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肃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河西走廊内陆河唯一的水源供给区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探索打造祁连山生态文明示范区对改善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质量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甘肃祁连山地区三市八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甘肃祁连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短板与挑战,研究提出了祁连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核心定位、重点领域及长效机制,为探索建立祁连山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南沿祁连山主脉与青海省接壤,西至肃南县界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邻,东至天祝县界与甘肃连城自然保护区相连,北至祁连山森林分布下线与河西走廊相邻,下辖22个保护站,总面积265.3万公顷,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河西走廊,促进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张壮  赵红艳 《环境保护》2022,50(24):40-42
构建长期、稳定、高效的生态管护机制是保护祁连山国家公园高寒典型山地生态系统,持续增强其生态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设计了由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构成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管护长效机制,为实现青海、甘肃两省“问题共商、责任共担、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结果共评”的战略目标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的目标,并提出推进绿色发展,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举措,阐明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充分认识以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内涵、价值与路径,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保障人民...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保护实践来说,合理运用现代生态保护理念,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生态保护中现代生态保护理念的应用,做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应用策略,共享给行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三峡库区重庆生态屏障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止工作,对屏障区内12个区县的生活垃圾堆存和处置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处置对策,建议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生活垃圾的单一的填埋处置转化为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深化三峡库区重庆生态屏障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止工作,对屏障区内12个区县的生活垃圾堆存和处置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处置对策,建议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生活垃圾的单一的填埋处置转化为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8.
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以下简称"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是我国重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第一批国家重大示范工程项目。在分析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项目类型和构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重大项目4个方面的特点,重点阐述了青海祁连山重大工程近3年实践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6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6个方面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个方面的完善优化对策建议,为后续继续开展二期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和环保类重大项目组织管理提供决策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景观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生态安全格式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中潮 《陕西环境》2000,7(1):43-45
(续1999年第四期)1.4生态约束概念1.4.1承载力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即 CC)是用以限制发展的一个最常用概念。CC最早在生态学中用以衡量某一特点地域维持某一物种最大个体数目的潜力(e·g·Odum,1971),现在则广泛用于说明环境或生态系统承受发展和特定活动能力的限度。它被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IUCN/UNEP/WWP,1991)。CC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对环境造成的总的冲击与我们所估计的…  相似文献   

10.
窦贤 《环境》2004,(6):20-21
横亘在甘肃省与青海省交界处的祁连山,在中国有西部算不上大山,但由于其特殊的生态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祁连山冰雪融水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如果祁连山雪消冰退,千里河西走廊就会变成荒漠,由此而起的沙尘暴将会席卷大半个中国。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生态安全格式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孔坚 《陕西环境》1999,6(4):44-45
本文就景观生态和环境规划与经济最大效益途径如何都基于理性模式,从最小——最大约束的共同点是追求回避最坏结果的出现,而不是追求最佳状态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生计风险作为移民社会整合的标尺,已成为研究生态移民生计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视角。以祁连山北麓的武威市为例,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了移民生计风险对其应对策略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制定有效的生计风险防范体系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武威市生态移民的生计类型以非农户为主,纯农户比例不足10%,生计多样化指数仅为1.74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67.44%的移民面临着多重风险,以经济风险为主,生活开支大、新分棚圈耕地质量差、返贫是主要的风险要素。(3)应对策略主要为向亲朋借钱、银行贷款、外出打工和减少开支,后顾生计则多选择扩大养殖、长期打工和维持现状,不同县区移民的策略选择略有不同。(4)政策、福利和经济风险会显著影响移民对“向银行贷款”“减少开支”及“外出打工”等应对策略的选择,而后顾生计的选择更多受制于生计资本储量,而政策及经济风险的影响较低。移民户的类型对策略选择影响显著,非农型兼业户更倾向于选择“向银行贷款”和“扩大养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历程,结合官方最新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基于生态安全问题视角构建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技术方案.其要点包括:相关重要概念的界定须强调人类活动干扰的负面效应,以增强采用制度约束人类行为的合理性;重视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背景的地域差异性,并采用多尺度研究手段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以辨识、诊断生态安全问题类型、性质、特征为前提确立区域生态保护红线防范对象、管控目标,进而划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类型、划定其空间位置与范围;并在总结区域防控生态安全问题历史经验与教训、广泛吸纳社会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危害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科学可行、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我国的土地资源紧张,而土地整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耕地质量,确保全国总耕地面积保持动态平稳.但土地整治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过程,涉及土地结构的系统规划与管理,当前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尚未足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使得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农村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人口比较多,密度比较大,基础设施落后,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所以,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在造成我国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的诸多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更为上位和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生态保护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栖居乐园是移民的愿景和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可作为判断移民乡村重构多重目标实现程度的新标尺。以祁连山北麓武威市搬迁移民为例,基于栖居乐园辨识框架,分析了其栖居乐园认知的文化构成元素、认可度及群体差异性,借助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发展障碍与提升潜能的多情境辨识研究。结果表明:(1)武威市搬迁移民以非农户、宿命论者为主,外出打工是其主要生计方式,不同类型移民收入构成差异显著;(2)移民对栖居乐园的憧憬和标准是多元的,其乐园构成要素集中在家庭、村庄建设、收入、机会、农业及政府保障方面,约54.8%的移民认为现居安置地符合其内心对栖居乐园的期盼,古浪县、农兼户和自治主义者的栖居乐园认可度最高;(3)生计风险多重性、纵向经济剥夺、归属感、产业投入是移民栖居乐园认可度提升的关键障碍;(4)家庭收入的正向影响随相对剥夺、关系信任变量的引入而增强,随社会融入变量的加入而减弱,生计风险多重性和纵向经济剥夺的负向影响随产业投入变量的引入而降低;政府产业投资越大,移民对安置地栖居乐园认可度提升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全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7):161-164,160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承栽能力限度内,从公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产业转型、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不断深化,海洋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海洋生态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海洋生态安全的由来、概念、特点、影响以及其体系的认识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辩明这种差异对于深刻把握海洋生态安全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海洋生态安全的产生和发展出发,对海洋生态安全的内涵和海洋生态安全体系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试图认识和把握海洋生态安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