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这种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肝癌增殖活性及p53基因状态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检测surviv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蛋白在31例肝细胞癌组织以及4例正常肝和8例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31例肝细胞癌组织中19例(61.3%)有不同程度的survivin表达,相反在所有正常肝和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Survivin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及肝癌增殖活性有关,低分化肝癌其survivin表达阳性率(16/20)明显高于高分化肝癌(3/11);survivin表达阳性的肿瘤其PCNA平均指数[(47.2±20.5%)]明显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的肿瘤[(24.6±15.8%)]。p53蛋白积聚与survivin高表达有关,肝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12/14)和41.2%(7/17)。结论Survivin蛋白在肝癌中呈特异性高表达,这种表达与肝癌的分化及增殖有关。Sur-vivin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的进展介导癌细胞的分化和增殖。p53基因的突变可能是survivin基因异常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瘤癌变过程中其表面腺管开口变化与PCNA、survivin mRNA在各型腺管开口中表达关系的研究。方法标本分别以腺管开口类型及病理组织学分为6组。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PCNA mRNA及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PCNAmRNA在大肠黏膜腺管开口Ⅰ型、Ⅱ型、ⅢL型、Ⅳ型、Ⅴ1型、ⅤN型6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3)、12.5%(1/8)、38.9%(7/18)、66.7%(12/18)、75.0%(3/4)、100.0%(9/9),survivin mRNA为0%(0/13)、12.5%(1/8)、22.2%(4/18)、44.4%(8/18)、50.0%(2/4)、77.8%(7/9)。PCNA mRNA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大肠黏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及癌6组中分别为0%(0/10)、16.7%(2/12)、35.3%(6/17)、63.6%(7/11)、75.0%(6/8)、91.7%(11/12),survivin mRNA为0%(0/10)、8.3%(1/12)、23.5%(4/17)、45.5%(5/11)、50.0%(4/8)、和66.7%(8/12),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PCNA mRNA及survivin mRNA在腺管开口类型分组其表达强度变化,能较客观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凋亡状态,并且与病理类型分组得出相同的结果,能即刻将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Survivin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肺癌组织、10例癌旁肺组织、8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77%,在癌旁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8.85%,小细胞肺癌为38.46%,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Survivin蛋白的过度表达在肺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有可能成为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survivin基因在36例胆管癌标本、30例胆管癌旁组织和8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6例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9.4%(25/36);在癌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未检测到survivin的表达,胆管癌组织、癌旁胆管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之间的surviv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分化及是否转移无关。结论Survivin在胆管癌中高度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人正常各期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0例孕妇分为早孕组(10例),中孕组(10例)和足月组(10例),取正常妊娠8-9周、18-23周、37-40周胎盘组织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期胎盘滋养细胞中Survivin、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3组胎盘滋养层的表达随孕期的增长逐渐减弱(Pu值分别为:11.74±0.8,9.95±0.43,8.83±0.67,P〈0.01);相反,Bcl-2和Bax均随孕期的增长逐渐增加(Bcl-2的Pu值分别为:4.33±0.60,5.00±0.75,6.87±0.45。P〈0.01;Bax的PU值分别为:9.82±1.12,16.00±1.05,27.48±2.10,P〈0.01);Bcl-2、Bax与Survivin均呈无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凋亡的途径参与了正常妊娠胎盘的发育。Survivin的表达与Bcl-2、Bax表达无相关,提示抑制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它们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各自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中p27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9例胃石蜡标本中p27蛋白、PCNA表达情况。结果p27蛋白的阳性表达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的增高和浸润深度的加深,其表达的阳性率逐渐降低,而PCNA的表达则相反。结论p27蛋白、PCNA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块病灶生长特点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100蛋白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颈椎前路减压术从2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切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标本,其中3例是椎板成形术后再次出现颈髓压迫症而手术。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48.2岁,其中男14例,女8例。对照组:取自25岁以下的5例不同新鲜尸体的颈椎后纵韧带标本5块,2组标本进行HE和PCNA,S-1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有OPLL病例标本都有S-100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高表达,对照组尸体标本无S-100及PCNA阳性细胞出现。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具有增殖活跃并向软骨化生、骨化的特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前方的增生的纤维软骨细胞区是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压迫症再发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PTE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TUNEL法检测Survivin、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并且在临床分期较高、组织分化较差的胃癌中Survivin表达率较高(P〈0.01,P〈0.05)。而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在临床分期较高、组织分化较差的胃癌中PTEN表达率较低(P〈0.01)。此外,胃癌中survivin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861,P〈0.01),PTEN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32,P〈0.01)。结论Survivin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检测及胃癌愈后判别的标志物之一;PTEN基因的失活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刘思管  樊娟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2):1702-1704
目的探讨p63蛋白和Survivin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63蛋白和Survivin蛋白在60例NHL患者和1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石蜡标本中的表达。结果p63和Survivin在NH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71.7%。二者表达在NHL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之间及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Survivin阳性组CR率和生存期与阴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63和Survivin在NHL中异常表达,二者表达是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2 7蛋白 (p2 7)、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骨肉瘤中表达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测取 32例骨肉瘤、2 0例骨软骨瘤标本的p2 7、PCNA表达值 ,以SPSS 10 .0软件系统行数据处理 ,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和相关性。结果 p2 7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 4 0 .6 3% (13 32 ) ,在骨软骨瘤中为 75 .0 0 % (15 2 0 )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 84 .38% (2 7 32 ) ,在骨软骨瘤中为 10 .0 0 %(2 2 0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 ;在骨肉瘤中 ,p2 7与PCNA呈负相关 (γs=- 0 .5 71,P <0 .0 5 )。结论 p2 7表达下降可能是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PCNA可作为骨肉瘤增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PCNA指数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各 10例为标本 ,对 10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和正常皮肤PCNA指数差异。结果 瘢痕疙瘩浸润部PCNA指数明显高于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 4 0 5 ,P <0 0 5 ) ,瘢痕疙瘩增生部PCNA指数明显高于老化部和正常皮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q≥ 4 12 ,P <0 0 5 ) ,而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指数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S、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与慢性宫颈炎相比,CIN及宫颈癌中TS的表达率明显增高(P值分别为0.006、0.004);而CIN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0);CIN各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在宫颈癌中,T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为0.033、0.015),与细胞分化程度及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值分别为0.343、0.350)。PCNA在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P值分别为0.029、0.000),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也明显高于CIN(P值为0.000)。在CIN和宫颈癌中,TS和PCNA的表达存在关联性(Pearson列联系数=0.319 6,χ2=8.371,P<0.005)。结论:TS作为一种促细胞增殖的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对预测宫颈癌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超  曾林华  谢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428-2428,2433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纤粘连蛋白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胎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胎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纤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较正常早期妊娠胎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纤粘连蛋白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研究提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胎盘中滋养细胞增殖、粘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中P^53和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将48例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的实验标本制成4μm厚切片,严格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法即链菌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进行实验操作。结果 1 PCNA阳性细胞率随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而且病理级别与阳性细胞增殖指数间显著正相关。2 P^53表达阳性的星形细胞瘤PCNA-LI高于P^53表达阴性的星形细胞瘤,差异有显著性,且P^53与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53、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共同表达能很好地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增殖活性,可以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类型分级及其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一组有价值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急性白血病PCNA和P53及Bcl-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骨髓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抗凋亡基因P53、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化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儿童AL骨髓穿刺标本,分别应用PCNA、P53、Bcl-2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选择15例正常骨髓穿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PCNA、Bcl-2、P53在AL初治病例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未缓解组与缓解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CNA表达复发难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化疗敏感性有关,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6周内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3年以上无病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P53、Bcl-2表达复发难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表达者,化疗耐药,缓解率低,二者共同阳性者,不易缓解,提示预后不良。结论PCNA阳性表达者缓解率高,与长期预后无关。Bcl-2、P53阳性表达者缓解率低,与长期预后有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化疗效应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CNA、P53、Bcl-2基因以不同的途径参与儿童AL的发生过程,三者联合检测判断预后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16基因和PCNA在角化型外阴鳞癌(VSC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蛋白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21例角化型VSCCs、7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53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中的表达。结果:在NNED、VIN和VSCCs中p16蛋白表达率呈下降趋势(P<0.05),而PCNA标识指数(PI)呈上升趋势(P<0.01)。NNED组中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VSCCs和VIN组(P<0.05,P<0.05)。PI在NNED、VIN及VSCCs组中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I与VSCCs组织分级相关(P<0.05)。p16蛋白高表达与PI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和PCNA异常表达可能在角化型VSCCs发生、发展中起作用,PCNA可作为判断VSCCs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子宫颈鳞癌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32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D34和PCNA的表达,并计算出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指数(PI)。结果PI、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FIGO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低分化程度组和高F1GO临床分期组PI、MVD值明显高于高分化程度组、及低FIGO临床分期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PI、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MVD与PI密切相关。(r=0.861,P<0.01)。结论血管形成参与了子宫颈鳞癌的形成;MVD和PCNA与子宫颈鳞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2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正常人结肠肠黏膜中p27蛋白和PCNA的表达,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标本中的细胞凋亡。结果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PC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的结肠癌细胞平均凋亡指数(0.93±0.32)%高于p27蛋白阴性表达的细胞凋亡指数(0.3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与结肠癌PCNA的表达无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标本PCNA表达呈强阳性且组织分布弥散提示结肠黏膜癌或有癌变倾向;p27蛋白表达可能不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但有促使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