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黄土高原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沟骨干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1986年开始专项建设,经过试点、示范和规模发展,为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开发利用水沙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17年的是设实或,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为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黄土高原坝系建设的主要问题是集中投入不够,因而使坝系建设力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十五”之初新启动的黄河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中,仍缺乏沟道坝系工程建设的实施安排及要求,影响沟道坝系工程实施的原因是:(1)各方面重视不够;(2)实施过程存在一定阻力;(3)缺乏计划监督管理;(4)缺乏一套稳定的建设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5.
范建伟 《内蒙古水利》2003,(4):101-101,109
通过对凉城县黄河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在多年和一次性典型洪水过程中截洪、拦泥等方面呈现出的较大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充分说明骨干坝和淤地坝工程在治理水地流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简要提出了建设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潘建平 《中国水利》2009,(12):44-46
治沟骨干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会因泥沙淤积而成为病险坝,影响到工程的可持续利用。要实现工程拦截泥沙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设计时就要进行相对稳定分析,对要拦泥淤成的坝地进行生产利用分析。设计治沟骨干工程的同时,也要对坝控小流域的坡面进行综合治理设计,在实施坝的同时,实施坡面治理措施,减少流入坝地的泥沙,减小坝地上泥沙淤积的厚度,确保坝地实现长期生产保收和坝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榆林地区治沟骨干工程综合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玉芳 《人民黄河》1997,19(2):38-40
对榆林地区22座治沟骨干工程综合调查分析表明:治沟骨干工程标准高、质量好、运行正常,效益显著,工程生效以来,累计总效益害848万元,是国家基建投资的3.3倍;在工程管护上,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工程良好率达82%。  相似文献   

9.
郑新民 《中国水利》2003,(17):19-22
从沟壑坝系的建设现状、任务与存在的问题来看,黄土高原沟壑坝系建设要处理好黄土高原全面治理与突出重点快速建设的关系,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加快淤地坝系建设.沟壑坝系拦蓄降雨径流,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坝系也拦蓄了大量泥沙,不仅可大量减少黄河干流输沙用水,而且对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也是一大贡献.坝系规划和建设中要选择合适的规模、结构布局和建坝时序,最终实现坝系的相对稳定,实现坝系水土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要建立健全法规,建立淤地坝建设管理新机制,建立投资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蒋钢 《人民黄河》1997,19(4):27-30
本文从黄土高原地区治沟工程现状及其水毁情况分析入手,认为造成治沟工程水毁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施工质量问题:二是管理养护问题;三是沟道内末形成坝系或坝系布局不合理。其中,沟道内末形成坝系或坝系布局不合理是造成治沟工程水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道坝系模型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及分析土壤侵蚀模型试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沟道坝系模型设计的方法。认为在水力侵蚀最活跃的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强度是影响产流产沙的关键因子,从而需要抓住降雨与侵蚀产沙这对主要矛盾,根据降雨侵蚀空间或时问的集积效果来实现模型流域与原型流域产沙特征的相似。为保证沟道坝系地貌演变相似,除降雨历时遵循重力相似条件外,模型降雨产沙关系还应通过借助天然资料率定产沙量比尺的途径与原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首先根据天然小流域特点概化出原型条件,然后按照黄土高原沟道坝系模型设计方法,设计和制作出几何比尺分别为240及960的两座模型,并通过原型资料及预备试验修正了产沙量比尺。最后,利用较大模型的试验结果对较小模型进行验证,表明提出的黄土高原沟道坝系模型设计思路及以原型和模型的产沙量之比作为产沙量比尺的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在沟道中建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受工程投资所限,工程建设缓慢,已建工程利用和管护脱节,年久失修的病险坝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燕  李晓宇  高云飞  党素珍 《水利学报》2019,50(10):1177-1188
2000年以来,随着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大幅改善和大规模梯田建成,加之坝库拦截,黄土高原入黄沙量锐减,从而使黄土高原现状产沙情势的认知成为近年关注的热点。目前,增大林草和梯田覆盖状况可减少或遏制侵蚀产沙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在流域层面上的减沙机制仍有待深入认识。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30条面积较小的流域作为样本,以场次降雨为分析对象,以场次降雨的面雨量、最大1 h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为降雨指标,以场次降雨的产沙强度≥500 t/km2为流域产沙的判断标准,探讨了林草梯田覆盖程度变化与可致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无论地貌类型如何,随着流域林草梯田覆盖程度的增大,流域产沙的降雨阈值均明显增加,其中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与林草梯田有效覆盖率之间呈正向的指数函数关系。在相同下垫面下,黄土丘陵第1—3副区的降雨阈值差别很小;或因植被主要分布在梁茆,或因河道产沙占比较大,因此,砒砂岩区、黄土残塬区和黄土丘陵第5副区更易产沙,其降雨阈值明显小于第1—3副区。本成果不仅为诠释林草梯田减沙的机制提供了科学支撑,而且也可为黄河水沙情势的评价和入黄沙量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忠 《人民黄河》2001,23(1):24-26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可以用“三低”(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来概括,人工林具有矮化,纤细,低产,烯疏4个特征,自然条件,适地适树、苗木质量、造林技术、抚育管护等5个方面的问题是造成“三低”的主要原因,适地适树适法是现阶段防治中造林“三低”的主要技术途径,其核心是“林水平衡”合理布局,适地适树,重视经济树种、抗旱造林以及加强病、虫、鼠、免、牛、羊、危害防治,是搞好区内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锦屏一级高拱坝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为目前世界最高拱坝,是我国总体设计和施工难度最大的高拱坝工程,其施工中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高边坡施工、高拱坝混凝土骨料选择与供应、高拱坝混凝土高强度快速施工与温度控制、复杂地基处理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保证了大坝的顺利建成,推动了我国高拱坝建设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水资源承载力核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黄土高原的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根据黄土高原62个气象站1980—2008年气象数据,运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通过构建适合黄土高原植被蒸散量与需水量的模型,研究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需水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估算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植被理论覆盖率,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域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可参考的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主要植被类型全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刺槐林450~800 mm,油松林500~900 mm,紫花苜蓿300~600mm,苹果400~700 mm。在有效的自然降水条件下,黄土高原各研究站点的林草植被理论覆盖率分别为:阔叶14%~65%,针叶13%~60%,草地7%~51%,经济林16%~64%。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掌握施工期和蓄水期大坝安全性态,指导施工和蓄水进程并反馈设计,需要在施工阶段进行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实施。本文从施工期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在深入分析施工期系统建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并结合工程案例,论述了施工期自动化监测的效果和意义,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动态仿真模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仿真模拟是应用计算机对施工条件和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与分析。所介绍的仿真模拟系统是面向过程,按照事件的进程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行动态仿真,对施工机械设备配置、施工参数和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优化,为施工组织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区沟道小流域土壤有效储水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区特别是沟道复杂的地形为沟道小流域土壤有效储水量计算带来了困难。基于黄土丘陵区园则沟小流域2010—2012年土壤水分监测数据,采用时间稳定性分析和观测算子结合的升尺度方法,通过坡面单个监测点土壤有效储水量估算小流域不同尺度(坡面、沟道及小流域)土壤有效储水量。其中2010和2011年数据用于时间稳定性分析、观测算子构建以及坡面、沟道和小流域土壤有效储水量估算,2012年数据用于对其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坡面时间稳定点(单个点)土壤有效储水量不仅能够较为精确地估算坡面土壤有效储水量,也能通过构建观测算子较为精确地将其转换为沟道和小流域土壤有效储水量。验证结果表明,时间稳定点以及观测算子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