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羰基铁粉和羰基镍粉为原料,采用金属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工艺制备Fe-50%Ni(质量分数)软磁合金,研究烧结气氛、烧结温度和时间以及热处理制度对其磁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试样的杂质含量、密度、金相和磁性能的分析,发现C、O等间隙杂质原子含量和热处理的冷却方式强烈地影响MIM Fe-50%Ni合金的最大磁导率和矫顽力,而相对密度是影响MIM Fe-50%Ni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初始磁导率的主要因素。试样经1 380℃氢气烧结3 h、650℃保温1 h再油淬,可获得最佳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为1.496 T,矫顽力为4.8 A/m,最大磁导率为75.2 mH/m,初始磁导率为9.18 mH/m。  相似文献   

2.
注射成形Fe-50%Ni软磁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e-50 %Ni合金是一种典型的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的软磁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次实验采用注射成形方法制取Fe-50 %Ni,研究了在注射成形工艺中烧结工艺对最终产品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产品磁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实验表明,烧结温度的提高和烧结时间的延长能够较好改善产品的力学性能;密度是影响产品磁性能的主要因素,杂质(主要指(C、O、N)的含量和晶粒尺寸对剩磁、磁导率和矫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注射成形方法制取的Fe-50 %Ni,其性能要优于采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造的Fe-50 %Ni.  相似文献   

3.
对Fe-50%Ni合金进行50%冷剧烈变形处理,同时变形前后进行适当氢气保护热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软磁测量系统对不同处理方式软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发现,Fe-50%Ni合金软磁性能比较低,经过50%冷剧烈变形的合金磁滞同线圆润,磁性能有所下降,但经氢气保护热处理后可获得粗大的等轴状晶粒,磁滞回线变得修长,表现出优良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4.
FeCuNbSiB-La非晶软磁合金的静态磁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不同稀土加入量的非晶软磁合金的静态磁性能与热处理制度和稀土加入量的关系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稀土加入量较高的合金其相应最佳性能(矫顽力较低)的热处理温度稍高,温度区间要窄。稀土加入量为1at%的非晶软磁合金的初始磁导率可达1.7×104。  相似文献   

5.
以一种新的Fe-Si合金制备工艺为出发点,研究了不同放电等离子体快速烧结工艺(SPS)和Si含量变化对Fe-Si合金材料显微组织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 000℃时制备的Fe-6.5% Si合金(质量分数,下同)的综合磁性能较好,其在50Hz下的铁损为0.549W/kg,最大磁感应强度为0.124 3T,矫顽力245.6 A/m,磁导率0.338mH/m.另外,材料的最大磁感应强度随Si含量的增加显著增长,1 000Hz下,Fe-10.0% Si的最大磁感应强度可达到Fe-6.5% Si合金的5倍左右.  相似文献   

6.
Fe-50%Ni合金是一种典型的高磁导率和低矫顽力的软磁材料。作者采用注射成形方法制取Fe-50%Ni,研究了在注射成形工艺中烧结工艺对最终产品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产品磁性能的一些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能够较好地改善产品的力学性能;密度是影响产品磁性能的主要因素,杂质(主要指C,O,N)的含量和晶粒尺寸对剩磁、磁导率和矫顽力也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注射成形方法制取的Fe-50%Ni,其性能要优于采用传统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Fe-50%Ni。  相似文献   

7.
对Fe-6.5%Si粉末(质量分数)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实验,经压制后得到Fe-6.5%Si磁粉芯,并对磁粉芯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探究热处理工艺对Fe-6.5%Si磁粉芯磁导率和损耗等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粉末热处理可以大幅度消除气雾化制粉过程中合金粉末受高压气体冲击造成的缺陷,并减少粉末中的C、O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粉末的矫顽力先增后减,饱和磁化强度逐渐降低。通过对压制成型磁粉芯进行热处理也能够改善磁粉芯的磁性能,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损耗均维持在600~700 mW·cm-3之间,最低值为625 mW·cm-3。综合分析,用经900℃热处理粉末制成的磁粉芯在800℃进行后续热处理,磁粉芯磁导率、损耗等性能综合较优。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雾化法制得了Fe-6.5%Si-x%Ni(x=0,0.2,0.5,0.8,1.0;质量分数)金属软磁合金粉末,对合金粉末进行绝缘包覆处理后压制成磁粉芯进行磁性能检测,磁粉芯尺寸为27 mm×15 mm×5 mm,压制压力为1 GPa。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软磁交流分析仪对粉末的粒度分布、形貌、相组成和磁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雾化过程中,随着Ni元素添加量的增加,金属液粘度增加,雾化时间变长,粉末颗粒尺寸增大,中位径d50从21.04μm增大到38.62μm;粉末为球形或近球形,部分粉末表面有卫星球;粉末为单相α-Fe相,表明Ni元素以固溶体形式溶入基体晶格,造成晶格畸变,增加了合金粉末的内应力;随着Ni元素含量的升高,矫顽力先升高后降低,添加1.0%Ni时为最优值307.9 A·m-1(0.05 T,100 k Hz),振幅磁导率先降低后升高添加1.0%Ni时为最优值15.7(0.05 T,100 k Hz),且在频率达到80 k Hz时略有升高,磁损耗先升高后降低,在添加1.0%Ni时为最优值4595 m W·cm-3(0.05 T,100 k Hz)。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Fe-17.5TCr-0.5%C及Fe-17.5%Cr-0.5%C-Z%Ni(Z=1-2.4)合金的组织和磁性。在低于A3温度退火后Fe-17.5%Cr.0.5%C合金由铁磁性的α相和M23C6相组成,合金具有高的比磁导率,好的软磁性。另-方面,当合金固溶处理后,导致有低的比磁导率的顺磁性的叮相组成。合金的比磁导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这是由于γ相转变成磁性的α′相。在Fe-17.5Cr-0.5C合金中添加Ni降低了转变温度Ms,使顺磁性的γ相稳定化。退火Fe-17.5%Cr-0.5C%-Z%Ni合金也会导致形成铁磁性α相和M23C6相,具有软磁性,但这种软磁性稍低于Fe-17.5Cr-0.5C合金,主要是因为Fe—17.5Cr-0.5C—ZNi合金的晶粒尺寸较小。业已发现Fe-17.5Cr-0.5C—ZNi合金的软磁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金的残余应力。对该合金进行适合退火后,其软磁性能优于商业用Fe-18%Cr-8%Ni合金。  相似文献   

10.
将α+β两相区变形的Ti60合金锻件分别在950、995、1015℃进行固溶处理,研究了固溶温度和冷却方式对Ti60合金微观组织及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60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持久性能受固溶温度和冷却方式的双重影响。950℃固溶处理,冷却方式对合金组织的影响较小,空冷试样的持久性能略低于油冷试样。995℃和1015℃固溶处理,随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的初生α相含量降低,空冷组织中的初生α相尺寸略大于油冷组织;在实验温度范围内,Ti60合金的持久性能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在相同固溶温度下,空冷试样在600℃、340 MPa下的持久寿命明显高于油冷试样。次生α相的含量和α板条/α集束的尺寸是影响Ti60合金持久寿命的重要因素,合金的持久寿命与二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工程中的磁性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优点,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关注,开发和应用领域也日趋广泛.由此,叙述了国内外目前在工程磁性技术方面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并分别介绍了几种磁性技术在工程中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例,提出了对工程磁性技术今后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分选弱磁性矿磁选机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分选弱磁性矿物的强磁选机和高梯度磁选机的技术进展 ,其优化了结构、提高了场强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铁矿选矿(包括磁铁矿和赤铁矿等)主要磁选设备类型及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磁选设备的发展趋势,并就提高我国磁选装备水平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推动我国磁选设备的发展的措施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磁团聚与弱磁选设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磁团聚是影响磁选产品质量的一个不利因素。针对磁因素,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研究工作者对筒式磁选所作的不同改进以及所研制的新设备,它们或利用磁团聚,或破坏磁团聚,或在复合力场中进行选别。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合回收利用徐州铁矿集团有限公司镇北矿区磁铁矿和赤褐铁矿混合矿资源,采用磁选-强磁选-焙烧磁选工艺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获得铁品位65.46%.回收率93.95%的综合铁精矿品位,精矿产率约提高7%左右,原矿铁品位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大量查阅磁选机和磁系的发展现状资料和总结整理后发现,铁矿石磁选过程中的磁团聚现象仍是阻碍精矿品位提高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其不良影响,本项目对磁选机磁场特性对磁性颗粒的受力和运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计划采用高速旋转的交变磁场,设计一种新型磁系及磁系伸缩调节装置,避免磁性颗粒在磁选过程中磁链的形成和磁性夹杂,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磁铁矿精矿品位。  相似文献   

17.
GdDyFe和GdTbFe合金的磁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学东  张伟  李国栋 《稀土》2002,23(5):60-62
研究了 Gd0 .5Tb0 .5- x Fex 及 Gd0 .5Dy0 .5- y Fey(x=0 .2 ,0 .3,y=0 .2 ,0 .3)系列稀土合金在 2 6 0~ 2 90 K温区范围的磁熵变 ,发现这二种系列合金均具有较大的磁熵变△ SM,适合作为低磁场下 (~ 1.5 T)的室温磁制冷材料。  相似文献   

18.
La0.67Sr0.33Mn0.9Cr0.1O3的巨磁熵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振生 《稀有金属》2004,28(2):322-325
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M-T和M-H曲线,对超大磁阻材料La0.67Sr0.33Mn0.9Cr0.1O3的巨磁熵进行了研究,发现伴随铁磁一顺磁相变有一个大的磁熵变化;在337K左右出现了一个磁熵肩峰,并随磁场的增大而愈加明显。由于磁熵肩峰的出现,磁熵变的峰被拉宽,从而有利于采用ERICSSON循环的磁制冷。这个结果表明La0.67Sr0.33Mn0.9Cr0.1O3可以作为磁制冷技术工作物质。  相似文献   

19.
电磁纯铁磁时效现象与人工时效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磁纯铁的磁时效现象及其机理,并结合太钢无磁时效优质电磁纯铁的质量控制水平和磁时效检验方法,提出了人工时效处理的改进工艺。通过对比试验,论证了改进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退火温度、磁场强度、磁场方向及退火时间等对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对无取向硅钢进行不同条件的退火处理,通过对磁性能数据的正交分析,优选出最佳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和磁场强度是影响试验钢比饱和磁化强度的主要因素,磁场强度与退火时间对剩余磁化强度也有显著的影响。当加热温度在800℃、施加磁场强度为3 T时,调整施加磁场的方向与退火时间可以使无取向硅钢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比剩余磁化强度分别达到260.7 emu/g、18.265 em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