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心电图诊断为顽固性心绞痛的病人28例,让病人取侧卧膝胸位,行硬膜外穿刺,穿刺间隙选择胸4-5,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置管长度为3,5cm,接4ml/h微量注射泵,持续硬膜外腔注入0.5%利多卡因,根据病情持续1~2周,根据心绞痛减轻或缓解的情况调整或停止扩冠类药物。结果本组病例均在硬膜外阻滞后15—30分钟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与阻滞前比较,血压和脉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慢;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S—T段有显著的改善;血氧饱和度有显著的升高。2周后随访,病人体力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可快速有效地缓解心肌缺血性疼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可用于顽固性心绞痛的止痛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我们应用胸段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64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AP标准,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54~73(平均62.5)岁,病程2个月~3a。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脊柱畸形、出血倾向、严重心律失常及重症高血压等。随机分为观察组(PCEA组)和对照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顽固性心绞痛(RAP)的治疗效果,监测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方法61例RAP患者接受TEA治疗,停用硝酸甘油.观察疗效、血流动力学和心电图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EA前及TEA后第14天ET-1水平.结果TEA治疗后心绞痛缓解率100%,TEA后30分钟、24小时、第7天和第14天血压、心率虽较TEA前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ST段压低导联数和ST压低值显著减少(P<0.05);TEA后第14天ET-1浓度较TEA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TEA治疗对PAP患者疗效满意并改善心肌供血,可能与ET-1浓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较新的方法。我院1998年3月至6月应用此法治疗8例患者获得成功。治疗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非常重要,优质的护理配合是新技术得以顺利开展、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上胸段 (T3 -4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 (PCEA)治疗冠心病 ,疗效显著。 1998年 5月我们对 6例顽固心绞痛患者采用PCEA治疗 ,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患者男 ,48岁。因持续胸闷、胸痛1d ,在外地治疗效果不佳于 1998年 8月 8日入院。查体 :T 37℃ ,P 80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5 /10kPa,神志清 ,急性痛苦面容 ,自述持续性胸闷、胸痛 ,并向左肩背部放射。EKG示窦性心律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后扩张冠状动脉 ,抗心律失常 ,抗凝 ,镇静止痛。反复静脉推注吗啡及肌肉注射杜冷丁镇痛 ,总量分别…  相似文献   

6.
胸段硬膜外阻滞(TEA)镇痛对冠心病人围术期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已有很多报道,并且证实TEA可通过可逆的阻滞心交感神经而有效治疗心绞痛.本研究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和恩丹西酮复合液用于病人胸段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亦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胸部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其临床大都表现为心绞痛,即在心肌需氧与供氧失衡时,由于心肌代谢异常产生的腺苷、乳酸等致痛物质导致了心脏痛觉,并投射到与之相同的脊神经分布的皮肤区域,表现为胸痛,并放射至左肩背部及手指内  相似文献   

8.
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岳修勤  骆亚平 《临床荟萃》1999,14(8):353-354
急性心肌梗塞(AMI)引起的缺血性胸痛,一般用哌替啶、吗啡来解除疼痛,上述药物有的不仅对心肌梗塞没有治疗作用,还可引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又极易形成药物依赖性。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阻滞胸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缺血性胸痛。本文应用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心肌梗塞,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30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已确诊为心肌梗塞,但不伴有休克及心力衰竭者,发病不超过24小时。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2.6)岁。下壁心肌梗塞8例,侧壁梗塞9例,前壁梗塞13例。  相似文献   

9.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心绞痛病人围手术期的心脏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重要症状,多数由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心脏代偿及贮备能力差,这样的病人如果再接受开胸、开腹等创伤大、时间长的手术和麻醉,无疑有相当大的危险,而且术后合并症多。为了治疗心绞痛,扩大手术适应症,我们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应用罗哌卡因和吗啡,采用胸段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方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观察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2例UAP病人,随机分成两组;I组胸3-4穿刺置管,采用负荷剂量(0.25%罗哌卡因与吗啡1mg混合液5ml) 持续剂量(0.075%罗哌卡因与0.00%吗啡混合液;1-4ml/h) PCA(2-3ml/次,锁定时间为30min)行PCEA治疗;Ⅱ组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根据病情需要,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观察心绞痛症状治疗前后效果及心电图恢复率,记录硝酸甘油、吗啡、罗派卡因用量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心绞痛症状治疗前后效果及心电图恢复率Ⅰ组均较Ⅱ组有显著改善(P<0.01),硝酸甘油用量Ⅰ组显著小于Ⅱ组(P<0.01),血压、心率无明显改变,未发生其它副作用。结论:罗哌卡因、吗啡PCEA治疗UAP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刘红梅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4):1594-1594
持续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种严重的类型,往往引起严重缺氧和全身血管痉挛,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损伤、出现心率失常,甚至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我们对一些普通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哮喘患者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收到良好效果。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采用上胸段硬膜外腔交感神经阻滞(thoracicepiduralsympatheticblock,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改善情况予以分析。方法用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00例,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经TESB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心腔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结论采用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好,且能缩小心腔、逆转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14.
于军会  许明华  孟凡霞  吴兆玉 《临床荟萃》2003,18(21):1232-1233
常规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称顽固性心绞痛(RAP) ,这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重 ,病情变化快 ,不及时正确处理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我们采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A)联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RAP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均为我院心绞痛住院患者 ,共 2 2例 ,其中男15例 ,女 7例 ;年龄 5 2~ 70岁 ,平均 (6 2± 9)岁。1.2 诊断标准 符合 1978年WHO有关UAP的诊断标准 ,并同时具备下列 4条 :①近 2天每天心绞痛至少发作一次 ;②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相邻两个导联ST段缺血型下移≥0 .1mV或 2 …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及顽固性心绞痛13例临床观察郑秀芬,宋克宁硬膜外阻滞是采用外科硬膜外麻醉原理,以小剂量的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节,经13例临床观察起到止疼、扩冠、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无副作用及成瘾性,方法简单,效果良好。现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采用上胸段硬膜外腔交感神经阻滞(thoracic epidural sympathetic block,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改善情况予以分析。方法 用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00例,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TESB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心腔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结论采用TES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效果好,且能缩小心腔、逆转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17.
18.
19.
岳修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50-851,866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即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和对照组(28例)即常规内科治疗组。观察组患者选择T3-4或T4-5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接4ml/h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0.5%利多卡因,根据病情缓解情况持续1-2周。于阻滞前及阻滞后1h、12h、24h、72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Ⅰ(cTn Ⅰ),并于1周后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于胸段硬膜外阻滞15min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视觉模拟计分(VAS)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减慢;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组明显优于阻滞前及同时段对照组值;阻滞后观察组cTn Ⅰ与阻滞前比较无明显的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值(P<0.05)。1周后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记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65岁,右上臂灼痛15日。2002年6月11日在全麻下行冠脉搭桥术,于全麻下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静脉导管,术后采用PCIA止痛,止痛液的配方为0.0006%芬太尼、0.3%曲马多、0.5%氟哌利多100ml,持续输入为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分钟。术后3日拔除锁骨下静脉导管,PCIA也于术后第3天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