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户服务中心在金融和电信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在电力企业还是一个新领域。文中从CallCenter的发展历史出发,分析了当前电力客户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的体系结构,以及客户服务中心系统与用电管理信息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建立一个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应当考虑的内容,并且对电力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将要完成的功能进行说明,强调了客户服务中心在电力企业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客户服务中心将成为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各种异构数据库之间进行安全的信息共享,对于实现电力企业资源优化,提高电力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可以采取两种方案,一种是基于XML技术集成各种异构数据库,在保持原有各异构数据源自身的数据格式和存储方式基础上,采用XML文件作为异构数据源的中间形式,向应用层提供统一的检索服务接口;另一种是基于移动Agent技术实现对异构数据源的访问,利用移动Agent的智能性和灵活性快速地实现信息共享。为此,本文主要讨论用两种方法为各个异构数据源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这种方式减少了以前那种直接进行数据信息传递的繁琐。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电网信息管理及共享方面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提出了设备运维单位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与调度运行单位调度管理应用系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机制,创新提出一种智能化设备组织方式,开发了数据交换接口及电系铭牌交互界面,为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提供可靠平台,可有效提升电网信息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介绍了电力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如何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以及通过设置过滤器来检测用电异常的方法。目前,该系统已在滁州电力公司得到了应用。应用结果证明,它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电力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介绍了电力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如何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以及通过设置过滤器来检测用电异常的方法。目前,该系统已在滁州电力公司得到了应用。应用结果证明,它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电力客户对信息通信专业的新要求,通过信息通信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客户服务支撑系统为核心,整合信息通信专业的各种资源,可进一步提高信息通信专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文章针对当前的信息通信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电力企业的信息通信客户服务支撑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与业务功能,并对运维支撑系统建设的配套措施进行了探讨。文章的内容对于省级集中信息通信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力企业信息集成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技术支撑作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部门级”的信息化支撑环境越来越难以满足电力企业的管理要求。上一轮信息化建设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同时,由于缺乏整体规划,遗留下了一系列问题,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利用最新的IT技术,结合业务及信息化特点,建设面向电力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对建设“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进行研究与探索,结合项目实践说明建设电力企业信息集成平台的关键点,并就贵州电网和广东电网信息集成项目实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辛华 《电力信息化》2010,8(4):38-42
随着电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针对各种具体业务的信息系统逐渐建立起来,随之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日益显现。为了整合速些业务系统信息,综合利用各系统数据,企业应用集成(EAI)成为必然的趋势。介绍了金业信息门户(EIP)作为统一的信息展现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平台(DIP)完成从各业务系绫撼取数据并统一整合处理,使得用户在企业信息门户平台就能处理各系统的信息,实现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9.
分析研究国外逐渐形成的相关集成接口标准,将接口标准分为网络编程接口标准、数据库编程接口标准、Web UI编程接口标准和企业信息接口标准,对比各类接口形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给出电力企业信息集成接口一般要求,提出基于总线型信息集成接口框架,示例接口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中在明确电力企业网络的结构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安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策略,重点介绍了几种网络安全技术,并对几种新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国外逐渐形成的相关集成接口标准,将接口标准分为网络编程接口标准、数据库编程接口标准、WebUI编程接口标准和企业信息接口标准,对比各类接口形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给出电力企业信息集成接口一般要求,提出基于总线型信息集成接口框架,示例接口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客户/服务器计算的电力企业MIS构造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客户/服务器方式是近年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从一个大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构成出发,阐述电力企业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进行MIS的开发研究的方法和优化策略,并介绍开发实例的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电力企业的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和需求,阐述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以保证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与可控管理,构建健康绿色电力安全网络环境。提出建设信息安全体系需要从2个方面来进行:建立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将非居民用户电费缴纳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对电力企业、商业银行和用电客户产生的积极意义,分析了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非居民用户电费缴纳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的用电客户应有充分的知情权,电力企业和银行应确保纳入征信系统中电费缴纳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王彬 《电力信息化》2009,7(3):45-49
针对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结合数据总线、动态建模.工作流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对信息一体化集成平台与应用环境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构建包括三大核心平台、五大主要业务系统和一个信息访问的企业门户的信息一体化技术方案,并从3个方面对信息一体化平台功能作了详细阐述。菏泽供电公司通过实施信息一体化工程,实现了各种系统和应用的高效集成,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利用,消除了现存的一些问题,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了完善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电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安全意义重大。随着电站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逐步成为电力工业中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电力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信息化技术与电力工业的融合,在电力企业规范管理、整合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管控风险等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障,对推动电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  相似文献   

17.
林韩 《电力信息化》2007,5(10):66-69
部门级信息化孤岛越发显现的瓶颈效应。迫切要求研究探索适合于电力企业的一体化平台建设之路,通过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案例,论述了电力企业一体化平台的目标设计特点、技术架构模型,阶段技术部署、层面技术部署和功能研发实施等,简要介绍了福建电力一体化平台实施成果,实践表明该平台可行.有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叶淑英 《浙江电力》2010,29(3):47-50
为了保证电网调度数据的实时性、正确性,同时满足无人值班的需要,每个地区往往会建立多套调度自动化系统(区调SCADA、区调备用SCADA、集控站SCADA、配网自动化等)。各系统在维护参数和画面的过程中,均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另外由于受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上送端口的限制,无法保证每一套系统均与所辖变电所建立直接的主备通信链路。针对这一情况,详细描述了各自动化系统间如何进行参数画面、一次接线图及变电所实时数据的共享,对基于SCADA的信息共享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电费回收工作是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电费回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时、足额回收电费是电力营销的一项重点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营销MIS系统,随时跟踪客户用电缴费情况,确定客户缴费信用等级,采取相应的电费回收手段和服务策略,建立"客户缴费信用等级评价系统"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达到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深化应用的要求,满足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移动办公应用的实际需要,基于GPRS/APN技术和安全接入平台,设计了适合电力企业特点的笔记本移动办公方案、手机移动办公方案及移动办公系统。同时,针对电力企业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从数据库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应用安全、业务安全方面提出系统安全保证方案,为开发和应用移动办公系统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