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专业感染控制人员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手卫生指南推荐的5个手卫生时刻,现场隐蔽性观察研究对象一个完整的操作,并记录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征总数、手卫生执行次数、手卫生执行规范次数,手部细菌菌落培养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依从率、正确率,分析各相关因素,针对各类因素实施相关干预措施。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明显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由67.5%提高到90%,正确率由66.8%提高到94%,ICU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的4~6月,ICU医务人员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低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前的1~3月。结论采取积极全方位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护士给新生儿沐浴前后手细菌污染以及采用不同洗手方法后手部细菌杀灭的情况。笔者分别于新生儿沐浴护理前后未进行手部清洁时、使用手快速消毒液后及采用洗手七部法洗手后采样,发现护士在新生儿沐浴前后未进行手部清洁时。细菌菌落数均超标。使用手快速消毒液、洗手七部法洗手后手部细菌检测均符合卫生学的标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现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手卫生认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621名医院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22.0±6.1)分,最高分33分(满分),最低分8分,得分率66.7%,其中便后进行手卫生得分率最高,为95.9%,穿脱隔离衣后进行手卫生得分率最低,为34.6%。影响手卫生知识得分的因素为科室、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培训、有无洗手示意图。结论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得分率不高,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室应提供完善的手卫生设施,有针对性加强对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增强手卫生意识,提高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高蓉 《当代护士》2016,(1):155-156
目的了解行为干预对传染病区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住院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共2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入院健康教育组)和试验组(综合干预组)各100人,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陪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在接触病区环境后、护理病人前、护理病人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处理病人污物后的洗手执行率分别为91.53%、91.43%、96.19%、100%、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0%、75.96%、84.62%、92.59%、92.55%;洗手方法正确率试验组为85.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7%;两组人群在不同手卫生指征的手卫生执行率差异及正确洗手方法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及行为干预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卫生培训对减少社区医护人员手部带菌含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手卫生培训干预组,昌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对照组,每中心随机抽选医护人员各60名,对干预组的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强化培训,培训前对两组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或操作后进行手微生物采样.在培训后分别对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手微生物采样进行追踪,比较分析、并提出对策,检查干预组成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效果.结果:经过强化培训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每平方厘米手部所含细菌菌落明显减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卫生培训能使社区医护人员掌握正确手卫生的方法,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社区医护人员手部细菌的含量,降低社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方法:采用现场涂抹采样方法和活菌计数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两组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出诊中手部平均菌落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人员洗手后的手部平均菌落数、合格率较出诊前、出诊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部污染严重,出诊前按常规的6部洗手法洗手不现实,但在救护车上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是切实可行的减少手部细菌污染的好办法,应当大力进行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米春玲 《当代护士》2017,(12):141-142
目的探讨陪护人员手卫生培训对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为中、重度依赖患者的陪护人员337人,按陪护患者的住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陪护人员仅进行住院须知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手卫生知识的培训。结果对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后,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及合格率明显提升,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对陪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手卫生培训,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病区手卫生状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6-10/2007-10医生、护士、进修实习医生、实习护士、清洁员、患者及陪护人员卫生洗手后,按《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手采样及检测方法进行监测。结果:共抽检287人次,结果以合格率高低排序为:护士手合格率90.0%,实习护士手合格率85.0%,医生手合格率82.2%,进修实习医生手合格率75.0%,患者手合格率46.3%,陪护人员手合格率44.0%,清洁员手合格率35.7%。结论: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应引起医院人群的高度重视,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选取的634名医院陪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问卷中“没有足够的证明洗手或擦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得分率最高,“洗手时做到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和“戴无菌手套洗手”得分率最低。陪护科室、年龄、陪护对象有无感染和是否经过培训是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陪护人员手卫生态度现状不容乐观,医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泌尿科护士手消毒的情况.方法 对泌尿科护士22人在洗手和手的消毒措施前后,检测手部进行细菌菌落.结果 手消毒前菌落数比消毒后高84.86%,合格率仅占9.1%,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消毒后手的带菌数显著减少,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合理有效的洗手及手消毒,可有效降低手的带菌数,减少或杜绝由护士手而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调查骨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院骨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抽取陪护人员220人,其中手卫生依从性较好者占2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洗手意义知晓以及患者合并MDRO感染的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关系、洗手意义知晓情况以及患者合并MDRO等5项指标是影响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多模式干预措施,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急诊患者洗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2名急诊患者进行手卫生情况调查,检测其洗手前后的细菌菌落数,并现场观察急诊就诊环境及可提供的洗手设施.结果 急诊患者手部细菌菌落数高,超出医护人员标准16~36倍;执行正确洗手方法比例较低;急诊洗手设施简陋,不符合卫生洗手要求.结论 应加强对急诊患者的洗手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医院应改善急诊室的洗手设施,以减少手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洁芙柔消毒凝胶开启后使用有效期。[方法]对开启后10d、20d、30d、40d洁芙柔消毒凝胶分别进行染菌量及手消毒效果细菌学监测。[结果]开启后10d、20d、30d、40d洁芙柔消毒凝胶10倍稀释后进行细菌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采用开启10d、20d、30d、40d洁芙柔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手部菌落数较消毒前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21.104,32.324,39.700,29.737,P均<0.001),手部细菌除菌率均达95%以上,且最高菌落数≤5cfu/cm2。[结论]洁芙柔消毒凝胶开启后40d仍具有良好的手部卫生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手卫生是预防微生物交叉污染、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医院陪护人员流动性大,缺乏有效培训与监管,手卫生是困扰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突出问题。为此,本院2007年11月起实施将手卫生管理前移至病房的办法,在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高的情况下,将手卫生工作扩展到医院内所有与患者接触的陪护人员,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的清洗和消毒作为医疗护理的必然环节以及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简单、经济而有效的措施的重要隔离措施,国内外都对此进行了规范和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技术也得到提高,提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手卫生技术方法。但在实际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对于保证手部卫生尚难以尽善尽美。近年来更随着院内感染的研究增多,手部卫生的重要性越发被重视,故在医护人员之间也逐渐提高了对洗手的意识,而在医院的工勤人员以及陪护人员的人群中对洗手意识的认知尚有待提高。为使院内人员能进一步保障手部清洁,降低交叉感染,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本文对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持续佩戴一次性医用无菌手套后手部原有残留细菌的增殖情况及医务人员对该情况的认知程度。方法 选择静脉采血护士作为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不洗手直接戴无菌手套,另一组规范洗手后戴无菌手套;2组志愿者分别于戴手套前、戴手套后0.5~3.0 h采样,进行手部细菌学监测,计数菌落数。随机抽取全省8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持续佩戴手套后手部残留细菌增殖情况的认知程度。结果 未洗手直接戴手套及洗手后戴手套,手部平均菌落数均随戴手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未洗手直接戴手套后手部细菌增殖较洗手后戴手套更加明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相关知识及持续佩戴手套后手部残留细菌的增殖情况知之甚少。结论 长时间佩戴手套后手部细菌将不断增殖,应对医务人员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促进其规范使用医用手套。  相似文献   

17.
冯波  邢娟  贺玲 《护理研究》2012,26(31):2953-2954
[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医务人员常态下手部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寻找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合格率的最佳方法。[方法]在ICU实施一系列集束化干预措施包括反复培训、监督调查反馈、宣传、人人参与、营造氛围、改善手卫生条件等,干预前后随机选择医务人员各30人,比较干预前后常态下(非直接接触病人)手部细菌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干预前常态下手部细菌检测合格率为43.3%(13/30),干预后为70.0%(21/30),干预后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且集束化干预措施为影响常态下手部细菌检测合格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ICU医务人员手部常态下带菌状况,提高手卫生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沐浴前后护士手细菌污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护士给新生儿沐浴前后手细菌污染以及采用不同洗手方法后手部细菌杀灭的情况。笔者分别于新生儿沐浴护理前后未进行手部清洁时、使用手快速消毒液后及采用洗手七部法洗手后采样,发现护士在新生儿沐浴前后未进行手部清洁时,细菌菌落数均超标,使用手快速消毒液、洗手七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结果。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定量培养方法,对医疗机构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用ATP荧光检测法检测医疗机构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69.17%,用细菌定量培养法检测医疗机构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78.20%,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高于民营医疗机构,护士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医生。结论细菌定量培养法对手卫生监测合格率高于ATP荧光检测法,但后者操作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20.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做好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医院病房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洗手率为55%,门诊医务人员洗手率仅39.8%。护士的洗手率为65.98%,医生的洗手率仅为28.30%;护士能自觉遵守六步法洗手规定的只有26.8%,医生只有8.5%。结论该医院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中能自觉注意手部卫生者比较少,即便进行洗手也不能按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需要加强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