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建华 《人民长江》2012,43(2):1-11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指导今后10~20 a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全面把握其内涵,对促进长江水利科学发展意义重大。简要介绍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规划修编的必要性及工作过程、总体规划、规划主要工作内容,深入分析了规划实施中应把握的重要问题和需深入研究的难点问题,以期使流域综合规划能更加全面、科学地指导长江水利事业的发展,从而支撑和保障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向阳 《人民长江》2013,44(10):10-14
简要回顾了新一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编制的背景和过程。介绍了规划的关键技术线路和主要成果,包括:流域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对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要求分析;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功能分区及控制性指标体系的提出;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流域综合管理等四大体系规划编制。总结了规划在治江理念、规划思路等方面的特点。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发挥长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改善长江生态功能,开创流域水利发展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关于长江重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华东、华中、西南三大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得天独厚,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治理开发工作,组建了流域机构,开展了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初步建立了长江防洪、灌溉、水力发电、航运、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体系,在保护  相似文献   

4.
刘雅鸣 《人民长江》2013,44(10):1-4
新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于2012年12月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统筹长江流域水利科学发展、维护健康长江的行动指南。规划以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对未来10~20 a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作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规划。介绍了规划实施中的要点,包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大水污染防治、注重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等。规划的实施将引领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使长江成为一条生态优良、造福人类的健康河流。  相似文献   

5.
高华斌  邓宇杰 《人民长江》2013,44(10):28-31
根据长江干流的资源环境禀赋、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明确了长江干流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及其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目标,研究提出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分区成果,包括:水资源开发分区、防洪分区、水功能分区、岸线利用分区和采砂分区。规划成果可为促进长江干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实施流域综合管理,指导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维护长江健康,建设长江生态文明提供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江的治理开发与保护,不仅关系到流域内4亿多人民的福祉,更关系到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在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10个主要重大问题,并重点阐述了逐步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对策措施,以推进治江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为维护健康长江、促进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建设与长江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治理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建设、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和中下游的航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建设既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稳定河势河床、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水运与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抓紧研究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适时修订《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发展与完善等阶段。总结分析了不同规划编制阶段的特点,重点从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内容、规划的操作性等方面介绍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水资源保护专项规划的主要特点,提出了重视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不断丰富和完善规划内容、把"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作为规划工作的主线、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更加重视规划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组织编制并实施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国家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水利部门履行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工作。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实践与发展到形成完善体系的过程,推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有序发展。随着国家机构改革部门职能调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出台,为更好地推进和落实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管理工作,系统梳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发展历程与成效,分析当前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厘清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定位和思路,并据此提出新时期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及管理的工作建议,对凝聚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共识、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推进水资源保护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治江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红波  邓宇杰 《人民长江》2013,44(10):37-39
新修编《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是指导新时期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中详细介绍了相关控制指标及其确定方法,包括防洪安全控制指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控制指标、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指标。着重论述了相关控制指标在指导流域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为全流域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为长江各主要支流、湖泊的综合规划编制提供了指导,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推进了河流水功能区达标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长江科学院院报》的长江特色,以2007年第4期至2010年第5期《长江科学院院报》刊发的论文为样本,从学科类别、论文下载频次、作者群、论文获得资助来源这4个方面,对从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挖掘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刊发的论文分布于41个一级学科类别中,其中以水利水电工程类为主,占总论文篇数的54%,其次是建筑科学与工程和地球物理学,均占12%; ②作者群主要是工作在长江流域水利行业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③统计期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中,报道健康长江问题的论文占43%。长江特色主要体现在:论文主要是由工作在长江流域水利行业第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撰写的反映水利水电类科研的成果;近年来论文的内容从工程水利逐步向资源水利扩展。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采用三期导流明渠通航方案,在二期导流时,利用明渠和临时船闸能航,进行大江截流。为使截流万无一失,截流设计流量定为14000 ̄19400m^3/s,截流时间定为1997年11月上旬,截流方案为单戗立堵方式,用平抛垫底解决截流水深的问题。在施工中,视堤头稳定情况,分别采用自卸汽车直接抛填和堤头集料,堆土机赶料方式填筑。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于1997年11月8日胜利实现大江截流。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GIS的长江流域省际边界河流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的省际(县际)水事纠纷一般呈现复杂、敏感、多样和突发的特点。为提前制定好规划并加强监管以期避免水事纠纷,在以长江流域 1∶25万和1∶5万河流矢量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长江流域省际边界河流地理信息系 统。该系统融合了GIS,Web和database技术,并采用三层分布式ArcGIS的体系结构。系统 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较高的实用性(如能实现数据库的远程访问),经过一个较长期的试运行 ,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万里长江千百年来孕育了中华文明.万里长江穿越古城金陵,留下了美丽的金陵湾,成就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回望百年来长江发生的洪水及救灾措施,透视不同社会制度下,长江治理的不同成效,系统回顾长江南京河段的治江经验以及今后长江南京河段的治江思路.  相似文献   

15.
长江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及理论,讨论河流生态系统的时空尺度及栖息地、水文过程与物质通量、水生生物及人类活动影响等特征;通过长江科学考察和已有研究成果之间的对比,分析长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水系由于跨越区域大,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存在自然、半自然及受人类影响强烈的河段;总体水量和水质可以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于栖息地和水文过程变化剧烈,珍稀和特有物种生存环境堪忧,需要特别重视流域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小水电新闻》2006,23(4):13-13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technologies top the agenda for China's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operation in the 11 th Five-Year Plan (2006-10), according to a document released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esterday.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泥沙输移与概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泥沙概算是一种通过研究泥沙在流域不同位置和一定时期内的时空分布,从而揭示河流水沙平衡状态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长江泥沙概算方法,探讨长江流域产沙、输沙和泥沙沉积三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流域侵蚀、沉积物和悬移质泥沙粒径级配的对比分析,计算得出每年从长江上游侵蚀下来的泥沙中,粒径大于0.5mm的近12亿t泥沙几乎都沉积在长江流域上游的沟谷和支流中,粒径在0.05-0.5mm范围内的4.92亿t泥沙有3.13亿t沉积在上游沟谷和支流中,而粒径小于0.05mm的5.36亿t泥沙也有2.02亿t沉积在这些区域。当长江上游(宜昌站)和汉江总输沙量超过2.86亿t时,长江中下游将发生淤积,总输沙量超过5亿t时的淤积量超过1亿t;当宜昌输沙量超过1亿t时,洞庭湖区将发生淤积。文章还根据长江干流、部分支流和通江湖泊的水沙关系,建立水沙动态图,研究分析了长江水沙在时空上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长江大保护与流域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庆华 《人民长江》2020,51(1):70-74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点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梳理了长江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从长江大保护的核心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即是流域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是典型的集合生态系统的角度,论述了长江大保护与流域生态学的关系,并从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及教育宣传等方面展开思考提出建议,为实现长江大保护的国家需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秦淮河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以人为本,注重人水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理念,让秦淮河成为一条美丽的河、流动的河。通过对“引江换水”的理论基础、基本要求、实践探索和经验体会等几方面的论述,阐明了“引江换水”在秦淮河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整治中是可行的、经济的,也是可持续的;对水管单位在发挥水利工程功能和做好水利服务的同时,增加水管单位的经济收入,发展水利经济的新模式,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水资源市场,进行水资源有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淮河入流对长江水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长江不同流量遭遇淮河不同流量时长江沿程水位和局部流场的变化。多组水文条件下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淮河入流造成长江水域局部水位壅高较多,对长江行洪不利;入流口以上流速减小会加剧洪水期泥沙的落淤,特别会影响三益桥航道的畅通;入流口以下流速增大,近岸流速的增大对长江护岸工程不利。模型试验结果可为扬中河段进口段的河床演变分析以及三益桥航道浅滩成因分析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