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某金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石中主要可回收元素为金、银,杂质元素砷含量较低。在磨矿细度-0.074mm含量97.9%,以碳酸钠为pH调整剂,丁基黄药和丁铵黑药为捕收剂条件下,对金品位1.70g/t,银品位15.34g/t的原矿进行浮选,获得精矿金品位95.53g/t,银品位836.0g/t,金回收率82.03%、银回收率79.57%的闭路流程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2.
韦德科 《云南冶金》1998,27(6):17-19,39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由于其嵌布粒度细微,仅为0.01-0.3mm,给选别造成严重困难。通过采用两段磨矿溢流控制分级,不脱泥强化浮选,一次粗选,三次扫选,二次精选的磨浮流程,扩大试验得到精矿吕位44.06g/t,回收率88.20%的较好指标,为矿山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金矿原矿焙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原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处理某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金矿。试验表明,在原矿粒度-0.074mm占80%,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1h,焙砂再磨粒度-0.038 mm占90%,NaCN用量3kg/t,液固比L/S=2,氰化时间36h的最佳条件下,渣含金降至1.92g/t,金浸出回收率达到94.90%。对300t/d规模原矿焙烧项目的经济评估表明该工艺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某含碳微细粒金矿金含量为5.56×10-6,大部分金呈微细粒包裹于含碳硅质板岩碎屑中,有机碳和石墨含量分别为1.33%和1.50%,是典型的含碳难处理金矿。为实现该含碳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预富集,进行了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和直接浮选金等不同工艺流程的探讨试验,并在最佳流程基础上进行了直接浮选工艺的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浮选工艺可以获得品位较高的金精矿,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时,可获得金品位为30.01×10-6,回收率为76.18%的金精矿,金回收率较先浮选碳质后浮选金工艺明显提高;调整工艺流程结构,采用一段粗磨浮选—扫选精矿再磨浮选工艺,可获得金品位为33.45×10-6、金回收率为79.93%的金精矿。该流程选矿指标相较于一次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占比为85%的指标更优,是适宜含碳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5.
李坝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坝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三源成矿热液型矿床, 即矿质(矿源)水源、热源有机结合的产物, 其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矿区泥盆系中统舒家坝组(李坝群)地层。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层水。热源主要来自中川岩体。在地层水充足和含易活化成矿金属含量较高的岩层共存区, 当构造运动、岩浆活动, 在热作用下, 使地层水受热、溶解活化成矿金属物质, 不断渗透运移, 渗透运移到一定的有利空间富集成矿。其成矿热液的形成经历了雨水-常温地层水-高温热水-高温含矿热卤水等阶段。即热液是富含矿质的高温水溶液, 是由矿质、水和热三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6.
以灰岩型含碳微细粒金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泥氰化及添加助浸剂强化浸出的试验研究,试验确定添加Pb( NO3)2作助浸剂,能明显提高金的浸出率,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金的浸出率达到72.57% ~ 73.14%.浸渣中的金大部分系有机碳吸附劫留,进一步提高金浸出率必需采取措施消除有机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浮选富集的一种新方法———以碳酸钠作为pH调整剂的碱性介质浮选法,并研究了这种方法浮选富集矿石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弱碱性矿浆中(pH值7 5~8 5)能够较好地实现载金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8.
高龙金矿是桂西北地区最为著名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累计探明储量达到大型金矿床规模。在高龙穹隆北缘发现的平站矿段为该地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该地区金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晚古生代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是最重要的成矿有利部位,但"边缘"不是一个严格的空间距离概念,而是与碳酸盐岩台地之间的构造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夏甸金矿浮选新工艺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夏甸金矿细粒包裹金矿石的浮选新工艺及其应用实践。采用该工艺使金的选矿回收率达到96.74%,金精矿品位达到62.40g/t,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金在有机质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新  张爱云 《黄金》1997,18(8):3-6
用等离子体光度计(ICP)测定了广西金牙矿区柱留非烃,非烃,沥青质和干酪根中的金含量,并对矿体和围岩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所测组分中,各组分金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干酪根,柱留非烃,沥青质,非烃,并且矿体均高于围岩。金在有机质内的分布有两个特点;(1)有机质及其不同组分的金含量与其所在层位的矿化程度呈正相关,如矿体高于围岩;(2)可溶有机质的金含量与其组分的极性呈正相关,如抽提物中柱留非烃的极性最大,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北带与金矿有关的脉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源 《黄金》1993,14(8):1-6
西秦岭北带与微细浸染型金矿有关的脉岩,空间上与矿化密切伴生,时间上略晚于矿化,成因上脉岩和矿化均与中川花岗岩杂岩体有关,为同一岩浆——构造事件不同阶段的演化伴生产物.论文从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等方面讨论了脉岩的地质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贫硫化物含砷碳微细浸染型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忱  梁泽来 《黄金》2011,32(12):42-46
金凤金矿矿石的工艺类型为贫硫化物含砷碳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通过对该矿石进行系统的浮选试验研究,确定浮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企业取得良好的选矿技术指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该地区同类型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3.
针对贫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含金矿石,脉石矿物易泥化,金嵌布粒度微细,使用常规捕收剂,金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复合型捕收剂对该矿石进行强化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型捕收剂对金的回收率比异丁基黄药提高3.11%,金精矿品位提高1.65g/t,改善了金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陈赶良  杨柏林 《黄金》1996,17(3):11-14
本文利用美国陆地卫星MSS图像对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区的线性体进行了解译,并对其作了定量分析,发现线性体各参量(密度、熵、分维)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构造,已知金矿床(点)与各参量异常吻合率较高,其中与分维异常吻合率达80%。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浮选精矿氰化两浸两洗-锌粉置换提金工艺,取得了较好技术指标,金的总浸出率为89.61%,金的置换率为99.38%,金的总回收率为89.05%,本文强调,采用两浸两洗并严格控制浸出时间是提高金浸出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碱性介质浮选法中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廷励 《云南冶金》2004,33(2):21-27
通过浮选溶液化学和电化学研究以及借助于动电位,吸附量、红外光谱测试手段,研究了碱性介质浮选法浮选富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的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过程中碳酸钠以及硫酸铜、丁黄药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青海某低品位微细浸染型易泥化难处理金矿石金大多呈显微和超显微分散状态包裹于毒砂和黄铁矿中,且易泥化矿物含量高,为37.07%。针对其矿石性质,采用矿泥分散+强化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闭路浮选金精矿金品位37.56 g/t,金回收率85.57%。同时,通过回水循环利用,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减少药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鉴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新疆某金矿拟采用浮选工艺替代原氰化炭浆工艺。通过对其金矿石工艺矿物学及浮选条件试验研究,获得了较好指标。在最佳的浮选条件下,金精矿金品位18.89 g/t、金回收率91.56%,并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分析了金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含金量3.05 g/t的微细粒石英脉型金矿,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条件试验研究了磨矿细度、调整剂和捕收剂等对该金矿浮选的影响,确定了各个条件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一次粗选四次精选两次扫选的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金品位45.95 g/t、金回收率85.08%的金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金的高效浮选回收.  相似文献   

20.
广西田林县八渡地区是桂西重要金矿成矿带上的典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产出区域之一,其成矿类型可划分为辉绿岩型、石英脉型及断控型三种,本文依托野外矿产地质调查项目,通过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为区域找矿提供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