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陡岩质边坡立地条件差,水热容量小,不具备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土壤环境,其生态修复是目前山体生态恢复的一大难题。针对江苏连云港云山风景区马涧通道生态修复的需要,选取3种不同黏合剂进行喷播修复,开展生态修复基质试验研究,分析采用不同黏合剂的生态修复基质的施工及效果等情况,为后续马涧通道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整体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将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对小岩湾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5739.81hm2总生态足迹中,旅游交通足迹所占的比例最大,旅游餐饮足迹次之,旅游购物足迹和旅游休闲足迹可以忽略不计。整个景区的生态赤字为4020.13hm2,合理使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水的存在形式与运动形式都有别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其水量可用于蒸发、调剂补给地表水与地下水,是决定水资源各量动态分配的中枢。这里对九寨沟地区生态水的类型、特性、受控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只有保护好生态水系统,才能实现景区可持续利用。这对九寨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景区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九寨沟7.0级地震诱发大量地质灾害对九寨沟景区景观、生态和基础设施造成了较大破坏,景区公路沿线灾害频繁,公路受损严重,多处中断,其中五花海与熊猫海之间的老虎嘴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受损最为严重。在九寨沟生态极其敏感区进行恢复重建等工程活动中,仅靠地灾评估无法满足工程方案评价的需要,同时须考虑工程活动、地灾和生态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首次结合地灾风险评估,建立了生态敏感区的生态风险评估标准,在对九寨沟老虎嘴路段联合进行地灾评估和生态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该路段道路恢复重建方案进行了评价论证,最终确定道路恢复重建方案。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万军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447-453
喀斯特地区环境独特、生态脆弱,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等领域。近10多年来,喀斯特地区的土地退化乃至石漠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压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连续带,贫困人口集中,人口压力大,经济落后,土地退化严重,人地矛盾异常尖锐,如何开展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中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典型代表,部分地区已经失去了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生态恢复和发展的可能性,因而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针对性的增加外部投入,进行生态重建。对生态重建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是区域人地复杂巨系统结构损害和功能紊乱的集中表现,片面的环境保护和单独的生态治理工程无法解决这个系统问题,区域的生态重建需要采用系统科学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和生态重建研究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基本生态网络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行政、经济、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保障,并在政策方面有所创新,才能激发政府、开发商、业主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对实施生态空间的积极性。本文搜集和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控制线实施等相关案例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上海市实施生态控制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麦嘎生态旅游区是一处以土林,温泉,冰川,草原,野生动物景观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区内景观类型多,品位高,功能齐,融观光,探险,科考于一体,集独特性,唯一性,崇尚性于一身,景区内的核心景观布多藏布万佛壁世所罕见。本文介绍了该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对资源特色作了概要评价。并提出了可持续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什邡县、彭州市、都江堰市、汶川县等地,分布着诸多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集山景、水景、生景、气景和文景的旅游片区。根据景点的开发情况和地质地貌景象特征,可以划分为已开发旅游景区、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区三大类。本文对待开发旅游景区、地学景观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邓晓雅  杨志峰  龙爱华 《冰川冻土》2013,35(6):1600-1609
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已近尾声,众多山区水库及水电开发建设将大规模展开,开展流域生态调度对巩固综合治理已取得的成效,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构建和谐流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流域已确定实施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和近10 a来的生态输水实践,分析了生态调度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系以及流域生态调度关键问题、主要技术路线和基本框架结构,计算了流域生态调度关键控制断面阿拉尔断面生态流量,探索了源流区、干流中上游、干流下游生态调度的目标和措施,提出了源流"集中同步组合"、干流"分段耗水控制"、干流下游"地下水位调控"的生态调度方案,以期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控制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尚海洋  丁杨  宋妮妮 《冰川冻土》2017,39(6):1357-1364
生态工人机制的引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与维护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也为直接参与生态保护和维护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报酬。特别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因环境保护工程(如实施生态补偿退耕/牧还林/草)而造成收入、生计下降的居民来讲,在提高保护意识、参与保护实践的同时,增强了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列举在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相关的10个生态职业岗位,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调查流域住民对生态工人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农户成为生态工人的因素。从调查发现,支持生态工人机制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要收入来源;家门口务工;农闲打零工,贴补家用;不为挣钱,保护我周围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拒绝接受生态工人机制的原因中"家里事情多,忙不过来"的单一原因最多,"工资收入无法保障"、"生态工人工资低"、"技术性太强,培训也做不来"分布较为集中,而"生态环境好坏与我无关"、"生态环境好坏与我无关"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的原因较少,而"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参与"的直接抗拒性回答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生态地质勘查正在成为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遥感技术作为“非接触式”勘查技术,在生态地质勘查中应有一席之地。通过阐述遥感技术在煤炭、天然气水合物、油页岩等资源勘查中的工作程序及勘查实例,认为在西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勘查领域遥感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不同比例尺的遥感煤田地质填图,可快速高效圈定含煤远景区;利用遥感图像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可以快速获取与水合物相关的温度异常信息,圈定热异常分布区,为天然气水合物进一步勘探指明方向;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可直接提取与油页岩相关的成矿异常信息,圈定找矿远景区。在西北生态脆弱区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资源勘查具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松潘黄龙自然保护区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是影响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严重制约了该景区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该地区的生态地质调查,较全面系统的收集了地质灾害的详细资料,查明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对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了预测划分,圈定了地质灾害多发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唐山市南湖景区、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与纽约清泉公园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倡导生态矿业,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21世纪中国矿业的发展,认为大力倡导和发展生态矿业,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矿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生态矿业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生态矿业的基本涵义,阐述了为什么生态矿业势在必行,同时对江苏省实施生态矿业的目标、步骤与政策措施等提出了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士友 《贵州地质》2003,20(2):68-72
该文根据代表性、易获取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原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分析模型,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该体系中各评价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评价指标权值及指标的相对标准值,得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综合指数,据此进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贵州省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最广的黔南地区为例,确定其相对的质量分级标准,以其中的8个县为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取得的结果基本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较大地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较好地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实施计划。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弄清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服务与产出,量化其动态变化及生态容纳量,预测生物资源的补充量,寻求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途径。使集中多种机制于一体并具陆架特色的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力学理论体系和研究队伍进行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9.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热点也是要点问题,开展小尺度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调查,能够更精准地掌握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机理。对贵州威宁县盐仓—炉山一带典型重金属高背景区的耕地土壤和主要农作物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调查,采用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土壤存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Cd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最高;农作物马铃薯和玉米存在Cd超标情况,与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Cd密切相关,今后应更加重视土壤污染监测与修复中重金属污染与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侃侃  王兴中 《地下水》2011,(4):148-149
城市生态建设是目前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城市河流水功能在生态、经济、文化、游憩四方面的作用,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使水环境的这些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以太原市汾河景区水环境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为例,探讨水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开发模式,对城市规划、水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