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以自己在当时荒凉的瓦尔登湖畔26个月的独居经历勾勒出了一道自然与心灵对话的风景,也渗透着人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深层含义.从自然与生活两方面入手,阐释作家如何从物质的外部世界转移到灵魂的内部世界当中召唤自我的生命启迪.  相似文献   

2.
"诗意地栖居"是人类永久的梦想,也是根植于现实的追求。西方"诗意"的历史内涵在天地神人四重体结构之中,神性是本真生存的尺度;中国"诗意"的历史内蕴则体现在天地人和仁、道、佛的四重体结构之中。"诗意"的传统内涵在现代社会发生了转化,传统的超越尺度被"物"所取代,生存陷入非本真状态。在娱乐审美泛化的现时代,将诗意与审美进行区分,并致力于现代诗意的重建,是迫切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最富有诗意的女子。生活里,她以诗书为伴,写作为乐,诗词充盈了她的生活,她的生活满是诗情画意。爱情里,她追求心灵的契合、灵魂的相依,她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感动了无数人。她爱得纯洁无暇而又真挚感人,她是大观园里不可多得的女子,她的存在无疑为大观园增添了不少光辉。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最富有诗意的女子。生活里,她以诗书为伴,写作为乐,诗词充盈了她的生活,她的生活满是诗情画意。爱情里,她追求心灵的契合、灵魂的相依,她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感动了无数人。她爱得纯洁无暇而又真挚感人,她是大观园里不可多得的女子,她的存在无疑为大观园增添了不少光辉。  相似文献   

5.
去人性化、表演化与平庸化已经成为了当下建筑的典型特征,这也是现代性视域中建筑的必然表现。它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建筑的家园性的丧失。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建筑伦理思想实现了对现代性建筑的本体论反思,他从天、地、神、人这四重整体的宇宙情境出发,为当下建筑的家园性重建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旨向,也为我国新时代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同为隐士的陶渊明与陆龟蒙身上众多的相同之处:身处乱世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与邪恶势力不合作的态度,退居田园的诗意生活,对大自然的挚爱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审美细化.勾勒了二位诗人对人生诗性的追求,描摹了封建文人在人格追求道路上努力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中,2008年11月8日至10日,“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美国《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杂志、江汉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诗意栖居”这一生态诗学命题入手,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美国现代经典小说《蜜蜂的秘密生活》。主要分析了作品的以下几方面:过度工业化和科技竞赛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灾难;诗意栖居是人类重返精神绿洲的希望寄托;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以及作者对实现“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这一美好理想的呼吁。  相似文献   

9.
在《筑.居.思》中,海德格尔将建筑的本质理解为栖居,而栖居就是"终有一死者"与"天"、"地"、"神"的统一,建筑就是保护这种统一,让"天地人神四方"保存在其本质之中。海德格尔指出了建筑技艺的手段异化乃至人存在的"无根"状况,这一异化嵌在对"存在的意义"的遗忘史之中。然而,海氏建筑之思的起点与主题是"终有一死者之诗意栖居",这就意味着,作为起点的"终有一死者"锁闭了开放的交往向度。甚至,其"诗意栖居"与和"他人"的共在是相互冲突的。如果说,筑造标志着人存在的方式,那么,如果它在指向诗意栖居的同时,遗忘了建筑活动发生于其中的城市—历史背景,这作为"大地"的历史背景就在对意义的追寻中被遗忘,从而,对建筑意义的追求依然从根底上就断裂了。  相似文献   

10.
《夜色温柔》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其从与小说主人公关系密切的两位重要女性人物着手分析,通过对两位女性由原来的纯洁、明净走向沉沦的过程及原因的探索,指出所谓的美国梦不仅是美国社会的沉沦,其实也是女性诗意栖居的幻灭。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翻译是很有难度的,《瓦尔登湖》是一部文字优美的散文,国内很多翻译名家都对其进行过翻译,译者的风格不同,其译本自然不同。本文旨在对高健先生和潘庆舲先生的《瓦尔登湖》译本片段的明显差异点进行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12.
美国19世纪著名的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其蕴含的重要生态思想:人类是自然界和其他生物平等的一员;克制人类的欲望,回归简朴的生活;反对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在地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危机威胁地球生物圈生存的今天,重读这部作品,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蕴对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诗意地栖居"问题,介绍了文学与哲学视野下对"诗意性"的探讨。认为中国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阐述侧重感性方面的生命体验,西方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阐述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诗意性的存在"是存在者存在的一种可能,"有用性的存在"也是存在者存在的一种可能。人的大地性存在应与人的世界性存在共存。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诗歌的某一顷刻写道: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后来它一度成为美学领域的流行话语而被无数次地重复。这至少寄寓了三重的象征意义:一是这句话昭示出深刻的美学真理——人对于世界的本能性和必然性的依恋,因为“大地”隐喻着人的生命存在的还乡性和回归母体的深厚情感;其二是,人永远是自然中的一个可能性结构,他在山水之中充分展示自我生命活动中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梭罗的《瓦尔登湖》因其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而著名,书中众多的文化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徐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接受,适时择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恰当地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6.
17.
张恨水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通俗小说大家之一,其社会言情小说不仅广泛地反映人性和社会,还尤其对情调的重视而具有鲜明的诗意特征。具体表现在诗词歌赋的穿插、借助环境描写对意境的营造、对美的形容与美之毁灭的忧伤和彼岸之思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通俗小说大家之一,其社会言情小说不仅广泛地反映人性和社会,还尤其对情调的重视而具有鲜明的诗意特征。具体表现在诗词歌赋的穿插、借助环境描写对意境的营造、对美的形容与美之毁灭的忧伤和彼岸之思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以《瓦尔登湖》徐迟译本和戴欢译本的个性化翻译和误译或漏译为切入点,进行深层挖掘,探究徐迟和戴欢在翻译《瓦尔登湖》时体现出的创造性叛逆以及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译者创造性叛逆和翻译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从当前由城市化所带来的严重环境危机入手,总结了人类建设活动对环境的种种破坏。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角度,通过对工业革命后关于建筑、规划正反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人类生存与发展出发,主张以景观建筑学的观点从事营造,处理好建筑与自然、建筑与建筑及建筑与城市以及城市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理论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