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部在动态下(手术过程中)各时段空气中的微生物变化规律。方法在医护人员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百级、万级、10万级洁净手术间进行手术不同阶段的细菌菌落数监测及手术区与周边区的尘埃粒子数监测。结果动态实测值均高于静态标准值,同级别不同阶段菌落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各级别手术间手术区尘埃粒子数显著高于周边区(均P〈0.01)。结论动态监测能反映手术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根据具体监测结果和现代手术控制感染的思路,必须树立术中全过程控制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共用净化空调对手术室空气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室共用净化空调对手术间空气环境的影响.方法根据洁净手术室分级标准,选择20例外科手术在共用净化空调手术间其中一间施行手术,分别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和未施行手术的手术间分时段采样做空气细菌培养.结果施行手术手术间皮肤切开前15 min和术毕整理手术间时菌落数显著高于术前空调运行30 min(均P<0.01),且显著高于未施行手术手术间同时段(均P<0.01);未施行手术间各时段菌落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共用净化空调不会对洁净手术间空气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穗  陈丹  黎笔熙  陶军 《护理学杂志》2012,27(22):13-16
目的 通过监测手术间的空气菌落数,分析干预策略对骨科洁净手术室洁净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Ⅰ、Ⅱ和Ⅲ级骨科的洁净手术间,将其每天的第一台手术随机纳入相应级别的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采用严格控制手术间开门次数、尽量避免人员进出手术间、改善患者入室前的卫生状况等干预策略,常规组按照平常的工作模式完成手术.用撞击法监测患者入手术室前(T1)、手术切皮前(T2)、手术开始30 min(T3)和缝合皮肤前(T4)4个时点手术间中央区的浮游细菌浓度,同时用沉降法监测T1、T2、T3时室内周边区的细菌浓度.结果 各级手术间干预组开门次数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室内空气中的悬浮细菌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多(P<0.05);组间比较,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间的浮游细菌浓度.  相似文献   

4.
洁净手术室不同状态下空气净化状况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洁净手术室不同状态下空气净化状况,提高手术人员对洁净手术室的认识,为手术患者提供高度洁净、安全的手术环境,提高手术质量.方法 将百级与万级手术间各2间分为控制组与非控制组,每组百级与万级手术间各1间,每间手术室均在控制与不控制开门次数及人员流动下,设5个采样点.于房间的中央及四角均置1个培养皿,于手术开始30min、2 h时进行采样,各点均重复3次取均数,每次间隔1个月.经培养后测定茵落数.结果 不同级别洁净手术室手术开始不同状态下空气茵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控制组手术开始后2 h空气茵落数显著低于手术开始30min时(均P<0.05).结论 减少手术间人员随意进出及走动,可减少对术中空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棉织布与无纺布制作的手术衣和手术洞巾等在手术铺巾时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及术中抗渗液性能,为有效控制外科切口感染和预防医患交叉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将棉织布与无纺布制作的手术布类各备15包,包内内容均相同,经灭菌处理.应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测定两组铺巾时、铺巾后及收巾时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其抗渗液性能.结果 无纺布组在铺巾时、铺巾后及收巾时产生的尘埃粒子数显著少于棉织布组(P<0.05,P<0.01);其抗渗液率为100%,而棉织布组为0.结论 无纺布抗渗液性能优,可减少手术环境中的尘埃粒子数,从而控制外科切口感染;其阻隔防护效能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注射液与溶媒配伍后不溶性微粒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共用净化空调对手术间空气环境的影响。方法 根据洁净手术室分级标准,选择20例外科手术在共用净化空调手术间其中一间施行手术,分别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和未施行手术的手术间分时段采样做空气细菌培养。结果 施行手术手术间皮肤切开前15min和术毕整理手术间时菌落数显著高于术前空调运行30min(均P〈0.01),且显著高于未施行手术手术间同时段(均P〈0.01);未施行手术间各时段菌落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共用净化空调不会对洁净手术间空气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层流手术间首台手术与第2台手术空气细菌污染情况。方法选择一面积38m2、空气洁净度100级的层流手术间进行20个(40台次)连台无菌手术,将20个连台手术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第1台手术患者麻醉时采样1次,手术开始后10min再采样1次;第1台手术结束后,常规清理术后用物,然后关闭手术间自净30min后进行第2台手术,采样时间同第1台手术。B组第1台手术结束,常规清理术后用物,立即进行第2台手术,采样时间及方法同A组。采用"五点法"在手术间布置细菌培养基采样。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手术台次的手术间空气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台、第2台手术麻醉时手术间空气细菌菌落数显著高于手术进行10min时(均P0.01)。结论在层流净化空调设备运行良好的条件下,连台手术是可以直接接台的,不需要间隔自净;手术过程中,减少人员流动和开关门次数对控制层流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洁净手术间留置物品对空气净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Ⅰ级、Ⅱ级、Ⅲ级骨科洁净手术间各2间随机均分入物品留置组和物品移出组,每组3间。物品留置组手术间按照常规留置次日手术所需物品和仪器设备;物品移出组仅保留手术床和麻醉机,手术患者入室前将所需仪器设备和物品转运进手术间。两组均按常规流程运行空气层流净化系统,分别于静态净化结束后、麻醉开始和手术切皮时3个时点采集空气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组内比较,随手术操作开始各级手术间空气菌落数呈显著升高趋势(均P0.01);组间比较,麻醉开始物品留置组手术间空气菌落数显著低于物品移出组(P0.05),净化结束后、手术切皮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间留置物品对室内空气层流净化效果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洁净手术部手术器械的管理,使器械的流通流程达到洁污分流,降低手术器械的流失和损耗.方法 制定手术器械流通程序,严格按程序实行器械管理,做好重点环节管理.结果 实施器械管理后,手术器械丢失率与损耗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器械的流程管理达到洁污分流的要求,对洁净手术部的器械管理确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人员流动对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并评价人员流动对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两间相同级别(千级)的手术室,连续8 d在相同温度、湿度静态下空气采样检测。两间手术室各10例手术在动态不同控制下分别进行采样检测。结果两间手术室在静态下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均达标,无致病菌检出,无统计学差异。两间手术室在动态下控制人员流动空气降菌率低于不控制人员流动组,P>0.01。结论手术中人员流动影响层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必须控制人员流动,做好手术室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