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绿春县西然村哈尼族“连山节”仪式近年来的变迁,体现出风险社会背景下“村寨主义”集体祓除现实不祥的努力,并具有规范社会道德及凝聚村寨力量的重要意义。连山节获周边多个村寨效仿的事实反映了“村寨主义”具有的社会开放性与文化包容性。村民集体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围绕解决现实问题开展创新,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红河学院杨六金教授的学术专著《中南半岛哈尼族文化研究》。这是一部对中南半岛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四国哈尼族村寨田野调查研究的成果。该书的出版,不论对中国哈尼族研究,还是中南半岛哈尼族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该书是一部创新之作。它有如下重要价值和特征:一开启哈尼族海外民族志研究哈尼族是中国西南及东南亚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民族。在中国,对哈尼族的研究可谓成果  相似文献   

3.
咪谷和莫批是哈尼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他们既是自然属性的人,又是神灵的化身;他们曾经是哈尼族社会政治领袖人物,又是宗教祭司。咪谷和莫批作为哈尼人民为人处事的楷模,同时也是村寨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文章在阐述咪谷与莫批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演变的基础上,并阐述咪谷与莫批在哈尼族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他们在哈尼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河县哈尼语地名记录了红河县哈尼族人民生态环境的变迁,红河县哈尼语地名可以如实的反映红河县哈尼族地区的地理、植被、动物、山川河流等情况,它是哈尼族人民生态环境变化的记忆,反映了哈尼人与自然、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包含了丰富的民族生态史信息;哈尼语地名成为哈尼族人民传播本民族生态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了解红河县地方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窗口,集中体现了哈尼人的思想和情感。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在对村寨的命名和村寨的理性选择上,充分显示了哈尼人民的勤劳智慧,同时通过这些地名也能反映出哈尼族先民们的生态观。文章主要是针对红河县的哈尼语生态地名进行尝试性探索,分析了哈尼语生态地名命名的特点,以挖掘出红河县哈尼语地名中所蕴藏的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鼓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关联着哈尼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宗教观念、社会生活、情感世界,哈尼族鼓舞多用铓、鼓来作为辅助乐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铓、鼓从最初用于威慑猛兽以防身自卫、邀约猎手,逐渐演变为祭祀仪式辅助器具、婚嫁丧葬辅助器具、欢庆仪式辅助器具等。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鼓舞体现着由哈尼族人民所散发的生命意蕴。概括而言,这种生命意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哈尼族的魂灵观;二、哈尼族的生殖崇拜;三、哈尼族旺盛的生命力;四、哈尼族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莫批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传统观念认为,"莫批"是哈尼族社会结构中处于第二层次的人物,是一个天资聪明、记忆力极强、能说善辩、熟悉本民族传统知识及社会历史的人构成的群体。其职能是主持各种自然祭祀活动,为民众精神上排忧解难,某种意义上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他们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播者,也是哈尼族宗教信仰活动中的祭司。所谓"莫批文化"是哈尼族在信仰过程中,"莫批"与社会上不同的人群,围绕环境中的植物、动物、自然实体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而形成的种种文化事象,即"莫批"在保护人群健康和人丁兴旺的同时,持续利用和保护本区域内各种资源的传统知识。"莫批"的行为起到了保护这些动植物的特殊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文章提出重视传统的"莫批文化",建立人与自然一体化、共生共荣的理念,重建哈尼族山乡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度共构的理想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了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的测量问卷。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文化认同是多侧面的,包含4个维度,该研究所构建的文化认同理论体系比较合理。《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构想效度,可以作为评定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状况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哈尼族先民处于以村寨为单位但互不统属的"启波然"村寨自治或部族自治原生态时期。元时,和蛮部族在元初演变为万户侯地方军政机构。1274年,赛典赤主政云南后废除了万户府、千户府、百户所制度。在设置郡县的基础上,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土官制度;各地哈尼部族和万户也被纳入统一的行政建置。之后,各地哈尼族村寨处于一种土官制度下的"启波然"变种形态中,并且与元代地方行政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高度吻合。土官制度将滇南哈尼族地区纳入了统一的行政建置,并为其后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提供了遵循,成为滇南地区独具特色的行政制度,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行政制度史。  相似文献   

9.
艺术人类学是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的方法论。文章企图以铓鼓舞为切入点,运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研究,将这门哈尼族民间艺术置于其存在和发生的人文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下,企图构建哈尼族文化的一种场域,窥探哈尼族铓鼓舞背后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1.哈尼族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十二个灵魂护身,死后躯体与灵魂分离,正常死亡者阴灵归入本家族神系中,举行丧礼仪式过程就是阴灵转化为祖先神的过程;2.哈尼族庞杂的祖先崇拜对象层序以及崇拜群体对父子连名制形成的父系血亲家族集团和祖先崇拜集团"启波然"最高辈者的频繁敬献活动,都与血亲家族观念相联;3.十分注重"启波然"成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哈尼族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间的认同感、社会文化的整合功能和互助协作等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透视着哈尼族的世界观、体现着哈尼族时自然的敬畏、彰显着哈尼族的民族性格和展示出哈尼族的审美情趣等内涵.曾在历史上发挥着陶冶民众情操、加强民族团结、强化道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今天仍然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本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陇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缅甸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有广泛而深刻的交往,且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中缅在"五通"方面都取得很重要的成果,尤其是在民心相通这一方面。跨境民族间的宗教信仰、仪式活动等都能极大地促进中缅民心相通,在陇川就有这样一个仪式活动——送饼仪式在促进"五通",尤其是民心相通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送饼仪式是陇川傣族特有的专属性仪式,是陇川傣族重要的民间仪式活动。通过分析发现,送饼仪式在当地傣族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送饼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送饼仪式以独特的方式将当地傣族各村寨以及缅甸傣族村寨联系在一起,维系着当地的人际关系,对地域社会有着重要的构建作用,对当地傣族起到很强的教育作用,增强了当地傣族的族群认同感,对傣族文化的传承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涧盖瓦洒彝族村寨的"哑巴会",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其节日的称谓、仪式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甚至衍伸出"新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变迁,不仅是文化持有者自觉的行为,还是文化持有者与他者文化调试与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作者实地考察并纵观越南彝族"倮倮人"传统丧葬的续气装殓设灵堂、开丧祭奠、出殡下葬等仪式文化和特点,认为越南彝族传统丧葬仪式不仅反映出祖先崇拜理念为核心的文化象征意义,同时还具有生者情感安慰与精神寄托、生者争荣显贵、重构家族关系、整合村寨资源、稳固姻亲关系与增强族群认同,以及教化后代子孙等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支格阿鲁是古代彝族的神话英雄人物,被西南地区的彝族认为是远古祖先,受到崇拜.彝语南部方言区流传的笃杰阿龙(也称阿龙)传说,就是支格阿鲁传说.相比之下,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已经从文学、信仰观念层面发展到了仪式实践阶段,这是支格阿鲁崇拜文化中的较高级阶段.支格阿鲁是祖先神、生育神和村寨保护神.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形成了两项村寨集体性的信仰民俗仪式:“咪嘎哈”仪式和“德培哈”仪式.“咪嘎哈”仪式一年一度举行,“德培哈”仪式十二年一度举行.目前,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文化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传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哈尼族传统医药文化是哈尼族优秀文化“梯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哈尼族“梯田文化”最具产业化发展前景的要素。论文根据哈尼族传统医药的特色、现状及红河州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对红河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切合实际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哈尼族支系分布最多的地区,其中卡多支系人口最多。生育、婚礼、丧葬是卡多人人生礼仪中重要的仪式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卡多人对待人生礼仪已经形成了丰富而复杂的系统,在这些特殊的仪式中充分彰显着他的文化特征。本文对卡多丧葬仪式中音乐的考察研究是将音乐置于仪式情境中,结合当地人文背景、风俗习惯将其音乐作为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哈尼族将生育双胞胎视为不祥,并形成了一系列与双胞胎相关的神话、观念和行为禁忌为主要内容的双胞文化。文章以墨江双胞井为研究个案,通过描述位于"后台"的河西水井被构建为"前台"双胞文化标志性实体"双胞井"的过程,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哈尼族双胞文化的舞台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乡村文化风景的涵义与组成。以苗族村寨季刀上寨为样本,通过对当地乡村文化风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在农业、民居、公共建筑、婚俗、宗族制度、宗教信仰、祭祀、仪式等方面的特征,揭示乡村文化风景的内涵,为合理开发贵州乡村文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哈尼族舞蹈提供了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神秘的宗教祭祀活动异彩纷呈,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构成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征,特别是由于不断迁徙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舞蹈文化特征。它含盖了哈尼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也为我们探索哈尼族舞蹈历史与动律风格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物象依据。研究哈尼族舞蹈对我们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哈尼族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