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而它与血氧水平的关系近年来引起临床的关注。一些观察发现血氧浓度降低时心律失常发生增加.反之减少,两有密切的联系.临床各种纠正缺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常为防治心律失常提供良好的血生化基础。车总结了我们监测老年重患血氧水平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个体化施以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与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治疗措施、预后有直接关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存在猝死风险,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痛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掌握急诊护理及观察要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10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予医师并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选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选取时间控制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实验组以循证护理法,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法开展研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施以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5.
孟根胡 《中国保健》2008,16(14):675-675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者的水平,还取决于专科护理的水平.因此,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罗金华 《中国保健》2005,13(24):87-88
目的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血并血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CP1200参数机将探头指套固定在患者指端甲床.测定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结果及早发现低氧血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避免因多次采动脉血对病人造成的痛苦.结论在胸外科手术后采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减少采用动脉血的次数,减少病人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有着一举多得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孙金环 《中国保健》2005,13(14):85-85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治疗效果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科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MAC量表对60例癌症患者进行测查评定.结果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群低(P<0.01),治疗效果与其心理状态呈正相关.结论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身康复效果,提高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临床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其发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的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及原因. 结果分析患儿348例,术后48 h以内有97例出现各型心律失常(27.9%);手术前心胸比值≥0.6、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术后血氧分压≤60 mmHg、酸中毒、低心排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患儿年龄、VSD直径、手术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律失常是室间隔缺损修复手术后的常见早期并发症,心功能差、体外循环和阻断主动脉时间长、术后低心排是术后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要谨记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完善制度和流程,认真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辅以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92例冠心病心衰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分析护理后两组护理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室性心律失常纠正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常规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依从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室性心律失常纠正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冠心病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还能缩短室性心律失常纠正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高唐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率,提高患者护理总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脏电复律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慧 《职业与健康》2004,20(10):192-193
心脏电复律是用电能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使其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又称心脏电除颤.经过多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电复律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我院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与禁忌证的情况下,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46例患者行心脏电复律,针对易出现的并发症,加强了临床观察,并实施及早处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我们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梯队和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就所发现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并与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和无心血管病依据的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作分析.方法:挑选5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并以盲选方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延伸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量表(HAD)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延伸护理可以改善高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吴静 《中国卫生产业》2014,(10):66+68-66,6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0年6月一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60例患者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后,显著改善34例,改善2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实施有效的临床观察、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睡眠指导等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在新生儿临床护理中开展鸟巢式护理所体现出的临床护理内容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就诊于高唐县人民医院的8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临床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开展鸟巢式护理,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住院时间、血氧饱和度、体温变化及...  相似文献   

17.
在医疗护理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性化护理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普及.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治疗环境,是外科抢救与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医院服务质量与护理水平,体现着医院形象,影响着医院声誉.为此,应加强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推广,以此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护理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伴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低氧血症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286例CAD伴鼾症患者进行夜间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sao2)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根据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结果,将患者分为CAD合并低氧血症组A组(140例)及单纯CAD组B组(146例)进行DCG结果对比,并进行Lsao2,年龄(Age)与DCG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均较B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低氧血症可引起多种心律失常,对CAD患者应注意有无SAS,及时纠正低氧血症,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夜间猝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砷中毒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毒性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急性砷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按心律失常与否分为心律失常组和心律正常组进行心律失常类型和尿砷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29例急性砷中毒病例有7例出现心律失常,其中4例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组尿砷水平(中位数为204.74 μmol/L)普遍高于心律正常组(中位数为74.54 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结论 尿砷水平越高,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越高.严重砷中毒病例应提早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以后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1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病人经过临床护理以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7.5%(70/80),护理以后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5%;对照组在护理之前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为86.3%(69/80),护理以后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几率为5%,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几率为40%,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发生心率失常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2%,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合并心律失常采用临床循证护理模式,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