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勾沉了《内经》对咳嗽病的病机认识和证治思想,分别对外感咳嗽、肺脏内伤咳嗽、五脏咳、六腑咳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认为咳必因之于肺,但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六腑咳是五脏咳的进一步发展。《内经》治咳以针为主,临床可根据病机辨证用药,对临床治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经.咳论》是中医经典中论咳最为精僻的文章,其理论直接指导着临床,为世人所推崇。细观今人对《咳论》的认识,有说“五脏咳是咳的初期阶段”,又说六腑咳是“脏病移腑”等等,随文释义,疑点彼多,故提出几点不同见解;咳证的病位在肺,肺不病则不病咳,故《咳论》首曰:“肺之令人咳。”咳嗽的病因病机为“外内合邪”,其相关脏腑在肺与胃,肺气上逆而咳,咳多兼痰,痰由中焦产生,即“痰与气”是致咳的基本原因。这是《内经》论咳的中心思想,在脏腑咳的辨证分型中亦不离此范围。五脏咳是脏病为本,咳证为标;六腑咳是久咳不愈,又兼它证。从临床实际出发,笔者试从先病后病,标本缓急角度,明晰《咳论》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咳嗽为气管呼吸不顺的现象,肺部受风寒的侵袭或痰的上犯,则喉中发声而咳嗽。喻嘉言《医门法律》说:“六气主病,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同时,五脏有病也能致咳,故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历代医家从临证实践  相似文献   

4.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一旦影响及肺,都能致咳。因此,把咳嗽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及胃咳等五脏咳与六腑咳。笔者学习经旨,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兹对胃咳的诊治浅谈个人的看法。1胃咳之病机张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据经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说明五脏功能失调可导致咳嗽,但肺脏功能失调是咳嗽发生的关键,因此可从调治五脏入手治疗咳嗽.五脏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五脏咳各具特点,遣方用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张弘老师继承中医经典五脏咳理论,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单纯性咳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从五脏辨治,将咳嗽分为肺咳、脾咳、心咳、肝咳、肾咳,针对不同病脏应用不同方剂,善者两剂见效,通过具体病例及分析说明张老师的诊疗思路及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7.
心咳属五脏咳之一,既有心病特点又属咳嗽范畴,与现代医学中的心源性咳嗽、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相似,本文分别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及情志方面阐述该病病因病机,从虚、实、情志等方面阐述古今治疗经验,希望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咳嗽是内科的一个常见病 ,它的发病和肺密切相关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为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说明五脏六腑皆与咳嗽有关。以下根据临床体会就咳嗽的脏腑论治作简要阐述。1 从肺论治肺为五脏之华盖 ,位居上焦 ,开窍于鼻 ,上连咽喉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不论外邪还是内邪 ,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肃 ,肺气失宣而壅滞 ,肃降失常而肺气上逆 ,故治疗咳嗽不能离乎治肺。基于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 ,故治咳关键在于复其宣降 ,使逆上之气得平 ,可…  相似文献   

9.
肺阳虚与慢性支气管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之咳嗽、痰饮、喘证范畴,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表现。历代医家在其病机认识上多从肺气虚、肺阴虚立论,即使论及阳虚,亦多责之脾肾之阳。《素问*咳论》虽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然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咳嗽》中云:“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我们通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变主要在肺,肺阳虚是其病机关键。当本病发展到肺气肿、肺心病时,则由肺及脾、肾、心,成为肺脾同病、肺肾同病、肺心同病,其病机发展顺序依次是:肺阳气虚→脾阳气虚→心肾阳气虚→功能衰竭。因此,温补肺阳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浅谈咳嗽及其临床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气上逆的一种表现 ,是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 ,若外邪侵袭 ,内舍于肺 ,或其它脏腑功能失调 ,致肺失宣降 ,皆能引起咳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 :“咳谓无痰而有声 ,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 ,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为有痰而有声 ,盖因伤于肺气 ,动于脾湿 ,咳而为嗽也。”即是说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现在大多咳、嗽并称 ,不加区别。《素问·咳论》以五脏六腑名称命名 ,把咳嗽分为“肝咳”、“心咳”、“脾咳”、“肾咳”、“肺咳”……等十一种。《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又分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明代的张景…  相似文献   

12.
五脏咳案议     
五脏咳案议李仁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中图分类号R256.11咳证虽多,无非肺咳(肺疾),而“五脏之咳”,乃各有其“兼症”耳。如“心咳”、“肝咳”、“胃咳”、“肾咳”等。《素问·咳论》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总结历代对“子咳”的论述及认识,阐明了“子咳”的病因病机,结合当今医学的研究进展,指出“子咳”产生的生理病理基础。结合临床提出“子咳”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并提供有效的治疗经验。指出并探究与“子咳”相关中医理论的重要性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内经》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一证虽属肺家之病,但五脏六腑功能失调,都能引起咳嗽。秦家泰教授对咳嗽的诊治,着重于对病因病机的分析,尤其强调对痰的治疗,他认为治疗咳嗽首先要辨病的表里,其次辨病的寒热,三辨咳的虚实。例如对新病外感引起的咳嗽,重在宣肺化痰止咳,久病化热咳嗽则以清气化痰为主,若久病痰饮阻肺则以温化寒痰,肺阴伤则治用养阴清肺。其治咳多从下面几法入手。  相似文献   

15.
从五脏相关探析内伤咳嗽的病机,认为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瘀与火,与心、肝、脾、肺、肾各个脏腑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从五脏相关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内伤咳嗽的病机,体现了中医治疗内伤咳嗽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陈新宇教授提出运用内经“五脏整体观”理论分析病因病机,指出咳嗽不仅与肺相关,肾虚、脾湿、肝火均可引起咳嗽.临床治疗中陈教授多用伤寒原方加减,文中以桂枝汤、小陷胸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为例,系统阐述了陈新宇教授在咳嗽治疗方面的经验心得.  相似文献   

17.
<正>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急起者易治,久咳者难疗。咳嗽虽为肺失宣肃所致,但其成因不一,故《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强调人体是统一的整体,脏腑相互关联,一脏病变可传及它脏。"五脏咳"指五脏六腑病变,均可传及于肺,均可导致肺宣发肃降失调,发为咳嗽,五脏可致  相似文献   

18.
胃咳探析     
胃咳是咳嗽的常见类型,文章就胃咳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胃咳探析     
胃咳是咳嗽的常见类型,文章就胃咳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胃咳及其证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一旦影响及肺,都能致咳。因此,把咳嗽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及胃咳等五脏咳与六腑咳。笔学习经旨,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兹对胃咳的诊治浅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