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IPv6启用     
Internet域名已于7月下旬开始从老的域名系统(IPv4)向新的域名系统(IPv6)转移。在经过长达4年之久的测试之后,互联网分配数字管理机构(IANA)终于推出了IPv6,用于全球网络的下一代数字域名系统。当前Ipv6兼容的站点有:http://altavista.ipv6.digital.com、http://www.ipv6.digital.com、  相似文献   

2.
DNS(域名系统)在Internet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IPv6作为一种新的Internet协议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的网络协议,它的许多新特性需要DNS的支持。本文介绍了IPv6的地址结构特点、IPv6的体系结构及从IPV4向IPV6过度过程中DNS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在Linux平台下架构IPv6DNS服务器的配置实例。  相似文献   

3.
IPv6协议是取代IPv4的下一代网络协议,它具有许多新的特性与功能。域名系统(DNS)是Internet的基础架构,IPv6的新特性也需要DNS的支持。该文从IPv6DNS的体系结构、IPv6的地址解析、IPv6地址自动配置等几方面对IPv6时代的DNS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网络层通信协议,其长达128位的IPv6地址迫切需要域名动态更新功能来简化通信的复杂性。在探讨国内外动态域名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更易于实现和使用的、功能更加完善的、基于BIND9(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version 9)的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讨论了其中所涉及的一些关键实现技术,如IPv6地址自动检测方法、域名更新模块的编程实现等。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总结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合式P2P的域名系统中超节点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域名系统是Internet的基础。IPv6网络的新特性,要求基于IPv6的域名系统提供高效的域名服务。鉴于传统的域名系统模型使得DNS服务器容易成为网络的瓶颈和攻击目标,本文提出了采用混合式P2P网络思想构建高效的IPv6DNS域名系统,着重讨论了混合式P2P域名系统中超节点的选择策略,并在实验室中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分析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对IPv6协议的支持,需要对现有IPv4协议下的域名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展,以使其能在IPv6协议下正确地进行IP地址与域名的正向或反向解析.域名系统的扩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增加了两个新的资源记录AAAA和A6来存储IPv6地址,以实现域名到IPv6地址的正向解析;二是增加了两个新域:ip6.int和ip6.arpa,以实现IPv6地址到域名的反向解析.文中以著名的域名系统软件BIND为对象,以Linux操作系统Redhat 9作为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Linux平台的域名系统对IPv6协议的扩展与实现,从而为实现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IPv6协议下域名系统的扩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IPv6协议的支持,需要对现有IPv4协议下的域名系统进行相应的扩展,以使其能在IPv6协议下正确地进行IP地址与域名的正向或反向解析。域名系统的扩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增加了两个新的资源记录AAAA和A6来存储IPv6地址,以实现域名到IPv6地址的正向解析;二是增加了两个新域:ip6.int和ip6.arpa,以实现IPv6地址到域名的反向解析。文中以著名的域名系统软件BIND为对象,以Linux操作系统Redhat9作为实验平台,详细介绍了基于Linux平台的域名系统对IPv6协议的扩展与实现,从而为实现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田文勇  李常先 《福建电脑》2009,25(5):168-168
IPV6协议是下一代网络协议,它具有许多新的特性和功能。但是IPV6的新特性离不开INTERNET的基础架构域名系统(DNS)的支持。作者从DNS的体系结构、DNS地址解析以及在IPV4到IPV6过渡过程中DNS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对现阶段IPv6环境下的DNS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中文域名系统实现需要的基本功能模块出发,将域名系统分为应用层、表示层和寻址定位层3层结构。并简单说明了应用层应具备哪些功能,重点讨论了起关键作用的表示层中的中文域名统一编码的Puny-code编码实现流程,分析了寻址定位层中基于IPv6地址下的中文域名正反向解析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在这3层结构的基础上开展有关IPv6下中文域名系统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IPv6-CJ)成果报告会2009年3月18日在清华大学成功的举行,促进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就此该文分析了传统IP技术对Internet移动通信制约,介绍了下一代下一代Internet转移时考虑更多的将是安全,介绍了IPv6通信注册过程,介绍了双向隧道,介绍了路由优化功能及IPv6对通信节点和路由器的要求,并结合IPv6移动通信结构,研究了IPv6移动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1.
IPv4/IPv6双栈防火墙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Pv6的新特点和应用对现有的安全设备结构提出了挑战。同时,从IPv4升级到IPv6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两种协议在一定时间内将共同存在。因此,需要设计支持IPv4、IPv6双协议的防火墙以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和IPv6新特点对防火墙的要求。论述了IPv4/IPv6防火墙的设计需要考虑的防火墙位置、IPv6与IPv4的差异及性能,然后介绍防火墙实现的步骤和将要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IPv6作为下一代物联网IP层技术,进一步扩大了地址空间,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的积极响应下在电力、石油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智能电网与下一代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探索道路、提供经验。但是其应用中仍然存在较多重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其安全性和真实性。当前的网络体系结构,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检查源地址,这就导致源地址伪造事件很容易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物联网对IPv6的需求,总结了多种IPv6源地址验证方案,并重点对SAVS框架下的IPv6源地址验证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提出IPv6环境下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Web服务端子系统、DNS更新子系统和DNS服务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该系统架构合理,人机界面良好,对IPv6应用的推广与加速部署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单介绍了Intel的互联网交换架构以及简化下一代网络设备的开发的原因,分析了使用互联网交换架构简化实现网络设备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使用互联网交换架构实现IPv6路由器的方法及IPv6数据包处理微块的实现软件模块。  相似文献   

15.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增长以及IPv4地址空间的逐渐耗尽,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对IPv4的取代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必然。但是,由于IPv6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性以及IPv4向IPv6过渡期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上的新的风险和威胁,同时和传统的IPv4网络相比,一些固有的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研究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基于IPv6技术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IPv6安全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代IP协议(IPv6)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相关的协议中规定了与安全相关的必须执行的规范。该文首先介绍IP协议的安全体系结构,然后介绍与安全有关的扩展头标及其实现过程,最后介绍IPv6安全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王艳秋  兰巨龙  何斌 《计算机应用》2006,26(10):2341-2343
IPv6技术将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对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下一代网络的安全问题息息相关。在分析了现有网络安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IPv6网络主要特点之后,提出了一种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框架,并着重分析了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来实现模式匹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随着IPv6的发展,基于IPv6的网络设备也向着更便宜、更简单、更小巧的方向发展,对IPv6的地址需求量也随之增加.DHCPv6的使用使IPv6更能充分体现其即插即用和自动配置的优势.文章对DHCPv6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特性、地址配置机制和基本组成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Linux系统环境下实现了DHCPv6的配置.  相似文献   

19.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增长以及IPv4地址空间的逐渐耗尽,IPv6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对IPv4的取代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必然.但是,由于IPv6引入了一些新的特性以及IPv4向IPv6过渡期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上的新的风险和威胁,同时和传统的IPv4网络相比,一些固有的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研究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基于IPv6技术对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