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采用不同温度对新型模具钢进行淬火处理,分析了淬火温度对模具钢组织、显微硬度、冲击韧度和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较低时,模具钢组织主要为碳化物;随淬火温度升高,组织均匀,出现马氏体组织;淬火温度1200℃,马氏体组织粗大。随淬火温度升高,模具钢硬度和冲击韧度先增加后减小,1050℃淬火时达到最大值。模具钢磨损量随硬度变大而变小,磨损时间越长,磨损速率越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温度对模具钢进行淬火处理,研究分析了淬火温度对模具钢组织、硬度和冲击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980~1160℃时,模具钢得到的淬火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和碳化物。当淬火温度升高时,模具钢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1100℃淬火时模具的硬度达到最高值58.6 HRC。在1080℃之前,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模具钢的冲击韧度逐渐增大,当淬火温度为1080℃时模具钢的冲击韧度达到最大值186.2 J/cm~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1100℃淬火,存在带状组织及偏析,硬度和磨损性能较低。1100℃淬火时,组织比较均匀,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淬火温度升高到1150℃时,形成粗大的马氏体组织,硬度降低,磨损量增加。该热作模具钢经1100℃淬火后,在回火过程中,逐渐析出碳化物,析出的碳化物类型由渗碳体逐渐向合金碳化物转变,硬度和磨损抗力增加。当回火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合金碳化物尺寸逐渐增大,晶粒粗化,这些原因都导致该热作模具钢硬度下降,磨损量升高。该热作模具钢较佳的热处理工艺为:1100℃/油淬+2次560℃×2 h回火。  相似文献   

4.
杨顺贞  唐建永  吕均益  刘翠英 《热加工工艺》2012,41(12):181-183,186
采用不同温度对1050℃油冷淬火后的1Cr13不锈钢进行回火处理,然后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组织不断分解,当温度高于450℃时,合金碳化物开始沿晶界析出,当温度达到600℃以上时,马氏体组织转变为索氏体组织,合金碳化物已呈现弥散分布,并开始长大、球化;显微组织的变化导致其力学性能也出现较大变化,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但其冲击韧度显著提高;1050℃油淬+(650~750)℃空冷回火时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高钒含铌冷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模具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后,模具钢中有纳米级的二次碳化物析出。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模具钢的抗弯强度存在一定的波动起伏,350℃回火时出现了最大值3.4 GPa;模具钢的硬度先稳定,然后呈下降趋势,当回火温度为450℃时,模具钢的硬度达到最大值64 HRC;模具钢的冲击功不断增大,当回火温度升高到650℃时,模具钢的冲击功近似线性增长到9.9 J。  相似文献   

6.
以42CrMo模具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模具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0℃低温回火时,随着淬火温度升高,模具钢的抗拉强度先上升后降低,而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呈现下降趋势;600℃高温回火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模具钢的抗拉强度在1 040℃前略有降低,而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和硬度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00℃低温回火后的模具钢的强度满足要求,但是伸长率和冲击韧度均低于标准要求;600℃高温回火后,模具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能满足冷作模具钢对基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使用不同工艺对机床用W18Cr4V高速钢刀具进行了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球化退火组织为球状珠光体+细小粒状碳化物,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碳化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粒状碳化物及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均先升高后降低,120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硬度先降低后升高,400℃时最低,600℃最高为65 HRC。综合考虑硬度及强韧性等因素,最优淬火温度为1200℃,最优回火温度为600℃。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韧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对高强韧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930 ℃时,材料的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930 ℃时,硬度降低,在930 ℃出现硬度峰值;冲击韧度随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增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硬度缓慢降低,而冲击韧度值升高.高强韧耐磨铸钢经930 ℃×2 h淬火(油淬)+240 ℃×2 h回火+240 ℃×2 h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韧性,硬度≥54 HRC,冲击韧度≥43 J/cm~2,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少量的残留奥氏体,试样冲击断口为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9.
王琪  吴光亮 《金属热处理》2022,47(4):146-150
研究了920 ℃水淬+不同温度回火后1100 MPa级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为250 ℃时,所得到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1423 MPa、1220 MPa、446 HV5、14.2%和56 J。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先减小后增加。回火温度为150 ℃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ε碳化物,析出的ε碳化物呈细长杆状。回火温度上升到250 ℃之后,马氏体板条稍有粗化,ε碳化物长大。随回火温度继续升高,板条马氏体逐渐转变为等轴铁素体,ε碳化物也会转变为渗碳体并逐渐球化粗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对建筑用Q550D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回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对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对冲击功、硬度进行了检测,研究了回火时间和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回火温度为200℃时,感应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碳化物析出增多,马氏体逐渐分解,冲击功逐渐升高,硬度则逐渐降低;在200℃回火保温时间为10 min时,组织由低温感应回火时的回火马氏体逐渐向中温感应回火时的回火托氏体转变,随着回火温度升高,碳化物从马氏体板条中析出并长大,马氏体充分分解,组织趋于均匀化,冲击功则先提高,当回火温度超过350℃后稍有下降,硬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新型含碳化物马氏体球墨铸铁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的热处理。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新型铸铁的组织均为细针状马氏体+孤立分布的硼-铬碳化物+球状石墨组织。奥氏体化温度在820~890 ℃范围变化时,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该铸铁的硬度增大,冲击韧度减小;奥氏体化温度高于890 ℃时,硬度和冲击韧度均减小。奥氏体化温度为890 ℃时,试验铸铁硬度和冲击性能达到良好的匹配。  相似文献   

12.
采用SEM、TEM、硬度测试、冲击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X22耐热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22耐热钢经1070℃×1 h油冷淬火处理后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板条间有针状碳化物析出。经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后,X22钢组织依然保持马氏体板条形貌。当回火温度超过650℃时,针状碳化物消失,在马氏体板条和原奥氏体晶界上析出大量条状碳化物M_(23)C_6。随回火温度升高,X22钢硬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快速降低的变化趋势,50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52 HRC;X22钢的冲击功在500℃和650℃时出现了两次低谷,冲击功分别为11.7 J和9.7 J。  相似文献   

13.
陈继林  郭明仪  崔娟  张治广 《轧钢》2016,33(1):67-71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0B38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淬火硬度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870 ℃时,淬火硬度最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晶界及晶面逐渐有碳化物析出,组织中碳化物由片状连续不均匀分布变为颗粒状弥散分布;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都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断面收缩率及断后伸长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0~450 ℃温度区间,冲击功随回火温度升高稳定增加,回火温度在550 ℃以上时,冲击功急速升高,10B38钢经油淬后在550~650 ℃区间回火能够同时满足强度和冲击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淬火和回火工艺对20CrNi2Mo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890℃,随淬火的温度升高,硬度变化不明显。淬火温度一定,随回火温度升高,冲击值先降低后升高。经890℃淬火+230℃回火,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材料获得最佳的硬度和冲击韧度。经SEM分析,冲击断口断裂方式主要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喷射成形M42高速工具钢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淬火温度低于1180℃时,钢的淬火态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高于1180℃之后,钢的淬火态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淬火温度升高过程中,钢中碳化物的数量呈减少趋势,马氏体不断粗化,同时残留奥氏体数量逐渐增加。钢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并在550℃时达到极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回火温度升高过程中,马氏体中不断析出碳化物并聚集长大,同时马氏体和部分残留奥氏体会向回火马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Cr28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正火回火处理后,Cr28铸铁的组织由初生碳化物、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正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先升后降,1 040℃正火后有极大值61.6HRC,冲击韧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4.1-6.9 J/cm2) ;1040℃正火后, 随回火温度升高,材料的硬度逐渐降低,冲击韧度变化范围较小(3.7-4.3 J/cm2)。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材料性能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回火温度对高碳中锰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变质高碳中锰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冲击韧度增大,组织中回火碳化物增多,耐磨性提高,当回火温度达300℃时,无缺口冲击韧度达最大值,为121.4J/cm^2。与常规水韧处理的试验钢相比,无缺口冲击韧度提高80%,磨损失重降低了56%,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铸造技术》2016,(6):1123-1125
对冷作模具钢进行了完全退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冷作模具钢组织与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冷作模具钢的铸态组织为马氏体+索氏体组织;在完全退火态下的碳化物粒子和高碳化合物都发生了聚集球化现象,分布较为均匀;当淬火温度为940℃,回火温度分别为250℃和500℃时,冷作模具钢分别得到了回火马氏体和回火索氏体组织,硬度分别为61.7 HRC和52.6 HRC。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种超高碳Cr-Si-Mn耐磨铸钢的热处理工艺对钢的微观组织,强韧性,以及静磨料磨损条件下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微观组织由细小的隐晶性马氏体过渡到明显的粗针片状马氏体组织。钢的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冲击韧度升高。在830℃淬火,200℃回火时,钢的硬度约63HRC,冲击韧度约为4 J·cm-2。随回火温度的提高,钢的硬度逐渐下降,韧性的变化不显著。在830℃淬火,200℃回火的条件下,实验钢具有较好的静磨料磨损性能,磨损主要表现为切削机制,耐磨性主要是受硬度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代斌  杨华  李涛 《热加工工艺》2007,36(20):72-73,80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变质Cr12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处理后,变质Cr12MoV钢中共晶碳化物呈粒状均匀分布;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升后降,冲击韧度呈逐渐升高趋势;淬火后试样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冲击韧度先降后升;确定变质Cr12MoV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80℃淬火+250℃回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