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心衰康对阿霉素心衰大鼠治疗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心衰康对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心衰大鼠模型,心衰康连续治疗28d,测定和分析各组大鼠的心功能,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心衰康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内压显著升高。心衰康治疗组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结论:中药心衰康可以减轻盐酸阿霉素对心衰大鼠心肌的毒性作用,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且有良好的抗心衰作用。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心衰又称顽固性心衰,指经常规抗心衰治疗2周以上,心衰不见好转或有恶化倾向,而非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近来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痰与瘀的生成,痰瘀同病。心阳虚、心气虚是心衰的根本病机。表达心衰与血瘀、心衰与痰浊、心衰与水泛的相关性,提出痰癖同治与温阳利水井治心衰,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之一。据统计,目前全球心衰患者的数量已经高达2250万人,并且以每年200万人的速度递增,该病5年的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美国专家称,近十年来都没有研发出治疗心衰的新药,而心衰患者却不断增加,因此寻求心衰治疗新方法十分迫切。近来,中药治疗心衰的两大事件,博得了世界的瞩目,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疗效更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心衰)是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导致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出现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瘀血的表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无症状性、充血性和难治性心衰,按病理生理学改变可分为收缩性心衰(SHF)和舒张性心衰(DHF)。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和低控制率、再灌注疗法使大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以存活等原因,老年人心衰的发生率日益升高。据统计,50—59岁心衰的患病率为1%,80岁者高达10%。在50-89岁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10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老年患者占心衰总数的75%,心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老年病。心衰又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其猝死发生率5倍于普通人群。老年人心衰与非老年人的心衰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如何正确识别和处理老年人心衰,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一个重大的医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艳 《中医药学刊》2002,20(4):477-477,480
将慢性心衰早中晚三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分析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规律,进而探讨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得出心衰初期中医多属气阴两虚,以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主;心衰中期以气虚血瘀痰阻多见,心肌细胞基因表达异常;心衰晚期以心肾阳虚,阳气虚脱,血瘀痰凝水泛为主,存在心肌细胞凋亡,心肌重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妊娠晚期合并心衰,病情危重,处理不当将危及母婴生命。因此,术前积极控制心衰,在心衰适当控制的基础上,及时剖宫产取胎终止妊娠,以挽救母婴生命。近期我院遇到了书例合并心衰剖宫产病人的麻醉,现将我们的经验体会并结合文献报道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心衰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疑难病症之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衰合剂和珊瑚七十治疗顽固性心衰。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顽固心衰的体会──附63例报告胡友材(江西省万安县人民医院343800)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衰,中西医结合疗法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晚期往往出现心衰,若不能及时治疗可发展到顽固心衰,治疗颇为困难.我院近几年来用中...  相似文献   

10.
马丽  蒋梅先 《中医杂志》2006,47(10):733-734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对心衰的病因病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心肾同治说、少阴相关说、痰瘀互阻说、五脏相关说等,对心衰的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延缓心衰的进程、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卓著,但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不免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对终末期心衰仍无理想的疗效,疗效观察多是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而中药的独立作用疗效如何无法评定,心衰仍是无法逆转的渐进性的病理过程,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等,其原因何在?这正是许多临床医生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将我们对此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请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11.
《中医杂志》2023,(7):743-756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尽管现代医学诊疗策略不断更新,但患者死亡和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1-3]。心衰临床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目前中医药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应用尤为广泛,且临床实践提示具有显著的临床特色和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与肺不张发生的关系。方法:分析2例慢性心衰引发肺不张误诊为肺癌的原因,并复习慢性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血变化和血液回流重新分布的特点。结果:2例患者经正规抗心衰治疗后症状缓解,肺不张消除,排除肺癌。结论:把慢性心衰作为继发肺不张,尤其是下肺肺不张的重要病因,对于指导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衰是内科重症之一,被称作“生命的绊脚石”,是各种心脏疾患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心悸气短、畏寒肢冷、面浮肢肿、倦怠乏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本文运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71例,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衰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连年攀升,西药治疗存在价格昂贵、依存性差等问题,西医西药联合中医中药治疗成为越来越多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选择。中药复方制剂心衰康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院内制剂,在临床治疗慢性心衰中取得较好疗效,此文简要就阳虚水泛型心衰的中医发病机制、西医发病机制、中药复方制剂心衰康药物组成方义及心衰康相关实验研究论述如下,以探索其发挥疗效的中医、西医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提供理论依据,拓宽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浅谈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型利钠肽是一种具有利尿作用的内源性肽,其对早期发现心衰病人、心衰病人的分级、区分心衰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监测和指导心衰治疗、判断和评价心衰病人预后、评估心衰患者再入院的风险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谈“心衰”的临证辨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大法、辨证施治等方面阐述了心衰的中医辨证思想,并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指出各型心衰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3):F003-F003
心衰(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如不能早期识别,及时处理,往往预后不佳。步入老年以后,由于全身各系统脏器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加之多种疾病并存,彼此相互干扰,而使得老年人心衰症状多不典型。尤其在心衰早期,有的病人甚至可以毫无症状或仅是感觉疲劳而已。症状的多样性和非典型性是老年人心衰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误治的一个重点原因。那么,老年人心衰有哪些特殊表现呢: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临床极为常见而严重的综合征,是各种病因的心血管病的严重阶段,其患病率高,病死率亦高。近年来,虽然心衰的诊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老年人心衰的发病率仍在增加,临床表现又缺乏典型性,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衰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病死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笔者通过对2001—2005年4月127例在我院住院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旨在探讨老年人心衰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肺心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特别是肺心病心衰病人的治疗和其他心脏病所引起的心衰在药物选用上有很大不同。治疗心衰常用的两大类传统药物洋地黄制剂和利尿剂对肺心衰作用甚微,有时用药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诱发肺心衰的原因主要是小血管床大量破坏,使肺动脉压升高;缺氧、呼吸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容量增多等又促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增高,右心室肥大和衰竭便接踵发生。严重酸中毒、缺氧等又可抑制心肌收缩,使心衰难以纠正。因此治疗肺心衰的关键是降低肺动脉压和降低右心室前后负荷。1降…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的重危症。每与多脏器并损而多见。临证多见心阳气虚损,并有瘀、痰、水饮为患,故笔者多年来,运用《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此病1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12例,男6例;年龄49~76岁;其中急性心衰5例,慢性心衰13例,心衰Ⅱ级者6例,心衰Ⅲ级者12例),结果全部有效,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