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抗凝治疗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的影响,测定了68例正常人和59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ⅧR:Ag浓度,并将慢性肺心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结果显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ⅧR:Ag浓度极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治疗后血浆ⅧR:Ag浓度显著下降,而抗凝治疗较常规治疗下降至为显著(P<0.001),但仍高于正常人(P<0.001)。表明慢性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高提状态,血浆ⅧR:Ag是反映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有意义的指标,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高提状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放免法,观察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止咳祛痰,平喘解痉,抗感染等常规综合治疗,20天前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浆内皮素(ET)、血浆心钠素(ANF)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系统)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01,肺心病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明显差异,我们认为可能与慢性肺心病长期缺氧,肺血管平滑肌增生,  相似文献   

3.
肺心病加重期及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各30例。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组(下简称肺心加重组)血浆ET及A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及P〈0.05),且ET水平与ANP及PaCO2呈正相关(r=0.78,P〈0.01;r=0.66P〈0.01)。而与PaO2及pH呈负相关(r=-0.95P〈0.01;r=-0.53P〈0.05);肺癌组ET,ANP亦较  相似文献   

4.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纤溶酶活性与血气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1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浆纤溶酶(PL)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肺心病呼吸衰竭组与无呼吸衰竭组的PL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01、P〈0.01)。并证明肺心病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缺氧与高碳酸血症,与PL活性降低无关。同时对肺心病呼吸衰竭的9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PL活性及血气分析对比,发现治疗后PL活性高于治疗前与血气分析的改善相一致(P〈0.001)。可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心钠素(ANP)浓度,普通肺炎32例,重症肺炎41例,正常对照33例。结果:普通肺炎患儿血浆心钠素与正常对照差别不显著,而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和(或)中毒性脑病者,血浆ANP显著升高(P<0.001),且恢复期较极期明显下降(P<0.001),接近正常水平。提示血浆心钠素对重症肺炎的诊断、转归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了不同低O2高CO2时间血浆内皮素含量(ET)、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重量(RV/100gBW、RV/TV)的变化。结果显示,随低O2高CO2时间的延长,mPAP与ET均逐渐升高,二者呈良好正相关(r=0.742,P<0.001)。各实验组的RV/100gBW和RV/TV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01)。血浆ET浓度与RV/100gBW呈良好正相关(r=0.586,P<0.001)。表明慢性常压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浓度增加,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右心室肥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颉  古国贤 《老年学杂志》1993,13(5):275-276
对3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NK细胞活性在急性加重期或缓解期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且与患者病程长短无关(P〈0.05),但急性加重期明显低于缓解期(P〈0.01),伴有呼吸衰竭的肺心病患者NK细胞活性下降更为显著。提示慢性肺心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障碍,NK细胞活性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肺心病病情及预后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AT—Ⅲ抗原和FN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观测4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呼衰)患者治疗前后(衰竭期和缓解期)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及纤维连接蛋白(FN)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呼衰期(n=22)AT-Ⅲ:Ag和FN均明显降低(P〈0.01),而缓解期(n=18)与对照组(n=31)比较,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作者认为,AT-Ⅲ:Ag和FN可作为临床上估计肺心病病情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肺心病呼衰期使用抗凝剂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表达与肺心病的关系。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68例肺心病病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及46例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CD18表达,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粘附率(LAR)的变化。③结果肺心病病人白细胞LAF,CD18表达及sICAM-1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6.902,21.482,31.923,P均<0.001),且急性加重期较缓解期增高更明显(t=4.578,8.264,17.806,P均<0.001)。肺心病病人白细胞LAF与CD18表达及sICAM-1浓度呈正相关(r=0.672,0.803,P均<0.001)。④结论LAF增高和CAMs表达增加参与了肺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转移因子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血清sIL—2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急性发作期,sIL-2R较30例健康人显著增高(P〈0.001),经用转移因子(TF)治疗后,sIL-2R显著降低于(P〈0.05),说明TF有利于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心病患进血小板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周旭彬 《广东医学》2001,22(2):151-152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观测了20例肺心病患者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4)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结果 肺心病患者β-TG,PF4,β-TG/PF4及PAR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β-TG血浆浓度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51,P〈0.01)。β-TG和PF4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 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体内激活现象,应在治疗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健康人血清sIL-2R平均值为314.8±71.9u/ml。COPD组和肺心病组血清sIL-2R平均伍分别为582.4±285.9u/ml、793.2±476.3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COPD和肺心病组间比较结果:肺心病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藻酸醚双酯纲对肺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6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藻酸双酯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4例,结果藻酸组总有效率为82.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pss)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藻酸双酯钠对改善高粘血症和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丹参对慢阻肺的治疗机理,研究了复方丹参液对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全血过氧化氢酶(CA1)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治疗前30例患者的LPO和SOD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和P<0.05),GsH-Px、CA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治疗后常规治疗组这四项指标仍未恢复到正常,而丹参组四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3)丹参组GSH-Px和CAT的增加及LPO的降低明显大于常规组(P<0.001),SOD无显著差异。说明丹参能明显减弱肺心病患者增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纠正患者失衡的抗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5.
L—精氨酸对慢性肺心病之心电图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L-Arg)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作用,将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Arg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按分组分别口服L-Arg和安慰剂3.0g/日共4~6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X线胸片征象及血气变化,结果表明:L-Arg组心电图指标P1RV1+SV5,电轴,V1R/S,V5R/S和aVRR/S均明显改善(P〈0.05),肺动脉凸度也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及其与PaO2、PaCO2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批检测了33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4例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血浆ET-1水平,并与PaO2、PaCO2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浆ET-1水平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35和-0.603,P分别<0.01和0.05),与PaCO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ET-1合成或分泌功能紊乱,缺氧可能是引起血浆ET-1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观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各30例。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组(下简称肺心加重组)血浆ET及A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及P<0.05),且ET水平与ANP及PaCO2呈正相关(r=0.78,P<0.01;r=0.66P<0.01),而与P3O;及pN呈负相关(r=-0.95P<0.01;r=-0.53P<0.05);肺癌组ET,ANP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ET与ANP呈正相关(r=0.79P<0.01)。此结果提示在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形成和发展、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ANP分泌调控中,内皮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缺氧和高碳醚血症可能是ET合成、分泌的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8.
3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两组测其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和对照组(P〈0.001),且重症肺心病组又明显高于轻症肺心病组(P〈0.01)。同时α-HBDH水平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呈显著负相关(Y=-0.658 8,P〈0.001),与右室内径指数及右室壁厚度均呈正相关(r=0.5847,P〈0.001,r=0.5936,P〈0.001)。提示测定α-HBDH可  相似文献   

19.
观测4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呼吸衰竭(呼衰)患者治疗前后(衰竭期和缓解期)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及纤维连接蛋白(FN)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呼衰期(n=22)AT-Ⅲ:Ag和FN均明显降低(P<0.01),而缓解期(n=18)与对照组(n=31)比较,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作者认为,AT-Ⅲ:Ag和FN可作为临床上估计肺心病病情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肺心病呼衰期使用抗凝剂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检测慢性肺心病(代尝期和失代偿期)各20例,COPD20例正常人20例,血浆ET,TXB2/6-K-PGF1α、RAA系统及ANF等血管活性物质,并检查血 分析,结果显示肺心病组、COPD组以上检查参数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肺心病高于COPD组(P〈0.01),肺心病失代偿组高于代偿组(P〈0.01)。PaO2与ET呈负相关,ET与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呈正相关(P〈0.01)。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