAEs+CPVI组32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67.6%。结论联合CFAEs+CPVI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电生理标测指导下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方法 20例慢性房颤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56~72岁(平均68±7岁);房颤病史1~9年(平均3±7年),经过至少一次的体外同步心脏电复律,房颤均在30 min内复发.电生理标测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方法为(1)最早激动点指导下消融.肺静脉内的Basket导管记录的心房电活动显示节律较规整,激动顺序一致.(2)房颤长间歇(连续记录的最长心房电活动间期>300 ms)指导下消融.肺静脉内电位节律紊乱,激动顺序不一致,房颤长间歇后的第一次心脏搏动的最早激动部位为消融靶点.(3)3型房颤波指导下的消融.房颤频率快,肺静脉内Basket导管记录的电活动激动顺序紊乱,部分电极记录的心内电图等电位线消失而不能确定孤立的心房电活动(3型房颤),此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在房颤过程中完成4支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不能自发终止者应用体外同步电复律.重新将Basket 导管放入肺静脉,仍记录到肺静脉电位者将在窦性心律下完成电隔离.结果 (1)临床结果所有患者在肺静脉隔离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中1例患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患者转为心房扑动,经右心房峡部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余患者经体外同步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3~19个月(平均8±9个月),维持窦性心律者9例(45%),11例(55%)患者复发,无有症状性的肺静脉狭窄.(2)消融结果20例患者的76 支肺静脉电隔离被完成.68支(89.5%)肺静脉电隔离在房颤中完成,其中的23支肺静脉在窦性心律时记录到肺静脉电位,继续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均完成电隔离;8支(10.5%)在房颤时未能完成电隔离的肺静脉,在窦性心律下成功隔离.手术时间4.2~7.6 h(平均5.3±3.7 h),平均X线曝光时间2.7 h,无栓塞、心包填塞及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1)电生理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治疗慢性房颤仍能达到较高的临床成功率.(2)电生理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是安全可行的.(3)房颤过程中隔离的肺静脉仍需要在窦性心律下被重新证实.(4)在房颤过程中较难隔离的肺静脉可在转复窦性心律后进行隔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碎裂电位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可行性。方法22例药物治疗无效有症状的房颤患者(阵发性16例,持续性6例),在自发或诱发房颤时,用Carto构建左心房或左、右心房的三维模型并标测、消融碎裂电位,终点是消除标测到所有碎裂电位或转复窦性心律。结果碎裂电位消融后,13例(59%)转复为窦性心律(直接转复7例,先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然后转复6例),9例消融未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行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成功。6例复发(5例房速/房扑,1例阵发性房颤)再次消融,5例成功,随访3—18(10.9±4.8)个月,共有16例(73%)无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碎裂电位主要分布于左侧房间隔、肺静脉周围、左心房顶部。碎裂电位消融后房颤终止前房颤周期与碎裂电位消融前相比明显延长[(157±18)ms vs (211±32)ms,P〈0.05]。除一例发生心脏压塞且心包穿刺成功引流外,无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碎裂电位指导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原因及再次手术对房颤的影响。方法入选随访3个月以上自觉症状较术前无好转、心电图证实仍有房颤发作的患者,于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电生理研究及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手术终点为环肺静脉消融线的完整及肺静脉的彻底电学隔离。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后随访至少4个月,观察再次射频消融治疗对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总计23例复发患者在2005年2月以前入院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占同期复发患者的51.1%(2345)。其中13例首次手术时消融策略为节段性肺静脉消融(SPVA),另外10例为环肺静脉线性消融(CPVA),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占56.5%(1323)。首次手术为节段性肺静脉消融者肺静脉左心房电传导恢复率(以每根肺静脉为单位计算)为92.3%(4852),而首次接受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者肺静脉左心房电传导恢复率(以每根肺静脉计算)为75.0%(3040)。手术中见首次接受节段性肺静脉消融术的患者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X线时间及放电时间均较长,与首次接受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次手术后平均随访4.2±3.5(4.0~9.0)个月,累计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率为82.6%(1923)。结论肺静脉左心房电传导恢复是多数房颤患者复发的原因;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用于治疗复发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消融终止作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终点对术后窦性心律维持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入选286例行序贯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中消融终止组124例(43.4%),未终止电复律组162例(56.6%),比较两组终止方式、术后复发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 消融中26例(9.1%)直接转复窦性心律;166例(5 8.0%)转为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其中98例(59.0%)进一步消融转复窦性心律;消融未终止行电复律者162例;随访(23±7)个月,两组早期复发、长期复发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现AT可以预测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P<0.05);二次消融后两组复发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融终止并不有助于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术中出现AT能预测术后复发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持续性房颤经电复律成功后再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与直接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术中直接复律效果,探索更适宜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人群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5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术前是否经同经步直流电复律为窦性心律,且维持窦性心律维持超过3个月,分为2组。A组术前经同经步直流电复律为窦性心律并维持窦性心律维持超过3个月后再发房颤,再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16例,B组未行电复律,直接射频消融术治疗38例,比较2组术中射频消融直接恢复窦性心律比率及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 术中直接复律率A组高于B组(56.2% VS 26.3% p =0.035)6个月复发率A组低于B组(18.8% VS 47.3%, p =0.045)。结论 经电复律后可较长时间维持窦性心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复律成功率较高,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