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286例妊娠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入组孕妇均进行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测,分析生殖道微生物感染状况,并观察妊娠晚期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入组286例妊娠晚期妇女,52例(18.18%)出现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2.10%(6/286)为滴虫感染,11.89%(34/286)为解脲支原体感染,1.40%(4/286)为沙眼衣原体感染,6.64%(19/286)为假丝酵母菌感染,共11例合并有2种或2种以上微生物感染,占3.85%;此外,妊娠晚期生殖道存在微生物感染者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微生物感染者(P均<0.05);多重微生物感染者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一微生物感染者(P<0.05);治愈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以解脲支原体、假丝酵母菌较为常见,且妊娠晚期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会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多重微生物感染会增加妊娠妇女的早产发生率,临床上可据此为妊娠期妇女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对确保母婴良好结局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总胆汁酸水平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为改善母婴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我院接受救治的140例ICP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将其分为轻度组(129例)与重度组(11例)。选择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产妇1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剖宫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污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剖宫产,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妊娠期ICP是导致不良母婴结局的一项重要原因,TBA可作为早期诊断ICP和预测ICP不良妊娠结局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一科入院治疗的胎膜早破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宫内胎儿窘迫及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胎膜早破产妇宫内感染,改善新生儿结局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HBV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232例慢性HBV感染孕妇。按照孕期是否存在ICP,分为单纯HBV感染组(n=100)和HBV+ICP组(n=132);根据ICP严重程度将HBV+ICP组进一步分为HBV+轻度ICP组(n=86)和HBV+重度ICP组(n=46)。比较各组妊娠期母体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如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PPH)发生率情况;以及分别比较各组胎儿/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如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羊水Ⅲ度污染(AF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小于胎龄儿(SGA)、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肺炎以及HBV母婴传播(MTCT)发生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HBV+ICP组孕妇在孕晚期母体并发症方面,早产、PPH发生率较单纯HBV感染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糖代谢异常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行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初次孕产妇1 056例,根据葡萄糖筛查试验(GCT)结果将孕妇分为血糖正常组624例,GCT异常组326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106例。观察三组在妊娠期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GDM组、GCT异常组VV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三组VVC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T异常组、GDM组的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剖宫产率、足月低体重儿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且GDM组又高于GCT异常组(P0.01)。结论妊娠期孕妇糖代谢异常会增加VVC发生的风险,增加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止妊娠时机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与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79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终止妊娠时机不同分为早期组67例(终止妊娠时间33~36+6周)、中期组53例(终止妊娠时间37~39+6周)、晚期组59例(终止妊娠时间40~41+6周)。3组孕妇均给予定期门诊产前检查及常规护理,并给予胰岛素治疗、运动干预及饮食干预。比较3组孕妇及胎儿的并发生症发生率(孕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高征及胎儿窒息、巨大儿、低血糖、死亡)。结果 3组孕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高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和晚期组孕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高征发生率均低于早期组(P0.05);中期组孕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高征发生率均低于晚期组(P0.05)。3组胎儿窒息、巨大儿、低血糖、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和晚期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P0.05);中期组胎儿窒息、巨大儿、低血糖、死亡发生率均低于晚期组(P0.05)。结论选择37~39+6周终止妊娠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娟 《山东医药》2011,51(38):75-75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比较100例羊水过少胎膜早破产妇和100例羊水正常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组胎儿宫内窘迫34例、羊水污染37例,对照组分别为10、13例,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和羊水污染发生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82例行剖宫产、1例行阴道助产、17例正常分娩,对照组分别为46、2、51例,两组剖宫产率相比,P〈0.01。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3.4±0.9)k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9.7±1.2)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9.9±0.9)分;对照组分别为(3.3±0.6)kg、(9.4±0.9)分、(9.7±0.7)分,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羊水过少对胎膜早破产妇剖宫产率有影响,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探讨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防治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孕妇分娩危险,促进产母婴安全与优生优育.方法选取2014-10/2015-10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患者80例.以随机实验参照原则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组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孕妇经过护理干预后其在妊娠期早产、剖宫产、羊水过多、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妊娠结局病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患者,采取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模式,可以降低妊娠结局病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HBV感染患者60例,分为肝功能正常组38例和异常组22组,并选择同期住院妊娠期糖尿病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肝功能正常组与对照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高症发病率间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异常组与对照组早产、宫内窘迫、低体质量新生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功能正常组与对照组HBV-DNA阳性发生率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HBV感染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且在肝功能异常情况下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0):2303-2307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因素、妊娠结局及其对所分娩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分娩及产后随诊的317例慢性HBV感染的孕妇。根据是否合并GDM分为慢性HBV感染合并GDM组及慢性HBV感染对照组。记录入组孕妇的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定量、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时情况。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法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慢性HBV感染的母亲出现GDM的危险因素。结果 317例母亲中慢性HBV感染合并GDM共64例,占整体人数20.19%,对照组为253例,占整体人数79.81%。慢性HBV感染合GDM组的孕妇在年龄(Z=-2.652)、基线ALT (Z=-4.393)、基线AST(Z=-2.457)及HBV DNA定量方面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定量~([OR(95%CI)=23.40(7.10~77.14),P 0.001])及高龄~([OR(95%CI)=1.10(1.02~1.17),P=0.01])是慢性HBV感染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HBV感染合并GDM的孕妇在分娩时更容易出现胎膜早破(χ~2=4.514,P=0.034);所分娩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早产(χ~2=9.293,P=0.002)及胎儿宫内窘迫(P=0.018)。结论 HBV DNA定量及高龄是慢性HBV感染母亲发生GDM的危险因素。慢性HBV感染的孕妇合并GDM增加了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及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