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汁酸对血压影响的多面性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汁酸对血压影响的多面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检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前后的血浆总胆汁酸水平,给予大鼠小和中等剂量的外源性胆酸,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以及其心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总胆汁酸水平升高并随血压的降低而降低;给予大鼠小剂量外源性胆酸血压升高,中等剂量时血压无变化;给予小剂量外源性胆酸大鼠心脏超微结构的变化包括肌小节排列紊乱,灶性裂断,线粒体变性及坏死。结论:胆汗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昼夜变化是句型、非勺型不同节律的动态血压特征。方法:将不同昼夜节律的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做统计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4h动态血压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日间血压负荷、夜间血压负荷、波动范围、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正常血压参照值明显异常,且以非勺型者为著。结论:非勺型与勺型高血压病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40例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的24h平均血压,日间和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及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并与4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血压水平和收缩压负荷也有显著升高,而24h平均血压,日间血压和舒张压负荷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常见的也是主要的并发症。一些研究证明LVH是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40例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心脏彩超,观察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昼夜节律变化。旨有探讨高血压病平均血压、血压负荷、昼夜节律与LVH之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住院高血压患者40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年龄27~81岁.平均55.3岁。男17例,女23例。病史最长者20年,最短者3月。2.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对象日常活动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8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性变化. 结果正常者血压波动总体趋势呈现双峰一谷改变,血压负荷<10 %;但高血压组患者平均血压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血压负荷>54 %.结论 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36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经24h动态血压监测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4例,LVH14例,占58.3%。血压昼夜节律正常12例,LVH3例,占2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室肥厚检测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LVMI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中亦相关。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率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根据彩色多普勤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判断是否存在LVH.结果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SBP)负荷明显高于非LVH者[(88.4±11.6)vs(79.8±13.4),P<0,05;(85.3±12.5)vs(75.4±11.4),P<0.01及(87.4±13.8)vs(78.4±14.4),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检出率达58.8%(10/17),明显高于后者(18.6%,8/43,P<0.005,x2=9.38).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日间、夜间及24 h SBP、舒张压(DBP)负荷呈正相关,其中与SBP负荷的相关性又高于DBP,而与夜间SBP、DBP下降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 SBP负荷值明显上升,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者.提示高血压LVH与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EH)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高血压病(EH)与20例血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杓型与非杓型)比较。结果:正常人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正常,血压负荷为0。EH组平均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组血压变异均在正常范围。血压变异正常人组与EH异常组比较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全部为杓型,EH组非杓型占55%(P<0.01)。结论: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了解高血压病血波动及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惠玲  黄慧芳 《浙江医学》1998,20(7):401-402
通过观察39名正常血压者和8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下降率(BPDR)<10%]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检出率(36.7%)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10.3%);高血压昼夜节律减退者及倒置者LVMI与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对LVH发生、发展及LVMI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血压治疗不仅应控制血压,而且应重视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尿内皮素-1(ET-1)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1例血压正常自愿者用急性静脉盐水负荷试验确定盐敏感者,并检测血浆vWF水平、尿ET-1排泄量、尿钠排泄量及血压。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盐不敏感者,盐水负荷后4h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浆vWF水平较盐负荷前显著增加,尿ET-1排泄量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显著低于盐不敏感者(P<0.01)。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盐负荷后尿钠排泄明显减少,血浆vWF与尿ET-1呈负相关,与动态血压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内皮功能障碍,并与尿ET-1排泄减少及较高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采用 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方法,对10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负荷、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观 察分析,将10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与无左室肥厚两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24h 收缩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显著差异(P<0. 001;P<0. 005),两组 24h舒张压负荷值 无显著差异(P>0.05),昼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有显著差异(P<0.001),舒张压负荷值无显 著差异(P>0.05),夜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和舒张压负荷值均有显著差异(P<0.001),高血 压左室肥厚男女患者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血压负荷值 和昼夜节律消失是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良好预测指标。夜间血压在左心室肥厚的形成过 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强调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收缩压,特别是夜间血压对预防左心 室肥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彭江  罗昭林  孙祥国 《重庆医学》2001,30(5):413-4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夜间血压是否下降明显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30例)和异常组(非构型34例),观察和比较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左心室生理指数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24h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白昼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构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较榴型组显著增高(P<0.05-0.01),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减弱和消失患者较节律正常患者左心室肥厚更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动态血压昼夜变化的特点以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年龄60~8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监测,血压昼夜变化情况。结果:在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共45例,占总例数75%;收缩压与舒和压夜间/白昼比值在高血压组与非设备在压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措施应重视行为干预,使用长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45例老年高血压伴LVH患者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结果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5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者占30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著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者。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著降低。治疗后30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16例恢复正常节律(53%)。其中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显著下降,EP/AP显著上升。未逆转的14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老年高血压伴LVH者约有66.7%患者有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者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负荷值均上升。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厄贝沙坦能有效地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并使53%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何庚山 《中原医刊》2002,29(10):6-7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及其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AECG)方法进行HRV时域分析,时程分为1h、日间、夜间和24h。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ECG)技术检测血压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R-R间期标准差(SDNN)明显低于正常人,夜间SDNN升高不如正常人明显。HRV昼夜节律消失者在I、Ⅱ、Ⅲ期患者中依次递增。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与24h SDNN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516,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HRV异常,且异常程度与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减低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减低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按照1978年WHO 标准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8例及正常人36例。所有受试者在一周内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 HRV 明显低于正常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在高血压Ⅰ期患者中占21.4%、Ⅱ期患者中占50%、Ⅲ期患者中占81.3%,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与 HRV 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升高与 HRV 减低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具有内在联系。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功能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人选高血压病患者90例者。为所有人选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余弦拟合法分析并比较男性与女性;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血压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改变。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男性与女性收缩压与舒张压中位值相似,男性较女性24小时收缩压波动振幅增大。男性与女性血压峰值相位均明显不同。60岁以上者较60岁以下者舒张压中位值明显降低,同时舒张压24小时波动振幅减小。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舒张压明显下降、脉压差增大、舒张压波动幅度减小;不同性别血压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男性多在上午时间段,而女性多在午后时间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52例高血压病患均经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并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左室肥厚。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15例,LVH 7例,占46.6%;血压昼夜节律正常37例,LVH8例,占21.6%。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室肥厚检出率显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而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经与(LVH)呈显负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123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右心房、左心室的功能特点。结果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在夜间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减弱。而收缩压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其左房助力泵功能,左房储存器功能较杓型组明显增强,管道功能较杓型组减弱。结论非杓型组血压节律的高血压病患者较杓型组血压节律者更易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房管道功能减退.左房助力泵功能、储存器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