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第三期上赵宇同志《谈谈根艺品的上蜡》一文认为,就某些作品而言,上蜡比涂清漆效果更好。这确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用蜡锅上蜡,笔者认为不如改用酒精灯或电烙铁上蜡效果更好。蜡锅大了,用蜡多,成本昂贵,蜡锅小了,伸缩幅度大的根艺品又放不进去,只好分次浸锅上蜡,甚  相似文献   

2.
根的造型艺术作品(下简称根艺品)与根雕作品虽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有着部分的相同之处和都是由根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的。但是在制作时选用根材和型态制作上有严格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艺品的选用根材,受着根的原型风貌的限制,决不是所有的根都能制作成根艺品。作者只能  相似文献   

3.
就根艺品而言,某些作品上蜡比涂清漆效果要好。这一点,赵宇同志在88年第三期上介绍了用蜡锅上蜡。88年第十期上,王炘同志又提出用酒精灯或烙铁上蜡效果更好。笔者认为,若改用电吹风或焊塑枪上蜡,效果更佳。用蜡锅上蜡,需要的蜡多,成  相似文献   

4.
到下一个世纪,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林艺品将在中国大地上崛起,这是笔者考察94年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后得出的一个最新结论。林艺品是笔者新近在中国林业报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所谓林艺品是指用林木植株和器官桩、根、干、枝、叶、花、果、种子为原材料加工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它们自成体系。据调查归纳,全国林艺品至少包括9大类30多个品种。它们包括:①树体造型艺术类:植物造景艺术、桩景艺术;②根艺类:根雕艺术、根塑艺术(如以刘春为代表的根艺流派——根塑派)、浪木艺术;③干茎造型艺术类:树雕造型艺术、树瘤造型艺术、木辟雕艺术、竹雕造型艺术、竹编造型艺术、柳编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5.
制作根艺品,不仅注重形似,而且要注重神似。一件人物或动物根艺品的神似,主要表现在面部,特别是眼睛上。然而此类根艺品天然生成的眼睛虽然有,但不多,而有不少作品有面无眼,使人看了,缺乏一种“活”的感觉。因此,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人为地“画”上眼睛,是增强作品神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种有趣的现象出现在根艺品欣赏中:大凡受青睐者常是组合物。我国较早的根艺品“孟襄王骑驴踏雪”和“王右军唤鹅”即属此类。当代发表于刊物的优秀作品,也以  相似文献   

7.
在根艺品创作中,常常遇到根料物象短、缺的情况。这是作者比较头痛的问题之一。几年来在创作实践中,摸索了一些解决短缺问题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同道者们参考。一、宁缺勿接:这种情况往往是根的物象存在一点缺陷,但就其整体来说,不影响物象概貌的完整性。根艺品要求是粗线条,而不是细线条,为保持物象的自然美,宁缺勿接。  相似文献   

8.
根艺品与其他艺术品有许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在于它保持了树根的“根味”。根艺品的“根味”,是指具备树根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从树种及其木质、纹理、皮色和枝节等方面反映出来。一件根艺品经过加工制作,若能保持以上特征的全部或一大部分,那就是具有“根味”的上乘佳作了。可是,有些根艺品制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的作品缺乏“根味”,人们看了不知它是根艺还是木雕。笔者于去年十月初,参观《南昌首届根雕盆景展览》,就  相似文献   

9.
随着根艺的快速发展,根艺品分类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根艺品展览时如何设计布置,如何进行评比,还有生产销售、学术交流等环节上,都要求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根据树根艺术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参考了本人过去曾提出的盆景分类新系统,在此提出一个根艺品分类系统,即“类——型——亚型——式——号”五级分类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答:为了使修剪后的花枝伤口不受细菌感染,不引起腐烂,应在剪口涂抹上花卉伤口保护剂。下面介绍几种花卉伤口保护剂的配制方法: 松香清油合剂:松香、清油各一份,先将清油加热至沸,再将松香粉加入搅拌均匀即可。冬天使用应酌情多加清油,夏天应适当多加松香。 接蜡涂剂:松香10份、猪油5份、松节油2.5份、酒精15份。先将松香、猪油加热熔化,待其冷却后再  相似文献   

11.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12.
求新,是创作者艺术生命得以保证的前提,亦是艺术客观向前发展的必然。作为在单体根艺品基础上产生的组合根艺品正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姿态,逐渐为根艺爱好者们所接受。组合是与单体相对而言的,即它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根材,经过艺术构思,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画面。构图的各个局部一经组合,有机的联系随之就产生了。笔者以为,组合根艺品的创作有以下三方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一种美。孙学明的根艺品就其动作、神态、结构、色彩都充满了和谐。请看《百灵鸟》。画面展示给人们的是一只即将展翅奋飞的百灵,是一只正在向前挪动的百灵,是一只正在抬头远望的百灵。这是一件“静”的根艺品,但鸟的神态却  相似文献   

14.
根艺品的命名,既有依形直呼其名的命名,也有意在形外的命名,是否贴切,直接关系到根艺品的艺术价值。由于每个作者的阅历、知识水平、文艺素养的差异,对同一件根艺品的形象、动作、神态的看法及其内涵的理解不同,所命的名也不一样。依形直呼其名,虽有一目了然的  相似文献   

15.
我的眼前兀立着一只单腿劲挺的鹰(见右下图),它昂然回首,傲然睥睨,恰似一身正气的英雄面对人世。随着这件根艺品的创作结束,我也想到根艺创作与欣赏的视点问题。这一问题大致涉及三方面,即:第一视点——真似;第二视点——神似;第三视点——近似。真似即一件根艺品必须具有的第一前提。无真似即无根艺。所谓真似,当然指根艺品塑造的对象与自然界中具体对象的高度契合。这种契合,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但相互形态吻合是完全可以的。有经验  相似文献   

16.
艺术贵在神似。根艺品尤贵神似。与木雕、石塑、铜铸相比,根艺品的创作,更受客观条件(根的原始形态)的制约。因此,要想作品成功,须在神似上面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作品的形似。据我的实践经验,不妨采取“突  相似文献   

17.
最近,许多作者来信询问明年本刊的编辑组稿设想。现将1988年2月至6月的编辑选题计划刊出,供各地作者参考。 1988年第2期以介绍迎春、春兰、非洲菊、茶花、珠兰、水仙、金莲花、荷包花、四季桂、梅花、马蹄莲、阔叶十大功劳等初春花卉为主,着重家庭养花实用技术、小经验。第3期拟出版我刊创刊以来的第一本“树根造型艺术特辑”,除保留原有花卉盆景重点栏目外,将以较大篇幅介绍根艺的制作技艺。主要栏目有:“根艺品的制作”“根艺品佳作评介”(配图片)“关于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理论的探讨”“根艺品种分类及其特点”“根艺与人”(专访)“树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来稿请配照片或插图。于12月1日前寄至编辑部,我们将在中心彩页及内文中向读者介绍优秀根艺作品。明年的第4期将首次创办“花卉盆景的无土栽培技术专栏”。根据育种与栽培、家庭养花、你问我答等主要栏目的特点,向各地读者推广和介绍有关材料的来源和使用方法及其它实用  相似文献   

18.
品评,包括两层含义:品,即欣赏;评,即评价。根艺的品评,就是欣赏并鉴别根艺品之美丑优劣。通过对根艺的品评,既能提高观者的欣赏水平,也能促进作者的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是相辅相承的,不懂得欣赏,就不懂得评价,或说评价就失去了可赖的依据。那么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件根艺品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立意:根艺创作巧借天然,因形赋意,一件作品立意的新陈、深浅、广狭,便成了欣赏和评价的主要因素。从作品的立意,可以体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9.
“意象”根艺品,不是对外界事物一味地摹仿以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完整,而是作者通过寻找树根本身内在的自然美,适当运用种种技术和艺术手段,赋予作品“景外生景,韵味无穷”的美学意境,使作品成为作者审美理想和情趣的载体和媒介。因此,“意象”根艺品具备“意”(意境)、“象”(充满情趣与艺趣形象)两方面的审美特征。以“写意”为主的根艺品,大都  相似文献   

20.
在加工制作根艺品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拼接和谐、浑然一体;粘接无痕,天衣无缝”呢? 一、选料:选择与主体木质一样的或颜色近似的材料拼接。最好使用原主体上锯下来的“下脚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