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背景:管紧张素Ⅱ可损伤胰岛素信号中的下游信号分子引起胰岛素抵抗,但其机制不清.目的:察血管紧张素Ⅱ对L6 大鼠成肌细胞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影响.方法:6 细胞培养及诱导分化肌管,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实验分为对照组、胰岛素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及胰岛素+血管紧张素+H89 Ⅱ组.采用RT-PCR 检测4 组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 mRNA 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 表达.结果与结论:岛素组、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及胰岛素+血管紧张素+H89 Ⅱ组的磷脂酰肌醇3 激酶mRNA 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各组间蛋白激酶B mRNA 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相比对照组,其余3 组间胰岛素受体底物1、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膜蛋白)表达均升高(P < 0.05);胰岛素+血管紧张素+H89 Ⅱ组酪氨酸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 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 表达低于胰岛素组但高于胰岛素+血管紧张素Ⅱ组(P < 0.05).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在骨骼肌细胞中通过JAK2-PKA 通路引起胰岛素下游信号传导受阻,葡萄糖转运蛋白4 表达减少,葡萄糖转运障碍,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背景:余甘子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余甘子提取物对大鼠骨骼与脂肪组织中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余甘子组,后2组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余甘子组用余甘子提取液灌胃6周,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脂肪和肌肉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mRNA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灌胃余甘子提取物6周后,余甘子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比模型组下降(P<0.05),脂肪和肌肉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且脂肪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蛋白表达增加(P<0.01),但肌肉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蛋白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提示余甘子提取物可调控胰岛素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葡萄糖转运蛋白4信号转导通路,发挥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信号链传导障碍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在受体水平重点阐述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受体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的调节、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和浆细胞膜糖蛋白-1对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影响。在受体后水平主要对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Cb1相关蛋白/Cb1复合体、葡萄糖转运子以及其他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因素如肿瘤坏死因子和非酯化脂肪酸等作一综述,为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早期预防、运动干预以及开发治疗IR的药物作用靶点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的信号传导障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胰岛素信号链传导障碍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中起重要作用。本主要在受体水平重点阐述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受体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的调节、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和浆细胞膜糖蛋白-1对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影响。在受体后水平主要对胰岛素受体底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Cb1相关蛋白/Cb1复合体、葡萄糖转运子以及其他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因素如肿瘤坏死因子和非酯化脂肪酸等作一综述。为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早期预防、运动干预以及开发治疗IR的药物作用靶点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3T3L1脂肪细胞中NCS—1(神经元钙离子感受蛋白-1,也叫做frequenin)的表达明显地抑稍胰岛素刺激的GLUT4(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转位。NCS-1效应物磷脂酰肌醇4-激酶(PI4-kinase)抑制胰岛素刺激的GLUT4的转位,而转染没有活性的磷脂酰肌醇4-激酶突变体对NCS-1有相反的作用。这些数据说明磷脂酰肌醇4-激酶突变体对NCS—1有相反的作用,表明磷脂酰肌醇4-激酶通过与NCS—1相互作用对GLUT4的转位起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神经调节蛋白1早期干预能够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目的:进一步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途径。方法:分别观察胚胎干细胞自发与在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情况下向心肌细胞的分化,RT-PCR检测胚胎干细胞自发与诱导分化下心肌特异性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胚胎干细胞自发与诱导分化下心肌肌钙蛋白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自发与诱导分化下心肌细胞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心肌分化率显著高于自发心肌分化率。神经调节蛋白1呈剂量依赖性上调GATA-4、Nkx2.mRNA表达;表皮生长因子样受体拮抗剂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阻断了神经调节蛋白1对Nkx2.5mRNA的表达上调作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组拟胚体中自发性搏动心肌细胞团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相对表达高于自发心肌分化组。提示神经调节蛋白1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王治  黄进 《中国临床康复》2011,(32):5957-596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神经调节蛋白1早期干预能够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目的:进一步观察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途径。方法:分别观察胚胎干细胞自发与在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情况下向心肌细胞的分化,RT-PCR检测胚胎干细胞自发与诱导分化下心肌特异性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胚胎干细胞自发与诱导分化下心肌肌钙蛋白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自发与诱导分化下心肌细胞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心肌分化率显著高于自发心肌分化率。神经调节蛋白1呈剂量依赖性上调GATA-4、Nkx2.mRNA表达;表皮生长因子样受体拮抗剂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阻断了神经调节蛋白1对Nkx2.5mRNA的表达上调作用。Westernblot分析显示神经调节蛋白1诱导组拟胚体中自发性搏动心肌细胞团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相对表达高于自发心肌分化组。提示神经调节蛋白1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诱导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和抵抗素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2/0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及妇科择期手术的患者53例,均知情同意。根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①代谢综合征组28例,分为两个亚组:2型糖尿病组13例,非糖尿病组15例。②对照组25例。手术前当天抽取患者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手术中取大网膜脂肪组织约200mg,用于RNA提取。采用一步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以及抵抗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代谢综合征组28例,对照组2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mRNA、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②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患者胰岛素受体底物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61,0.621,P<0.01)。③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均有明显的相关性。④抵抗素mRNA表达阳性率和表达量在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21,P=0.228),与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以及血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与葡萄糖转运蛋白4mRNA表达明显降低,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最为显著。大网膜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表达与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无关。胰岛素受体底物1、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mRNA表达和腰臀比可联合预测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是足细胞上一种新发现的阳离子通道蛋白,是组成裂隙隔膜重要蛋白之一,其表达变化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密切相关。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对足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以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5)作为实验对象,将其设为:正常糖组(D-葡萄糖5.6 mmol/L);渗透压对照组(D-葡萄糖5.6 mmol/L+甘露醇25 mmol/L);高糖组(D-葡萄糖30 mmol/L);缬沙坦组(D-葡萄糖30 mmol/L+10-5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血管紧张素Ⅱ蛋白及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nephrin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高糖组相比,缬沙坦组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高糖+U73122组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血管紧张素Ⅱ表达较高糖组明显下降(P〈0.05,P〈0.01);渗透压对照组与正常糖组之间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高糖可能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反馈信号通路损伤足细胞,同时也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此通路保护足细胞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提供了一新的理论基础。 mol/L缬沙坦);高糖+U73122组(D-葡萄糖30 mmol/L+10μmol/L磷脂酶抑制剂U73122)。各组细胞干预时间为48 h。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足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nephrin、血管紧张素Ⅱ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脂素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组)、高脂饲料组(H组)、普通饲料糖尿病模型组(N+S组)及高脂饲料糖尿病模型组(H+S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造模成功8周后,两组糖尿病大鼠再分别随机分出一组为V+N+S组和V+H+S组,腹腔注射内脂素重组蛋白。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GLUT4和PI3K蛋白表达。结果 N+S组与N组、H+S组与H组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GLUT4和PI3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明显减低(P<0.05)。 V+N+S组与N+S组、V+H+S组与H+S组比较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内脂素可能通过增加PI3K的蛋白表达影响GLUT4的基因表达,导致其蛋白表达增加,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的丝氨酸磷酸化和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的表达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核糖体S6激酶1信号通路的异常可诱导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小鼠骨骼肌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基因表达及IRS1丝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进行6周的75%VO2max强度的有氧跑台运动,安静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IRS1,pIRS1-Ser307和pIRS1-Ser636/639的表达和定位。结果与结论:运动组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安静组(P〈0.05),两组间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运动组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的丝氨酸307和丝氨酸636/639位点的磷酸化明显低于安静组(P〈0.05)。结果提示,有氧运动可增强骨骼肌组织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基因表达,进而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的丝氨酸磷酸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ERS)在AngⅡ所致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通路在AngⅡ所致肾小球足细胞凋亡中的促进作用及其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的保护。方法足细胞诱导分化,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AngⅡ组(A组);AngⅡ+SP600125组(A+S组),作用48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足细胞形态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测定GRP78mRNA、p-JNK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GRP78蛋白、p-JNK蛋白的表达。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后,A组与N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增加,GRP78mRNA、p-JNK mRNA的表达增多,且GRP78蛋白、p-JNK蛋白的表达较N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足细胞凋亡率、p-JNK mRNA、p-JNK蛋白的表达较A组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AngⅡ可以在体外诱导足细胞发生凋亡。高AngⅡ诱导足细胞凋亡是由ERS途径所介导的,并通过了JNK途径引起细胞凋亡。JN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通过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的激活抑制了足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查政  张清华  蒋知新  林虎  梁雪梅 《新医学》2009,40(3):154-15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根据平滑肌原代细胞的培养方式分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培养组(ox-LDL组)、AngⅡ加ox-LDL培养组(AngⅡ组)、AngⅡ加ox-LDL加缬沙坦培养组(缬沙坦组)、普通培养基培养组(对照组),应用ELISA法及逆转录PCR法分别检测4组上清液中的MMP-9、TIMP—1含量,以及细胞内MMP-9、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AngⅡ组上清液中的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为P〈0.01)。ox-LDL组与AngⅡ组上清液中TIMP-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缬沙坦组与对照组上清液中TIMP-1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ngⅡ组细胞内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为P〈0.01),其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ox-LDL组及缬沙坦组(均为P〈0.01),缬沙坦组细胞内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ox-LD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增加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MMP-9的表达而降低TIMP-1的表达,缬沙坦可以抑制AngⅡ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虹  周懿    国媛 《中国临床康复》2014,(51):8261-8268
背景:研究发现,在病理状态下各种细胞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介导,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目的:验证Notch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否有效阻断、部分逆转或者完全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为观察对象,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体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部分延迟加入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延迟加入组。分别于12,24,48,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干预后在12,24,48,7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和mR 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逐渐减少(P〈0.05)。2转化生长因子β1+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的表达各时间段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3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部分延迟加入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的表达在12 h增加(P〈0.05),之后其表达逐渐减少(P〈0.05),E-钙粘连素蛋白表达在24 h开始减少(P〈0.05),之后逐渐增加,E-钙粘连素mR NA各时间段都与空白对照组相接近,72 h时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E-钙粘连素的蛋白及mR NA表达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延迟加入组各时间点的α-平滑肌肌动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缺血大鼠缺血侧海马BDNF、VEGF和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成年大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rTMS组、rTMS+生理盐水(NS)组和rTMS+H89组各4只,rTMS+NS组和rTMS+H89组分别侧脑室注射NS和H89,4组均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除模型组外均给予7 d 20 Hz rTMS治疗,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侧海马pCREB、BDNF、VEGF和Nestin表达。结果:rTMS组pCREB、BDNF、VEGF和Nestin表达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rTMS+H89组pCREB、BDNF、VEGF和Nestin表达较rTMS+NS组均减少(P<0.05)。结论:高频rTMS能使脑缺血后海马区BDNF、VEGF表达增加,并进一步促进Nestin表达,PKA-CREB通路的调节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器官移植前使用丹参预处理能够保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器官存活率。目的:观察含丹参的冷灌注液对同种异体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供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UW液组(术中使用UW液灌注保存)、丹参+UW液组(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ZnPP预处理组(移植前24h腹腔内注射ZnPP,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同时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结论:丹参+UW液组和UW液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P〈0.01)。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在丹参+UW液组中较UW组表达更明显,在ZnPP预处理组中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丹参+UW液组肝脏Suzuki标准评分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及UW液组(P〈0.05)。表明丹参能上调同种异体的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移植大鼠肝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脂氧化酶(12-LO)对大鼠肾小球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12-LO作用产物12(S)-HETE刺激正常大鼠,观察大鼠肾小球内ACE和AngⅡ的变化。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目标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2(S)-HETE使大鼠血糖、24小时尿蛋白略升高,增加肾小球内ACE mRNA和AngⅡ蛋白的表达(P0.05),但对大鼠体重、肾重/体重无明显影响。结论 12-LO上调大鼠肾小球内ACE和AngⅡ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用消化法对新生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做传代培养,实验均采用第二代或第三代细胞。在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基础上用辛伐他汀(10^-7、10r6、10^-5Smmol/L)及辛伐他汀(10。、10“mol/L)+甲羟戊酸(2×10。mol/L)共育,对各组用MTTIZ色法测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应用羟脯氨酸比色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结果1.AngII刺激乳鼠心肌细胞48h后应用MTT法测得吸光度值、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辛伐他汀各浓度之间差别不明显。3.血管紧张素Ⅱ、10^-5mol/L或10^-44mol/L辛伐他汀与甲羟戊酸共同刺激成纤维细胞后,上述指标均与AngII刺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AnglI刺激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2.辛伐他汀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其作用可能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和下调TGF.BlmRNA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9.
庞新  蒋树林  王鹏 《临床荟萃》2010,25(7):579-583,F000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lR)在不同阶段慢性肝痛患者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换酶抑制剂(ACEIs)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s)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性.通过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探讨HBV病毒栽量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因慢性HBV感染行肝组织穿刺术或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55例,正常肝组织1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病理分级.并根据慢性肝炎的纤维化分期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S0-1组、S2-4组、晚期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67例均在肝穿或手术前后2日内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并分离血清.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AT1R及AT1R mRNA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AT1R及AT1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只微弱表达或不表达,而随纤维化分期的加重其表达量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肝组织中AT1R的阳性表达均增多(平均秩为21.91,41.28,53.12 vs 15.25,H=34.005,P<0.01),S0-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T1RmRNA的表达正常对照组为0.173±0.036,S0-1组0.196±0.045,S2-4组0.394±0.098,晚期肝硬化组0.603±0.116.S0-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AT1R及AT1R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只微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纤维化及硬化肝组织中表达高度上调.且其表达强度与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从而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的AngⅡ及AT1R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清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