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嵩 《新建筑》2012,(5):147-149
在以模型为主要设计工具的"建构"教学体系中,"图"往往被忽视,而"鲍扎"体系的绘图方法和标准依然延续。针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探讨"图"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并指出应建立专属于"建构"教学体系的"图"的系统,以便更好地推进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汤世才  赵阿宝 《山西建筑》2010,36(14):36-37
通过借鉴柯林.罗对建筑"图—底""实—虚"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夏雨幼儿园的空间和实体特征,指出夏雨幼儿园是面向内部体量消解的"虚"与面向外部建筑展示的"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教学中,提出并实践了"五四三"教学模式:预习—精讲—讨论—设计-验证的"五步教学法",基础理论层次、CPU层次、存储层次、外围设备层次的"四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原理与设计相结合、部件与系统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组织原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以验证为主的课内实验、以设计与综合为主的课程设计和以创新为主的课外"大学生创新实验"三环节,环环紧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硬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贾正阳 《新建筑》2010,(6):132-135
"师法万物"是台湾建筑学教学中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生成方法。它通过剖析建筑之外事物的逻辑,产生一套此体系的规则与语法,然后再将此语法转化为建筑语法,通过实验,完成建筑的形式生成。简述了这套方法及其应用,阐述其在建筑学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志昶 《新建筑》2010,(6):64-67
回顾了中国近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渐进式"的传播历程,从教学的角度辨析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早期40年建筑教学为例,分析了中国"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教学特征。指出,"学院派"建筑教育与中国"渐进的现代主义"相结合是以一种改良的姿态成为特殊的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学院派",其表现是"学院派"指导下的"渐进式现代主义"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导致中国建筑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格拉玛兹与科勒两位教授在建筑教学与实践中的作品为线索,探讨了当建筑师可以像绘制草图那样娴熟地撰写与建构逻辑相符的设计生成"代码"时,依靠现代工业机器人的柔性可编程制造技术,建筑师将面对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可以预见的是,建筑师在未来可以通过他们的"代码"来掌控建筑的建造过程,从而重新回到建筑活动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7.
宋照青  岑岭  董艺 《时代建筑》2012,(5):134-141
文章表达建筑师面对当下中国建筑设计中追求强烈视觉效果的倾向,思考用更多富含传统建筑意境的空间处理手法来表达东方哲学中对意境的追求。通过苏州仁恒观棠社区、棠北社区的设计实践,建筑师对建筑布局、建筑院落空间、建筑街巷空间以及材料进行积极尝试,最终用建筑留白、摹画自然、自我消隐的方式诠释了传统建筑意境,用"无"表达了更多的"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上杭县现存之清代至民国时期传统民居建筑,多采用"厅"、"井"有机结合的合院平面布局形式,客家人常称之为"九厅十八井"。本文首先从整体平面布局、细部做法与装饰两方面对此类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简要介绍;而后以笔者测绘之"藻亭别墅"一例为典型,对上杭县"九厅十八井"传统民居建筑做以具体分析,试图辨明其特色,认知其所独具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蒋昕萌  王冬 《华中建筑》2012,(10):159-163
该文借助建筑类型学的"原型"理论对"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进行解析,论述其典型元素、特征、空间组织方式和结构体系的构成关系,感悟其存在的内在本质与建筑精神,提炼其语言构成的法则,学习其空间组织的造句逻辑与灵感,寻找出其内在的永恒规律,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颗印"民居的精神与内涵,从而梳理总结出"一颗印"民居建筑空间原型。希望以此为基点,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云南现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探索之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南根 《四川建筑》2009,39(3):52-53
"道"是中国三大传统思想中重要的一支,影响广泛,其哲学内涵在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有深刻的体现。文章从单体建筑这个角度来介绍和分析,以揭示道对单体建筑的影响以及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1.
城市设计课程“4321”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设计概念传入中国,城市设计历时不长却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文章通过对传统城市设计教学模式的分析,提出“4321”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全过程主动体验,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12.
赵辰 《建筑师》2012,(4):17-22
中国的当今建筑文化已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自近代以来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知之路,至今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误解。这一自我认知的"辛苦之路",还在不断地困扰着我们。以民间建造体系为代表的"土木/营造",这种被西方学术定义为"民居"或是"无名氏建筑",应该作为中国文化中对建筑的本质被认知。国际建筑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得以突破西方古典主义的桎梏,走向"宏大的建筑观":这反映为对以非古典的民间建造体系、聚落、市政建筑等的重视,同时也对非西方文明中的建造体系加以尊重。国际建筑学界的这一理论性突破与社会学、哲学领域对"欧洲中心论"的突破是殊途同归的,甚至是更领先的。但遗憾的是,曾经对国际现代建筑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东方"土木/营造"之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却未被中国建筑界充分认知。以中、日之间对本文化的"土木/营造"认知过程的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为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灵活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沙盘模拟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三明治"模式模拟流程设计,对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沙盘模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采用沙盘模拟教学的优点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沙盘模拟教学顺利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培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识型人才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识型人才的概念,并确定了这类人才的3个特征。同时探讨了这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育、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日本1980年代初“健康建筑”的争论是日本建筑师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建筑弊端的萌芽并自发反叛的典型案例。其过程十分尖锐,成果亦显著,清晰地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新兴事物在斗争中发展的一段曲折历程。此外,建筑的“健康性”对于眼下我国高速发展的新奇特建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一次课程教学实践,讨论了《空间构成》课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兼容性"问题。希望能对建筑学专业的《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筑电气制图标准》已完成报批,由于首次把国际标准引入制图标准中,表示方式、制图做法和理念会有一些变化。针对工程设计中将会用到的标准中的术语、图形符号、文字、图线、参照代号和电路图等作一介绍,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建筑电气制图标准》。  相似文献   

18.
邓敬  唐恺 《时代建筑》2011,(5):100-101
文章从竞赛的背景、组织、进程与获奖作品简析等几个方面,对"田园/城市/建筑——‘兴城杯’国际高校学生设计竞赛"进行综合性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