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个月后患儿复查胸部的X片,或者肺部的CT检查的结果,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取无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患儿,治疗组选取有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遗症的患儿,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症状、体征、热程、肺部的病变部位及类型、红细胞的沉降率、外周的血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肺不张占87.50%;支气管扩张占10.00%;闭塞性的细支气管炎占2.50%。热程10天、胸腔积液、病变部位为右上叶、大片状阴影的患儿发生后遗症的危险性比较高,P值均0.05。其中,胸腔积液是出现后遗症比较强的危险因素。结论:热程10天、胸腔积液、大片状阴影、病变部位为右上肺的患儿发生后遗症的危险性比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肺外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并将肺外器官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组,无肺外器官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262例患儿中肺外器官受损的113例,占43.1%。其中消化系统受累57例,占50.4%;泌尿系统受累38例,占33.6%;心血管系统受累25例,占22.1%;血液系统受累22例,占19.5%;神经系统受累7例,占6.2%,皮肤黏膜肌肉关节受累5例,占4.4%。2个脏器受累患儿22例,占19.5%;3个以上脏器受累8例,占7.1%;②研究组热程≥10 d、中等至大量胸腔积液、右上叶病变、肺部大片状阴影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发病7 d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发病10 d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热程≥10 d、中至大量胸腔积液、肺部大片状阴影是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受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易发生肺外器官损害,其中热程≥10 d、中至大量胸腔积液、肺部大片状阴影患儿易发生肺外器官损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纳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的特点与临床的早期评估及治疗.方法 对自2007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治疗的23例MP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为重症(观察组),11例为轻症(对照组),总结患儿症状与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和肺内外的并发症,并对其中的12例重症患儿予以肺部CT检查与肺功能随访.结果 MPP重症患儿多表现出高热与咳嗽,不仅热程长,而且易出现心动过速以及气促,还能够出现三凹征及发绀等表现,其肺部的影像学检查常提示大片状阴影,并且伴或者不伴肺不张与胸腔积液以及坏死性的肺炎和肺脓肿,同时也能够导致呼吸与循环等系统的严重损害.其中约16.7%的重症患儿会出现闭塞性的支气管炎(2/12).对12例重症的患儿进行(9.79±3.91)个月的随访,仅有3例患儿的肺内病变能够基本吸收,并且肺功能正常;其余9例患儿肺部CT提示均有肺不张,共2例并发支气管扩张,4例并发局限性的气体潴留,3例肺功能异常.结论 如果患儿的临床症状较重,并且热程长,其肺部影像学呈大片状的阴影,并发肺不张与胸腔积液和坏死性肺炎或肺脓肿等,甚至出现各系统功能的严重损害,需予以高度重视,极早治疗.而MPP重症患儿可能出现肺结构以及肺功能的损害,则需予以肺部CT检查,同时对其肺功能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部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1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访6~24个月,记录性别、年龄、MP-IgM滴度、痰细菌培养、热程、剧烈咳嗽、喘息、胸腔积液吸收时间、肺外并发症、肺部大片浸润、有效抗生素(均为大环内酯类)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及肺部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并对肺部后遗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后遗症的发生率为22.84%(37/162),其中肺不张为5.56%(9/162),支气管扩张为4.94%(8/16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为4.94%(8/162),哮喘4.32%(7/162),单侧透明肺为0.62%(1/162),肺纤维化为2.47%(4/16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MP-IgM滴度(≥1∶160)、热程(≥7 d)、肺外并发症是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肺部后遗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的肺部后遗症有肺不张、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哮喘、单侧透明肺及肺纤维化;MP-IgM滴度≥1∶160、热程≥7 d、肺外并发症是发生肺部后遗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雨倩  王颖洁  张莉  李娜  杨柳△ 《广东医学》2020,41(23):2386-2389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生肺外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助指导临床上准确诊治疾病,减少肺外损害的发生。方法以319例MPP患儿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合并肺外损害的152例作为研究组,无肺外损害的16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发热峰值、热程、喘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液免疫(IgA、IgG、IgM)、细胞免疫(CD4/CD8比值)、胸腔积液、肺部病变程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19例MPP患儿中发生肺外器官损害的有152例,占47.6%。发生肺外损害患儿中,主要受累系统是消化系统(56.6%)、血液系统(17.1%)及心血管系统(14.5%)。部分(6.6%)患儿2个及2个以上系统受累。(2)单因素分析:研究组患儿热程≥10 d、有胸腔积液、肺部实变影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高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发热峰值、喘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体液免疫(IgA、IgG、IgM)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的升高、CD4/CD8比值的降低、热程≥10 d、肺实变影是MPP发生肺外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1)儿童MPP引起肺外损害较为常见,表现形式多样,可累及消化、心血管、血液、神经、泌尿、皮肤肌肉关节等系统,在临床中可表现为单一系统累及,也可表现为2个及2个以上系统累及。(2)血沉、CRP、PCT、IL-6、IL-8、IL-10、TNF-α的升高、CD4/CD8比值的降低、热程≥10 d、肺实变影是MPP发生肺外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达到早期发现、干预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问题。方法:分析42例MPP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近葫跟杂观察情况。结果:在42例MPP患儿中胸部X线以右肺片状阴影最多占54.6%,其次为左肺片状阴影占30.9%.双肺片状阴影占4.8%,双肺中内带点状阴影占9.7%,合并肺不张(CT诊断)3例,占7.6%,合并胸腔积液8例.占19.5%,合并腹腔积液3例,占7.6%。心肌受损7例占16.6%,皮疹3例,肝脏受损5例。结论:支原体肺炎虽可致多系统受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病变严重导致死亡者少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莘庄地区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731例MPP患儿按年龄分成0~3岁组186例、3~5岁组266例及5~12岁组279例。对比分析3组临床症状、体征、胸片、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结果:0~3岁组MPP患儿多为无热,咳嗽多痰,肺部痰鸣音及喘鸣音明显,胸片以小斑片状渗出为主,CRP基本正常;3~5岁组以高热为主,热程与0~3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体征及胸片与0~3岁组相仿,但间质性炎症有所上升,CRP可正常或轻度升高;5~12岁组患儿以高热为主,热程长,约6 d左右,刺激性干咳,肺部罗音不明显,CRP正常或轻度升高,混合细菌感染或节段性肺炎及胸腔积液时可明显升高,胸片提示节段性浸润较前2组明显增加。3组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或轻度偏高;随着年龄增长,各年龄组患儿痰鸣音、喘鸣音的发生率逐渐下降,CRP逐渐升高,节段性浸润逐渐增多趋势。结论: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肺炎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年龄特点综合分析,尽早作出病原体诊断而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肺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问题。方法:分析42例MPP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近期跟踪观察情况。结果:在42例MPP患儿中胸部X线以右肺片状阴影最多占54.6%,其次为左肺片状阴影占30.9%,双肺片状阴影占4.8%,双肺中内带点状阴影占9.7%,合并肺不张(CT诊断)3例,占7.6%,合并胸腔积液8例,占19.5%,合并腹腔积液3例,占7.6%。心肌受损7例占16.6%,皮疹3例,肝脏受损5例。结论:支原体肺炎虽可致多系统受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病变严重导致死亡者少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5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结果:①0~3岁患儿20例,占全部患儿的35.7%。②婴幼儿肺部体征明显,常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年长儿肺部体征轻,X线胸片阴影明显;部分患儿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③有肺外合并症22例(39.1%),心血管、泌尿、消化、血液、神经系统均可受累。④应用阿奇霉素有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多见于较大儿童,但婴幼儿感染不容忽视,各年龄段患儿临床症状侧重各不相同,并可累及肺外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年长儿应警惕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21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 《河北医学》2004,10(11):1013-101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分析21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219例MPP患儿中,X线胸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肺实变,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5例;起病急,高热,咳嗽剧烈,X线胸片表现为大叶肺实变,对阿奇霉素治疗无明显反应6例。21例MPP中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肺炎支原体(MP)可引起重症肺炎,对于临床上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应考虑到MPP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对MPP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并用利福平、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