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探究单肺通气病人的最佳呼吸参数。方法32例胸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双肺通气(TLV)、单肺通气(OLV1、OLV2、OLV3)等几种不同的通气方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吸气阻力(Raw)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OLV1、OLV2的通气方式中PaO2、SpO2均明显低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 in后有6例使用OLV1、OLV2的病人SpO2低于90%,OLV3通气方式中的PaO2明显低于双肺通气,SpO2比双肺通气略低,与OLV1、OLV2比较,OLV3通气方式SpO2、PaO2均明显上升,利用OLV3的通气方式都能使病人的SpO2维持在95%以上;PaCO2数值在TLV、OLV1、OLV2无统计学差异,在OLV3通气方式中则有明显上升;单肺通气后Ppeak、Raw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所有病人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BP、HR、CVP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式能明显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单肺通气患者术中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及动态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行单肺叶切除、术中需单肺通气的肺癌患者(ASAⅡ-Ⅲ级)50例,年龄36~60岁,体重52~74kg,其中男25例、女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各25例.分别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双肺通气60nmin(T4)各时段的OI、RI及Cdyn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OI、RI及CAyn在T1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U组患者在T2、T3及T4时段的OI和Cdyn较C组明显升高,砌明显降低(P<0.05);且U组患者在T1时段的OI和Cdyn较T1时段明显增高,RI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改善术中单肺通气患者的OI、RI及Cdyn,对其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优越性.方法 本研究设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组(n=146)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n=128).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作为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之间的切换点.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1周以内再插管率、住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有创通气时间(5.8±4.2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2.4±8.6d)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4±9d和12±8d).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的VAP发生率(4.7%)、再插管率(6.2%)均较有创机械通气组(分别为21.8%、16.4%)显著降低(P<0.05),住RICU时间(10±7d)较有创机械通气组(15±11d)显著缩短(P<0.05).结论 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较传统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前肺功能正常的肺切除术患者在单肺通气(OLV)期间,术侧肺采用定压控制通气模式(PCV)和定容控制通气模式(VCV)对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57例术前肺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进行肺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肺通气采用V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PCV模式。B组:单肺通气采用P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分别在单肺通气期间每种模式结束后测量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A组和B组在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206.1±62.4)mmHg和(202.1±56.4)mmHg,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534),A组最高气道压力比B组低(24.43±3.42)cmH2O和(34.16±5.21)cmH2O,(P<0.001)。结论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在OLV期间,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并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PCV模式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诊断气道阻塞和肺栓塞(PE)病变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对8只犬通过肺段动脉水平注入凝胶海绵颗粒复制周围型PE模型,其中5只经自制球囊导管插入二级气道又建立气道阻塞模型。通过吸纯氧前后的图像减影可获得氧增强MR肺通气图像。利用对比剂首次通过法可进行MR肺灌注成像。观察MR肺通气和灌注成像的表现,并与大体病理解剖、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和肺血管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MR肺通气和灌注成像在气道阻塞区的表现相匹配,但在肺栓塞区不匹配。气道阻塞区在MR肺通气成像中的缺损区域小于核素肺通气成像。根据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肺灌注异常区可分为灌注缺损和减低区。MR肺通气联合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98.1%;其诊断结果与核素肺通气一灌注成像和肺血管造影的一致性较好(K=0.743、0.899)。结论 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联合肺灌注成像可用来诊断肺内气道和血管异常,该方法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类似,并能提供量化的功能信息和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双能CT(DECT)行肺通气联合肺灌注成像以综合评价肺实质的通气、灌注、形态学及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在病人人工呼吸状态下,行2次双能CT采集,获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的治疗组在通气1小时、12小时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与未通气时的差值均较容积控制通气的治疗组明显升高(P均<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降低(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差值明显降低(P<0.05);通气1小时、12小时后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治疗组的气道峰压(PIP)、平均吸气流速VT/Tinflate明显下降(p<0.01),吸气峰流速(PTF)、呼气峰流速(PEF)出现显著增高(P<0.01)。结论: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是一新型通气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对降低气道压力、确保肺泡通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远航对海员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远航对海员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为远航卫勤保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产呼吸功能自动测试仪在不同阶段测定远航海员肺通气功能 ,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远航后期 (第 1 2 8天 )海员的用力肺容量指标 FVC、FEV1 .0 、PF、V75的测得值比航前 (4天 )和航行初期 (第 32天 )的测得值有明显降低 (P<0 .0 5 ) ;远航后全封闭船环境海员比半封闭船环境海员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更显著 (P<0 .0 5 ) ;炊事人员和机电人员比补给人员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更显著 (P<0 .0 1 ) ,炊事人员又比机电人员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显著 (P<0 .0 5 )。结论 远航及不同的船舶环境和作业条件对海员肺通气功能有一定影响 ,应予以重视 ,加强预防和卫勤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肺保护性通气对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80例, ASAⅡ~Ⅳ 级,并根据MELD分值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Ⅰc组)、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Ⅰp组)、MELD>15分+常规机械通气组(Ⅱc组)和MELD>15分+肺保护性通气组(Ⅱp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切皮前(T1)、无肝前期3 h (T2)、无肝期30 min (T3)、新肝期2 h (T4)及新肝期4 h (T5)、术后2 h(T6)、拔管前(T7)及术后1 d(T8)时,检测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 水平。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1周内急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不同MELD分值两组间比较,MELD>15分患者输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P<0.05),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较高,气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延长(P<0.01),T2~T8时血清CC16、TNF-α、IL-8浓度升高(P<0.05或P<0.01);不同通气方式两组间比较,保护性通气组的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7.2±1.5)h和(12.1±5.6)h,短于常规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能改善肝移植手术患者(尤其是MELD 评分>15分)的氧合指数,降低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4名有经验的观察者对肺显像中已知解剖部位和大小的肺缺损估价的准确性。方法:局麻下对肺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施行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在检查前用~(81m)Kr肺通气显像作对照,获得后位、后斜位和侧位影像,然后在支气管镜直视下于某个选择的肺段支气管处使气囊膨胀,用与对照相同的体位获得肺通气缺损影像,以此作为受累肺段的“阴性”显像;当~(81m)Kr在肺清除和衰减后,经气囊导管孔引入~(81m)Kr和空气使孤立的肺段单独通气,确定阻塞肺段的位置和表面投影,作为肺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俯卧位对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不同手术类型病人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53例(其中脊柱侧弯手术病人20例,脊柱普通手术病人33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机械呼吸,潮气量6~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术前仰卧位通气10 min后改为手术俯卧位通气10min,分别经麻醉机采集不同潮气量时压力-容积曲线,计算肺顺应性。结果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脊柱侧弯手术病人术前仰卧位肺顺应性为(33.6±10.0)ml/cmH2O,术前俯卧位的肺顺应性降低为(28.2±8.6)ml/cmH2O,术前仰卧位与俯卧位的肺顺应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手术组病人术前仰卧位肺顺应性为(40.2±9.1)ml/cmH2O,其术前俯卧位肺顺应性降低为(36.1±4.2)ml/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时全身麻醉机械通气下手术病人的肺顺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是少见的特发性肺动脉疾病,作者报道18例准备做肺或心肺移植的PPH患者(女14例,男4例,年龄28~55岁)分别在24小时内进行胸部CT和通气灌注肺闪烁扫描。病人无其他呼吸道疾病。16例平均肺动脉压57±16mmHg。肺功能测验没有显著阻塞性或限制性的生理变化。将肺划分为8个非解剖区,界标为中线(左-右),气管(前-后)和气管隆凸(上-下)。通气闪烁扫描用~(99m)T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单肺通气前间断通气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行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成功后改为单肺通气。A组非通气侧肺不做任何处理;B组非通气侧肺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引10 s后开放于空气,5 min后改为双肺通气,5 min后再次改为单肺通气,重复上述操作3个循环后改为双肺通气。于T1(单肺通气前即刻)、T_2(单肺通气0.5 h)、T_3(单肺通气1 h)、T_4(单肺通气1.5 h)、T_5(术毕)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及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肺泡-动脉氧分压(PA-aDO_2)和动脉氧分压(PaO_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采用旁气流法监测动态肺顺应性(Cdyn)、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同时,比较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_2、T_3、T_4、T_5时的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且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2时的PA-aDO_2、PaO_2、QS/QT水平均明显高于T_1时,T_3、T_4、T_5时的PA-aDO_2、PaO_2、QS/QT水平均明显低于T_2时,且T_2、T_3、T_4、T_5时,B组的PAaDO_2、Q_S/QT水平明显低于A组,PaO_2明显高于对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T4、T5时的Cdyn均明显低于T1,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2、T_3、T_4、T_5时的Pplat、Ppeak均明显高于T_1,且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根治术中,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单肺通气前间断通气能有效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比较,评价双能量CT肺血管成像(DE-CTPA)及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DE-CTLP)技术诊断肺栓塞的能力.方法 比较5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DE-CTPA、DE-CTLP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结果,以非线性相关检验比较DE-CTPA显示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与DE-CTLP显示灌注缺损之间的相关性,以核素为参考标准,应用一致性检验方法(Kappa检验)对照分析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及DE-CTLP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50例临床怀疑肺栓塞患者中,4例CT图像质量差,不能评价.余46例共920个有效肺段中,DE-CTPA显示262个肺段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DE-CTLP显示266个肺段明确灌注缺损.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显示268个肺段灌注与通气不匹配.(2)DE-CTLP与DE-CTPA两者间显著相关(r=0.883,P<0.01);DE-CTLP与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40,P<0.01);以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为诊断参考标准,应用DE-CTLP诊断肺栓塞的阳性预测值95.5%(279/292),阴性预测值98.3%(641/652),敏感性96.2%(279/290),特异性98.0%(641/654).(3)应用CareDose 4D技术,DE-CTPA和DE-CTLP患者平均射线损伤剂量为(4.37±0.47)mSv.结论 应用DE-CTPA和DE-CTLP技术可以在一次扫描中同时获得常规CT肺血管成像的血管形态学信息和肺实质血流灌注情况,为临床诊断肺栓塞提供直观、有效的综合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估算锝气体(Technegas)肺显像内照射吸收剂量.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吸人Technegas(46.71±19.02)MBq后,采用连续显像方法估算各时间点全身及肺等主要器官的放射性,并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百分吸人剂量率(%ID)后拟合时间.放射性曲线,求单位累积活度.应用MIRDOSE 3.0软件,估算肺及全身各主要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结果 肺为平均吸收剂量最高的器官[(9.8±1.2)×10-2 mGy/MBq],此后依次为胃[(1.7±1.2)×10-2 mGy/MBq]、心脏壁[(1.2±0.17)×10-2 mGy/MBq]、甲状腺[(8.3±5.9)×10-3 mGy/MBq]、肝[(7.8±2.8)×10-3 mGy/MBq]和肾[(7.6±3.0)×10-3 mGy/MBq],全身有效剂量当量为(1.6±0.37)×10-2 mSv/MBq.结论 虽然Technegas肺通气显像中受试者接受的有效剂量明显高于99Tcm-DTPA气溶胶、81Krm及133Xe等肺通气显像剂,但是参考WHO推荐的生物医药研究中健康志愿者的年累积有效剂量限值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辐射危险分类标准(ICRP 62),该有效剂量是可以接受的低剂量.  相似文献   

16.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心脏直视术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我们对1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ALI的患者实施了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方式:压力预设通气(吸入气压≤30cm H2O);允许性高CO2通气(通气量4~7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5~10cm H2O);反比通气(吸呼比1.1:1~2:1);限制吸氧浓度(FiO2 50%~60%)。结果 死亡1例,死亡率为10%,其余9例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72~168h)。结论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能有效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LD),使ALI患者的机械通气更为合理化,从而提高其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肺通气功能的评估对于各种肺疾病患者非常重要.尽管临床上有很多方法用于肺通气功能的评估,但这些技术均有其自身的不足.近年来,以氙气增强为基础的双能量CT(DSCT)肺通气成像不仅能同时提供全肺的解剖信息,而且能提供全肺和局部的肺通气功能信息,是能量CT成像的热点领域.笔者对氙气增强的DSCT通气成像的基本技术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MR肺灌注成像(MRPP)对肺动脉栓塞治疗疗效的可行性及在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可疑肺栓塞患者,将MRPP作为常规检查,其中27例同时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扫描.将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与MRPP进行一致性检验,验证MRPP诊断肺栓塞的可行性.所有患者中有22例抗凝或溶栓治疗后3 d至1个月内进行了MRPP复查,通过分析治疗前后MRPP中肺实质的信号强度变化率(TROS),时间-峰值曲线以及肺动脉主干的相关参数(血流峰值、平均流速、单位时间内流量等),对MR增强肺灌注成像在肺动脉栓塞治疗疗效评价方面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估.获得的数据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PP与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以患者为研究对象时Kappa值为0.705,而肺叶、段及亚段的一致性分别为0.7632、0.8280、0.7344).两种方法比较,治疗前后MRPP肺实质强化率分别为(2.86±2.48)和(6.72±2.54)倍(t=3.370,P<0.01),峰值时间分别为(13.98±5.60)和(12.33±3.63)s(t=3.930,P<0.01),肺动脉干血流峰值分别为(60.39±15.17)和(69.93±13.22)cm/s(t=2.930,P=0.01),平均流速分别为(11.68±5.46)和(13.54±4.18)cm/s(t=2.38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分别为(80.57±24.87)和(85.48±11.81)m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P>0.05).结论 MRPP与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RPP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并能够对肺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对胸部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胸部外伤并发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对照组患...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使磁共振肺功能成像成为可能,它可用来评价肺的通气-灌注功能,直观地反映肺局部功能受损的范围和分布,综述了磁共振肺通气-灌注成像的原理,序列,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