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提高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减少发病次数,减轻医疗费用。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治疗体会。结果儿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理想,能在短期内快速控制上下气道的炎症反应,最大程度控制临床症状。结论一旦确诊儿童哮喘,若伴有过敏性鼻炎症状的应及早诊断,尽早使用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控制上下气道的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6~14岁轻中度持续性哮喘伴过敏性鼻炎(AR)儿童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治疗后对减轻鼻炎症状的疗效。方法:6~14岁轻中度持续性哮喘共83例,分为孟鲁司特组40例(伴AR30例,占75%)和布地奈德(普米克)组43例(伴AR32例,占74.4%),在为期12周的研究中,孟鲁司特钠组患儿每天1次睡前嚼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mg,布地奈德组患儿每天早晚吸入布地奈德干粉剂(普米克都保,100μg/吸)100μg各1次,患儿每天记录鼻炎症状(鼻塞、流涕、喷嚏、鼻痒)和眼部症状(流泪、眼痒、眼部红肿),并根据评分量表打分。结果: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后第4周,患儿的鼻炎症状和眼部症状明显减轻,各分值与入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减轻程度继续提高。布地奈德组患儿吸入药物后第4周,鼻炎症状和眼部症状与入组前比较均有所减轻,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眼部症状减轻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可以显著减轻6~14岁轻中度哮喘伴AR儿童的鼻炎症状和眼部症状,症状评分改善明显,提示孟鲁司特钠对哮喘伴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在减轻过敏性鼻炎症状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采用生活方式情况评价表、治疗效果评价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年后的生活方式情况、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年后实验组的生活方式情况、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2年6月收治的8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基础治疗组采取西医抗组胺药物口服、脱敏治疗、糖皮质局部或全身用药等常规干预;实验干预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增加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②副作用率;③干预前后患者症状积分、每年鼻炎发作次数、每年感冒次数、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①实验干预组相比基础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②实验干预组、基础治疗组副作用率接近,P﹥0.05;③治疗后实验干预组相比基础治疗组症状积分、每年鼻炎发作次数、每年感冒次数、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三伏天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感冒和鼻炎发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伴过敏性鼻炎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翠萍  康国贵 《中国药业》2010,19(19):66-67
目的观察哮喘伴过敏性鼻炎(AR)儿童服用孟鲁司特(顺尔宁)后对鼻炎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50例,分为Ⅰ组25例(伴AR20例,占80.00%)和Ⅱ组25例(伴AR19例,占76.00%)治疗。在为期12周的研究中,Ⅰ组患儿睡前口服孟鲁司特4mg,Ⅱ组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500μg,均为每天1次,且每天记录鼻炎症状(鼻塞、流涕、喷嚏、鼻痒)和眼部症状(流泪、眼痒、眼部红肿)并评分。结果服用孟鲁司特后第4周,患儿的鼻炎症状和眼部症状明显改善,各评分值与入院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改善程度继续提高。布地奈德组患儿吸入药物后第4周,鼻炎症状和眼部症状也有所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眼部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显著减少轻中度哮喘伴AR儿童的鼻炎和眼部症状,是治疗哮喘伴过敏性鼻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杨波  黄文洁 《北方药学》2013,(1):119-119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人口数量、社区建设、基础环境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的两个社区,随机分为A社区和B社区。A社区实施社区干预,对社区成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家庭护理指导,并且定期对拥有5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和确诊患病儿童进行家庭访视,及时了解疾病预防情况及患儿病情和家庭护理情况。B社区按照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来卫生医疗机构咨询或问诊的儿童及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结果:A社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B社区,A社区居民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的掌握合格率高于B社区,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社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升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改善社区居民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2例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经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无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效率高达100.0%。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行为失调及干预的意义.方法 使用 Achenbach (CBCL )和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量表 ,对414名在校的4~12岁的健康儿童 ,40名在校4~12岁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儿童(学校鼻炎)及93例4~12岁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测试.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 ,非干预组的儿童按需治疗原发病 ,干预组的患儿进行原发病的规范治疗和心理干预.并对四组进行评分比较及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结果 CBCL :健康儿童组(10.45 ±8.05) ,学校鼻炎组(19.58±8.87) ,非干预组(36.21±12.58) ,干预组(37 .13 ± 14 .93).Conners :健康儿童组(4.54±3.42) ,学校鼻炎组(8.20±3.36) ,非干预组(11.93±4.03).干预组(11.88±6.87).三组哮喘合并鼻炎的评分皆高于健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BCL :学校鼻炎组(19.26±11.26) ,非干预组(34.96±12.39) ,干预组(27.39±13.21).Conners :学校鼻炎组(7.16±2.58) ,非干预组(10.86±3 .23) ,干预组(8.50±4.73 ).干预组治疗后的两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两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评分 ,多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积极干预和规范治疗有助改善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儿童的多动和冲动等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近5年临床特点变化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0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基础资料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主要发病年龄在3~14岁,2014~2019年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月、10月、11月、12月为该疾病的高发期;从临床症状来看,皮肤紫癜+腹痛患儿最多,占比30.80%;血、尿、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52.94%的患儿出现D二聚体升高,44.87%的患儿出现IgA值升高情况。其中有45例患儿出现肾脏损害情况,16例被误诊,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病情均有好转。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点变化与其性别、年龄以及时间都有关系,并且随着病程深入,对各个脏器的损伤会加重,因此,为了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应该准确进行诊断,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渊通窍颗粒与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通窍鼻炎颗粒,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鼻渊通窍颗粒,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评分、血清学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IL-6、TGF-β1与Ig 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两种药物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优于通窍鼻炎颗粒,更适宜使用在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鼻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约占整个鼻部疾病的40%,国内发病率达6% - 10%„约30%过敏性鼻炎患儿会有哮喘。成人过敏性鼻炎大多起始于儿童期,如果孩子的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可能岀现乏力、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出现体重和身高低于同龄人的情况。可见危害性是多么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种类,干预指导后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3-12在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孕检并在该院生产的既往有过敏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湿疹)史23~35岁的孕产妇,自愿接受过敏原检测及指导干预的158例孕产妇作为实验组,而只接受一般围产期孕检的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孕产妇167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过敏原检测并进行分类统计,了解妊娠期妇女的过敏原常见种类及各类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并依据过敏原检测结果给予饮食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指导,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在妊娠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本研究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妊娠期常见过敏原前5位分别为:户尘螨、真菌类、牛奶、狗毛、蟹。四种过敏性疾病经指导干预后实验组发病人数的比例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与生活环境的分析指导可以减少妊娠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香港儿童中有40%患过敏性鼻炎,中医常用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但缺乏其疗效的科学证据。方法: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针刺4个穴位与假刺4个穴位两组,每周针刺两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先观察4周,治疗后随访12周,患儿与医师双盲。测定结果的指标包括鼻炎记分,立即好转的观察,减药记录,血与鼻涕涂片嗜伊红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E水平。结果:初选患儿85名排除13名后72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35例,对照组37例,针刺组中32例与对照组中31例坚持研究到底,两组的基线特征有可比性,平均病期为4年,两组的嗜伊红白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和好转观察无差异,鼻炎分级有显差异,P=0.03与0.008,无症状日数两组有非常显差异,在治疗期间P=0.0001与治疗后P=0.0001,以针刺组较好,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针刺治疗在香港的中国儿童过敏性鼻炎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应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评估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为(2.31±0.81) 分,低于对照组的(3.70±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低于对照组的 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7,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陈瑜  张灿崇 《北方药学》2016,(9):109-110
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过敏性鼻炎患儿,按不同用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鼻炎体征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过敏性鼻炎患儿,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观察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及血IgE、呼气峰流速(PEFR)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对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的有效率分别是87.5%和92.5%,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IgE、PEFR及FEV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此联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毒副作用小,可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易为患儿及操作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儿童的临床观察及对免疫球蛋白E(IgE)、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尘螨过敏性AR儿童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n=63)采取常规干预办法,益生菌组(n=6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菌活菌胶囊干预,两组均治疗6个月,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症状评分、用药评分与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血清IgE水平、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6个月的治疗后,益生菌组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症状评分、用药评分与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后益生菌组患儿低于常规组(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总IgE、特异性IgE均有所降低,且治疗后益生菌组总IgE、特异性IgE均低于常规组(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水平均升高,且治疗后益生菌组患儿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于尘螨过敏性AR儿童适当使用益生菌,有助于减轻患儿症状,减少抗过敏药物的使用,同时能降低患儿血清IgE水平,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从而增强了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儿应用雷若考特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2年间过敏性鼻炎患儿87例随机分为雷若考特治疗组、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5.19,P<0.05;χ2=4.74,P<0.05)。结论雷诺考特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且用药安全,可作为小儿过敏性鼻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的作用。方法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包括规范管理、健康教育及跟踪随访,随访期限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变不良行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进行分析及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接触过敏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通过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