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院氟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55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所有患者均有慢性心力衰竭(CHF)症状,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排除缺血性心脏病、瓣膜疾病、慢阻肺、高血压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CHF.  相似文献   

2.
郑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4623-4624
现对我院冠心病并高脂血症应用氟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在伴有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凋脂药对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的协同降压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5—04/2007—12飞行人员高血压患者60例。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经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炎症性疾病,血压仍在1级水平者。病程为1~10a。其中男54例,女6例,年龄35~50(41.3±8.1)岁。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血压及危险分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6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氟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20mg/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其差异。结果:氟伐他汀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5.44±1.21)mg/L降至(4.02±1.08)mg/L,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由(5.12±1.34)mg/L降至(5.20±1.14)mg/L,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他汀类药物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具有降脂、抗炎、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本文旨在前瞻性地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vWF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A组)18例;洛伐他汀组(B组)34例,20mg/d;氟伐他汀组(C组)36例,20mg/d;检测患者治疗前后30d血清vWF浓度和血脂浓度变化。结果:B、C组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能显著降低vWF的浓度,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患者的血清vWF水平降低与血清TC、TG、LDL的水平降低、HDL的水平升高不相关。结论: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天就可明显改善血脂,降低vWF水平,具有完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2—08~2004—04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67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采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卫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86-848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冠心病伴高血脂58例给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服药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58例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下降为(5.2±0.8)mmol/L;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为(2.1±0.9)mmol/L,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氟伐他汀对总胆固醇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甘油三酯的总有效率为77.6%。结论氟伐他汀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疗效明显,应用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85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口服胺碘酮加缬沙坦、氟伐他汀,对照组口服胺碘酮,观察12个月。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左房结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水平在12个月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氟伐他汀能更有效预防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2.
非洛地平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非洛地平组和尼群地平组,观察对比6周后治疗情况变化。结果:非洛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3.33%,尼群地平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理想,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周平  周全康  杜巍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94-2195
【目的】评价乐卡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50例轻、中度EH患者接受乐卡地平治疗8周,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入选时和8周后血压、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8周后,EH组血压平稳下降,胰岛素抵抗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乐卡地平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调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每晚顿服,氟伐他汀40mg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升高不明显。结论氟伐他汀是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效调脂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4/08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及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完成。选择6周龄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饲养组和高脂饲养组,每组12只。正常饲养组及高脂饲养组饲料的热量分别为13.53,18.71kJ/g。喂养6周后,应用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葡萄糖输注率60~120越低,胰岛素抵抗越严重),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应用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用生化酶法测定。比较两组大鼠体质量、葡萄糖输注率以及血清游离脂肪酸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过程中两组各死亡2只,进入结果分析两组各10只大鼠。①两组大鼠喂养6周后血脂、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高脂饲养组大鼠的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饲养组[(1.24±0.34,0.61±0.12),(0.43±0.13,0.24±0.10)mmol/L(t=2.84,P<0.05;t=3.36,P<0.01)]。②两组大鼠喂养6周后体质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葡萄糖输注率60~120比较:高脂饲养组大鼠体质量、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饲养组(t=3.49,4.25,P<0.01),葡萄糖输注率60~120显著低于正常饲养组[(9.89±3.28,28.03±8.02)mg/(kg·min)](t=5.91,P<0.01)。结论:高脂饲养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降低,提示高脂饮食可导致机体产生严重胰岛素抵抗,是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有效手段。该模型同时伴有脂代谢异常,其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与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并于正常成人对照,旨在探讨替米沙坦治疗EH时对以上因素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5-03~2005-09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46.6±5.11)岁,病程(6.5±2.6)a。诊断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标准,血压水平在Ⅰ~Ⅱ级之间,均无明显的肥胖和靶器官并发症存在。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44.9±3.15)岁,均为体检健康者。所有对象均排除糖尿病、胰岛素瘤等代谢异常疾病。1.2方法所有受试者试验期维持饮食及…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降压调脂治疗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及血脂康对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将55例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降压调脂组,两组均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但后者加用血脂康胶囊。治疗前后行口服糖耐量实验、胰岛素释放实验、血压监测和血脂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均无显著性下降。降压调脂组餐后2h血糖下降显著,与单纯降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用药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有一定升高,以降压调脂组为著,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降压调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两组降压作用相似。结论单纯降压和降压调脂都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以降压调脂更为明显,但短期治疗不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正常。长期治疗可能获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变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2—04/08在重庆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及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完成。选择6周龄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即正常饲养组和高脂饲养组,每组12只。正常饲养组及高脂饲养组饲料的热量分别为13.53,18.71kJ/g。喂养6周后,应用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葡萄糖输注率60-120越低,胰岛素抵抗越严重),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应用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用生化酶法测定。比较两组大鼠体质量、葡萄糖输注率以及血清游离脂肪酸等的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过程中两组各死亡2只,进入结果分析两组各10只大鼠。①两组大鼠喂养6周后血脂、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高脂饲养组大鼠的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饲养组[(1.24&;#177;0.34,0.61&;#177;0.12),(0.43&;#177;0.13.0.24&;#177;0.10)mmol/L(t=2.84,P〈0.05;t=3.36,P〈0.01)]。②两组大鼠喂养6周后体质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葡萄糖输注率60-120比较:高脂饲养组大鼠体质量、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饲养组(t=3.49.4.25,P〈0.01),葡萄糖输注率60-120显著低于正常饲养组[(9.89&;#177;3.28,28.03&;#177;8.02)mg/(kg&;#183;min)](t=5.91,P〈0.01)。 结论:高脂饲养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降低,提示高脂饮食可导致机体产生严重胰岛素抵抗,是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有效手段。该模型同时伴有脂代谢异常,其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与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瑞格列奈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4~73(52.4±10.1)岁,病程3.1~16(7.4±3.4)a,体重指数20.5~30.4(26.4±3.30)kg/m2。均曾口服一种以上磺脲类药物,但未曾应用胰岛素治疗,并于入选前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条件下,以最大剂量服用一种磺脲类药物至少1个月,空腹血糖仍>10 mm o l/L。1.2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瑞格列奈0.5~1 m g三餐前口服,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对照组采用胰岛素三餐皮下注射。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组空…  相似文献   

20.
为证实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 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的临床降脂疗效及耐受性,我们2005-02~2005-06对老年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6例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其血清胆固醇仍≥5.20 mm o l/L和(或)甘油三酯仍在2.00~5.65 mm o l/L之间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60~79(平均64.7)岁。在全体受试者中,排除:(1)0.5 a内患有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做过重大手术者;(2)有过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和慢性肝胆疾病、糖尿病及痛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