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煤》2017,(5):48-49
余吾井田于2006年开始施工地面煤层气排采工程,试验实施较为有效的为采前瓦斯预抽放系统(37口井)3号煤层压裂排采工程,通过该工程有效降低了试验区域煤层瓦斯含量,有利于后期井下采煤时快速掘进及快速回采,对潞安矿区相关矿井地面瓦斯超前抽放和煤层气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天才  王保玉  田永东 《煤炭学报》2014,39(9):1779-1785
晋城矿区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矿区,自投产以来,受制于矿井煤层高瓦斯含量,常规井下抽采难以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晋煤集团通过探索地面抽采技术、井下抽采技术和地面与井下联合抽采技术,形成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立体抽采模式,称为"晋城模式",并在国内推广应用,取得了好的效果。基于晋城矿区实际,提出了煤与煤层气共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煤与煤层气共采研究现状,介绍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煤矿瓦斯治理模式、地面抽采关键技术和井下抽采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努力方向和急需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煤层气储层条件具有"三低一高"的特点,地面井抽采和井下抽采两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是我国煤层气规模化开发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山西晋城、安徽两淮、重庆松藻3个示范矿区井下采煤和采气工程相互关系的研究,得出了煤矿井下规模化抽采煤层气技术模式划分方法和依据为煤层渗透率、煤层赋存条件和煤层开采顺序;煤矿井下采煤与采气工程相互衔接的关键节点为是否消除了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是否实现了煤层瓦斯抽采达标和是否能避免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基于对煤矿井下规模化抽采煤层气技术模式和采煤-采气工程时空衔接关系的研究成果,结合各示范矿区井下煤层气抽采技术的应用现状,构建了3种典型模式对应的技术体系框架;从煤层条件、瓦斯条件和地质条件3个方面建立了典型井下规模化抽采煤层气技术的适应条件。最后,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提出了煤矿井下规模化抽采煤层气存在的技术瓶颈及新设想。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这一技术难题,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利用瓦斯含量测定技术、井下煤层气抽采产能预测技术,以及地面井抽采等多项瓦斯治理技术,结合煤层瓦斯赋存管理平台,提出了突出矿井煤层气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一体化模式,形成了相应的技术体系,诠释了"以采气保采煤,以采煤促采气"的内涵。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寺河矿西井区,显著提高了矿井瓦斯灾害治理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凤林  宋波  邓钧耀 《煤矿安全》2011,42(9):133-136
在系统研究国内外煤矿区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煤层气储存及涌出特征,运用现代油气田开发以及煤矿煤层气开发的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在中石油采气采煤创新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在煤矿废弃矿井/永久采空区采用丛式井钻井技术进行地面间歇式负压抽采,在煤矿采动影响区采用定向长水平钻井技术进行负压抽采煤层裂隙带,实现"一井两用",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同时降低开采成本;在煤矿开采规划区利用远端对接"U"型井,实现规划阶段抽采煤层、采动阶段二次完井抽采裂隙带、在采空区阶段进行间歇式抽采,实现"一井三用",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煤矿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具有煤炭安全开采效率高、清洁利用煤层气资源和减少瓦斯大气排放的多重效应,其煤层气产量多年来占了全国总量的主要比例。“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基于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指导理念,研究了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工程部署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按照受煤炭采动影响与否将煤矿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分为预抽和采动抽采2种类型,在对两种抽采类型的抽采对象、可抽采时间和空间特征研究基础上,分别总结形成了煤层气地面预抽和采动抽采的工程部署方法体系。结合原始条件下煤层气开发模拟技术现状分析,梳理了煤矿区煤层气地面预抽模拟技术体系;在采动抽采技术特点及关键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基于渗透性控制气体运移规律的认识,提出了采动抽采效果预测模拟方法。根据煤矿区地面抽采具有安全效应特征,提出了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即地面抽采前矿井瓦斯灾害治理费用与地面抽采后矿井瓦斯灾害治理费用的差值,并建立了包含预抽和采动抽采的比较全面的地面煤层气抽采工程经济性评价方法。煤矿区地面抽采工程部署及相关技术是预判煤矿区地面煤层气低成本高回报效果、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7.
煤矿区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中国近年来煤矿区煤层气排放、抽采、利用现状及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进展。由于中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板块构造复杂;煤体结构破坏严重,渗透率普遍偏低;储层非均质性强;高煤阶煤和低煤阶煤占主导等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必须走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的道路,且应实行煤层气地面开发与井下抽采相结合的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通过与美国对比,指出中国70%以上煤田不适合地面大规模煤层气开发,而应结合井下采矿工程进度,采取地面井下相结合,地面预采、采动开采和井下抽采多种方式进行开发。最后分析了煤矿区煤层气开发与地面煤层气开发相比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指出在国家激励政策的推动下,随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工程验证推广,煤矿区煤层气产业化进程必将得以加快。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开采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井下抽采”与“地面钻采”是煤层气开采的两种方式。如何将“地面钻采+井下抽采”有机结合,是解决能源矛盾、消除安全隐患的根本问题。在分析两种开采模式差异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事故树+多层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其影响因素分析评判,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矿井的煤层气开采模式。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5,(10):31-34
松藻矿区开采条件复杂,煤与瓦斯突出严重,必须走井下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的道路,为了实现"掘、抽、采"平衡,采取了独特的巷道布置和采煤工艺。通过对全矿区8个矿井的现场调研,总结了松藻矿区复杂条件与煤层气抽采协调的开采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对江南煤矿“先抽后建”以及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的问题,根据对江南煤矿采掘部署以及首采煤层M78煤体结构好、气含量高、渗透性较好的特点,对首采面提出了地面水平井和丛式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效地面预抽瓦斯,而对较晚开采的备用面和准备面采用丛式井地面预抽方式。模拟显示,地面抽采5年后,首采面M78煤层瓦斯有了大幅度降低,最高降低幅度超过50%。在地面预抽后井下采用底板排水巷定向长钻孔抽采技术,实现井上下立体化抽采。该工艺降低了煤矿瓦斯治理投资,提高了煤炭安全生产的效率,同时可充分有效地利用煤层气资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南山煤矿盆底区南翼15#层一分段综放工作面生产实践,总结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瓦斯综合治理办法。特厚煤层通过采前预抽瓦斯及边采边抽瓦斯的方法,达到一次采全高,减少了掘进工程量,提高了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根据煤与瓦斯突出工作面掘进期间瓦斯突出危险性、瓦斯涌出特点及回采瓦斯预抽效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对回采工作面进行块段划分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面瓦斯抽放、浅孔松动爆破、控制回风流瓦斯浓度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有效地防止了回采期间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南山煤矿盆底区南翼15#层一分段综放工作面生产实践,总结了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瓦斯综合治理办法。特厚煤层通过采前预抽瓦斯及边采边抽瓦斯,达到一次采全高,减少了掘进工程量,提高了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层气开发模式与开发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煤层气开发模式与开发技术选择的多样性。就目前应用较广的5种煤层气开发模式(井下瓦斯抽放模式、煤矿区地面预抽开发模式、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模式、地面直井压裂开发模式及多分支水平井开发模式)和3项煤层气开发技术(定向水平井技术,欠平衡技术钻井、完井技术和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各项技术和模式的地质适应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直井压裂技术较适用于高渗、原生结构厚煤层的煤层气开发,多分支水平井技术适用于低渗与特低渗厚煤层的煤层气开发以及煤矿瓦斯预抽,而采气采煤一体化适合于煤层发育比较复杂、地表条件差、垂直钻井和水平钻井很难施工的矿区的煤层气开发。  相似文献   

15.
江世才 《煤炭技术》2008,27(6):101-102
介绍了利用风煤钻施工钻孔,在采场动压作用下煤体产生裂隙释放瓦斯,然后利用抽排设施抽放瓦斯,治理采面局部高瓦斯区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励 《煤炭工程》2012,(5):62-64
 摘要 :高瓦斯矿井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使工作面单产大大提高,煤炭生产更加集中,但是预防和处理瓦斯也成了安全生产的最大的难题之一。老虎台矿在多年的实践中,成功的运用了预抽瓦斯、边采边抽瓦斯和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解决了综放面瓦斯集中涌出的难题,保证综放面连续安全生产,并充分利用了瓦斯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地面垂直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的尝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地面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的可行性,并对地面钻孔的布孔原则、施工工艺进行了尝试,结果表明对低透气性煤层进行采后抽放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大采高液压支架,使工作面采煤机一次截割高度突破了6 m,建立了井上井下立体抽采模式,采用"三进两回"高瓦斯工作面通风方式、大断面煤巷快速掘进与支护工艺,形成了一套6.2 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和工艺,在高瓦斯厚煤层条件下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工作面最高日产量达到了3.5万t,工作面年产超过了700万t,巷道掘进月进尺达到了1 800 m,为我国厚煤层高效开采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煤炭进入深井开采,深井开采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针对淮南望峰岗矿井煤层埋藏深、地压大、瓦斯高等特点,对望峰岗矿井设计在开拓方式、巷道支护、瓦斯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乌兰煤矿保护层开采5767工作面的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研究,针对7号煤层和其下部的8号煤层情况,采用顺层、回风巷大倾角钻孔抽采、地面钻井卸压抽采、采空区埋管抽采和穿层钻孔抽采的立体式瓦斯综合治理方法,并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立体分源瓦斯治理措施,5767工作面回采时瓦斯浓度超限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工作面风量由之前的1 700m3/min降至700 m3/min,回风流中瓦斯体积分数为0.32%~0.60%,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