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本文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萌生、发展与完全定型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它不是某一个人物的独创,而是近代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结果,是群体思想的结晶。“中体西用”思想之所以归于张之洞名下,成为其代称,不是时人误会了梁启超的语意,而是对其不合时宜地重弹“中体西用”老调的讥刺。尽管“中体西用”思想曾经阻碍过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但它在特定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中体西用”思想由于其“中体”而备受争议,但其“西用”确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整体,“中体”和“西用”是密不可分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二者相辅相成,没有“中体”也就很难有“西用”,没有“西用”,“中体”也就没有意义。抛开争议,中体西用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海瑞赞赏陆、王心学,认为万物皆备于心,无需向外求索。在行己与从政的活动中讲求知行合一,在个人品格上向往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宇宙间的大丈夫品格,在政治思想上倾向于孟子的“仁政”学说,在具体的政治行为中主张恤民、利民、爱民,主张减轻对农民的剥削,而其归宿是维护王权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其目的在于忠君。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圣王政治。  相似文献   

4.
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应以1883年中法战争为分界线划分为两个阶段。在中法战争之前“中体西用”思想具有进步性和必要性;在中法战争之后它就由进步性转向了落后性。  相似文献   

5.
张学刚 《世界知识》2008,(21):38-39
种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泰国政治舞台犹如“大集市”,各方都要寻求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决定泰国政争长期难平。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被视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就目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受到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诸多困扰,使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解决新问题巳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日渐活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日本一直重视与东盟的交往,无论在经济或政治上都离不开与东盟的合作。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脱欧返亚”和迈向“政治大国”目标的制定,东盟在日本亚太地区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东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日本“东亚经济圈”的重要发展对象;东盟是日本迈向“政治大国”、抗衡美国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8.
权力与权利是一对孪生兄弟,也永远是政治的核心,更是政治学研究的关键。秦汉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笼罩之下,士人努力在政治场中寻求与君王的“对话”,以话语权来获得支配权。对此,通过士人在王权政治舞台上的表现来尝试对士权与君权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前后的科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前后的科学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之集大成者。鸦片战争之后,政治上内忧外患,地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感到了西方科技的优越性,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需要通过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和具有一定科技知识、技能的工人。封建的旧教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亟需进行变革。正是由于以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科学教育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但是在当时“中体西用”方针约束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治现代化从明治维新开始起步,经过“自由民权运动”,加快了政治现代化的步伐,而1921年-1925年的“大正民主运动”,却是日本政治现代化的又一重要发展阶段。大正民主运动使日本藩阀势力最终退出了政治舞台,产生了普选制度,日本政党政治也初步建立,其在日本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日本政治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七十多年前,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名为“戊戌变法”的政治改良运动。运动的首要目的是要将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改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在这次运动中,严复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主要代表,出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毛主席说:“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信息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信息生成、流动、传播的方式、特征都发生着深刻巨变,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积极借鉴价值。传播学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可能在于这两种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兼容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视为一项以政治价值观为内容的传播活动。从研究主题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以各自视角指向对人的关注。从研究对象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传播活动具有结构同构性。从传播主体上看,传播学传播类型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类型存在契合。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具有如下理论价值: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信息环境研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特殊性研究、注重政治价值观传播过程研究、以及政治价值观的大众传播研究。传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价值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从"独白"走向"复调",在方法上从"灌输模式"走向"对话交流模式",在话语上从"主导性"走向"公共性"。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集体发现并惩治了一批危害党和国家、群众利益的高级官员。同时,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针对“四风”问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在处理和解决腐败行为的问题上正更加朝着惩治和预防并举的方向进行。腐败首先来自思想的腐化,只有在源头上加以遏制,反腐倡廉工作才能得以更加有效开展,而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人思想上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腐败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如何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北宋庆历三、四年(1043——1044年)间,进行了有宋一朝第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以下称“新政”)。当时年仅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欧阳修(1007——1072)是推行“新政”的重要成员,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显示出思想家、政治家的才华。这段历史,可说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一)欧阳修登第不久,就和日后主持“新政”的范仲淹(989—1052)建立了友谊。他前期的政治活动、文学活动都受到范仲淹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魏胡太后在百年旧制下得以幸免,从客观上看,是儒家思想的渗透和“立子杀母”制度负面影响对皇权的冲击,主观上则在于胡太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引起了中西方文化的第一次大碰撞,对此,中国士大夫们或全面崇拜西学,或完全排斥西学。而康熙皇帝则采用了“中体西用”的方针,是“中体西用”思想的早期实践者,他对西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对传教士位委官重用,但因其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他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对西学的吸收引进也往往限于内廷及皇帝周围少数一些人,未能推广流行,形成风气和潮流。  相似文献   

17.
积极入仕与博施济众是儒家的主体精神,儒家士人从来就是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然而,君主心意的莫测,政治风云的不定,又常常令儒家知识分子心寒胆战、无所适从。于是,“用行舍藏”:在无力救世时,他们选择了自救,希望通过在困境中退守,以实现其理想与人格的维护,这不能不说是在苦难的现实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所导致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表现突出,这体现在文化知识的育人功能、文化环境的熏陶功能、实践活动的导向功能、数字网络的开发功能上.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该“软”、“硬”兼施,硬件投资与环境建设双管齐下,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馆员服务质量;不断开拓服务方式,打造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涉及心灵的活动,是各种教育行为中最需要教育艺术的一项活动,经过思想政治教育者艺术处理的教育内容是可以呈现出人文魅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沟通活动中要避免直接告知,注重逻辑推导;弱化命令指示,拓展沟通方式;重视价值判断,结合事实判断;善用“默会知识”,接轨现实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李春娥 《科技信息》2012,(7):448-448,486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其核心作用就是教育人、引导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现实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倾听、有效质疑、有效活动等策略,实现对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