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诊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四诊技能及中医辨证思维,都离不开课堂讲授的过程。本文基于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准备、展示、延伸等几个环节,对《中医诊断学》课堂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朝阳 《中医药导报》2004,10(12):65-66
文章探讨了《中医诊断学》模拟教学法 ,认为《中医诊断学》本科教学中应用课堂模拟教学与实践模拟教学相结合方法 ,能突出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四诊技能及培养辨证施治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断学》模拟教学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中医诊断学》模拟教学法,认为《中医诊断学》本科教学中应用课堂模拟教学与实践模拟教学相结合方法,能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四诊技能及培养辨证施治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课程,具有中医诊断技能和辨证思维的培养课的特点。其研究、探索、诊察疾病的方法与途径,从宏观到微观揭示病证的规律,以冀实现中医诊断四诊客观化、辨证微观化、病证规范化。因此,搞好《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对学生学好临床各科和毕业后临床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是四诊与辨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尽管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具已有了很大改进,但在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明确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中涉及四诊实训重点范围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中医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阐述了在中医诊断学四诊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的途径和方法,积极促进课程与临床需求相结合.以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分阶段考核的侧重为切入点,突出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的重点,引导中医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构建中医思...  相似文献   

6.
教学资源不足,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医信息抽象、模糊,对中医自信的缺乏,对四诊技能以及辨证思维重视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拓展和完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与完善教学手段,逐步形成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特征的中医诊断学实践教学体系,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7.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为了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型医学人才,需与时俱进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作者从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数字化色诊、数字化舌诊、数字化脉诊、中医辨证软件的使用和开展《中医诊断学》网络慕课等方面探索了《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旨在培育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医专业学生,为中医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连接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的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门桥梁课程。笔者根据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旨在提高学生实验课实践能力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强化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引领下,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诊断学》,具备扎实的四诊技能及辨证能力,能在临床中从容接诊。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存在知识、能力、思维三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学科构建了“三阶一心”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解决知识难题,通过实训课堂解决能力难题,通过虚拟仿真、模拟诊室等解决思维难题,同时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培养既掌握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又拥有高尚医德医风、远大报国志向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和主干课,其教学质量对学生临床应诊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其内容涵盖了中医诊法和辨证以及临床病历书写等重要内容。为了提高《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从知识、素质、能力的人才培养三要素出发,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提高中医诊断技能,培养中医诊断思路作为教学核心,运用多元化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努力营造仿真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中医诊断思路的形成和中医诊断技能的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传统门诊教学与病房案例教学结合的中医诊断学课间见习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287名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间见习学生按照专业、班级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45人,试验组14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门诊见习模式,试验组在门诊见习的基础上,结合病房案例式教学,在见习始、末学生通过问卷进行见习自我评价.结果 见习后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承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研室紧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将基于慕课平台的翻转课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一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有利于实现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课程是在以证为核心、以证统法、以法统方的思想指导下,对中医诊断学课程中“辨证”的内容与方剂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将理、法、方、药熔为一炉,系统介绍有关辨证论治基础理论与方法,为我校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新课程.为便于学生掌握中医临床辨证分析及处方用药一贯性的规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团队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并通过两轮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针推、养生、康复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训练学生四诊、辨证的中医思维方式及基本操作技能.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从实训课改革入手.此文分析了实训教学现状,以实训教学目标为中心,探索实训课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考核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校+师承”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在中医传承班运行中医经典“课程-实训-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实施院校与师承互动,导读精读选修渐进,自学诵读跟师结合,重在培养中医思维;实训教学实施案例分析训练,通过集中实训、自主实训和实训考核,重在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临床教学实施五年一贯导师制,辅以家传学习和统一见习实习,重在培养和提高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综合诊疗技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传承班3个年级的实践表明,对中医思维的养成、临床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对中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肯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认识疾病、辨证诊断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是连接理论知识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质量。近年来笔者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医诊断学过程中出现的关于学习兴趣、信心、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等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显示早见习、结合案例和文献阅读可以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晶  杜彩凤 《中医教育》2011,30(1):31-33
为了重点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特在理论课程讲授的基础上,引入中医诊断学临证思维训练,通过四诊技能实训课程与课堂教学同步、经典案例贯穿始终、误诊案例尽早灌输、名家辨证思路详解、早见习、多见习等方法,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四诊技能,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批判性、质疑性精神,更好地为临床各科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杰  赵文景 《中医药导报》2013,(11):136-136,139
《内经选读》是中医专业主干课,是基础理论提高课,也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课程将实践教学的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从参观实践、走出课堂,改变主体、自主讲授,名家传授、提升高度,参与科研、拓展思路,见习临床、学以致用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使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19.
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近年来,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研制促进了中医的数字化、客观化,服务于中医临床及科研。BD-SZ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通过脉诊装置、舌诊装置及四诊合参分析系统可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提供中医诊断的参考结果及中药处方建议,从而辅助临床治疗。为拓展中医药在国内及世界的发展和推广,突出该仪器的便携化特点,在中医四诊合参辨证的基础上,整合开发经络腧穴模块,为中医的临床应用、教学及医生自我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具体论述了经络腧穴模块的架构以及其与中医四诊合参自动辨证系统的整合、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诊断学体系中,诊察病情、收集疾病信息资料的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但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些特殊的诊察手段。比如,以治测证、尿试验、尝粪、以梦诊病等等。这些特殊诊法,多是基于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其中某些诊法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有些诊法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但它们都没有被后世中医学广泛运用,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技法被记录下来,或者被赋予了伦理意义纳入到了史书中。类似的诊法由于不能被理论所解说,游离于传统的学术体系之外,因此也非常容易被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